• 续诗品·知难

    [清代] 袁枚

    赵括小儿,兵乃易用。

    充国晚年,愈加持重。

    问所由然,知与不知。

    知味难食,知脉难医。

    如此千秋,万手齐抗。

  • 续诗品·取径

    [清代] 袁枚

    揉直使曲,叠单使复。

    山爱武夷,为游不足。

    扰扰阛阓,纷纷人行。

    一览而竟,倦心齐生。

    幽径蚕丛,是谁开创?

  • 续诗品·结响

    [清代] 袁枚

    金先于石,馀响较多。

    竹不如肉,为其音和。

    诗本乐章,按节当歌。

    将断必续,如往复过。

    箫来天霜,琴生海波。

  • 续诗品·振采

    [清代] 袁枚

    明珠非白,精金非黄。

    美人当前,烂如朝阳。

    虽抱仙骨,亦由严妆。

    匪沐何清?非熏何香?

    西施蓬发,终竟不臧。

  • 续诗品·择韵

    [清代] 袁枚

    酱百二瓮,帝岂尽甘?

    韵八千字,人何乱探。

    次韵自系,叠韵无味。

    斗险贪多,偶然游戏。

    勿瓦缶撞,而铜山鸣。

  • 续诗品·布格

    [清代] 袁枚

    造屋先画,点兵先派。

    诗虽百家,各有疆界。

    我用何格,如盘走丸。

    横斜操纵,不出于盘。

    消息机关,按之甚细。

  • 续诗品·理气

    [清代] 袁枚

    吹气不同,油然浩然。

    要其盘旋,总在笔先。

    汤汤来潮,缕缕腾烟。

    有馀物于,物自浮焉。

    如其客气,冉猛必颠。

  • 续诗品·用笔

    [清代] 袁枚

    思苦而晦,丝不成绳。

    书多而壅,膏乃灭灯。

    焚香再拜,拜笔一枝。

    星月驱使,华岳奔驰。

    能刚能柔,忽敛忽纵。

  • 续诗品·选材

    [清代] 袁枚

    用一僻典,如请生客。

    如何选材,而可不择?

    古香时艳,各有攸宜。

    所宜之中,且争毫厘。

    锦非不佳,不可为帽。

  • 续诗品·博习

    [清代] 袁枚

    万卷山积,一篇吟成。

    诗之与书,有情无情。

    钟鼓非乐,舍之何鸣?

    易牙善烹,先羞百牲。

    不从糟粕,安得精英!

  • 续诗品·精思

    [清代] 袁枚

    疾行善步,两不能全。

    暴长之物,其亡忽焉。

    文不加点,兴到语耳。

    孔明天才,思十反矣。

    惟思之精,屈曲超迈。

  • 续诗品·崇意

    [清代] 袁枚

    虞舜教夔,曰“诗言志”。

    何今之人,多辞寡意?

    意似主人,辞如奴婢。

    主弱奴强,呼之不至。

    穿贯无绳,散钱委地。

  • 游桂林诸山记

    [清代] 袁枚

    凡山,离城辄远,惟桂林诸山离城独近。余寓太守署中,晡食后,即于于焉而游。先登独秀峰,历三百六级,诣其巅,一城烟火如绘。北下至风洞,望七星岩如七穹龟团伏地上。

    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山万仞壁立,旁有洞,道人秉火导入,初尚明,已而沉黑窅渺,以石为天,以沙为地,以深壑为池,以悬崖为幔,以石脚插地为柱,以横石牵挂为栋梁。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余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纲、僧磬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计行二里许。俾昼作夜,倘持火者不继,或堵洞口,则游者如三良殉穆公之葬,永陷坎窞中,非再开辟,不见白日。吁! 其危哉!所云亮处者,望东首,正白,开门趋往,扪之,竟是绝壁。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

    次日,往南薰亭,堤柳阴翳,山淡远萦绕,改险为平,别为一格。

    又次日,游木龙洞。洞甚狭,无火不能入,垂石乳如莲房半烂,又似郁肉漏脯,离离可摘,疑人有心腹肾肠,山亦如之。再至刘仙岩,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腰有洞,空透如一轮明月。

    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啮,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戛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奇。余从东粤来,过阳朔,所见山,业已应接不暇。单者,复者,丰者,杀者,揖让者,角斗者,绵延者,斩绝者,虽奇鸧九首,獾疏一角,不足喻其多且怪也。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

  • 题画

    [清代] 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 随园诗话补遗

    [清代] 袁枚

    凡菱笋、鱼虾,从水中采得,过半个时辰,则色味俱变;其为菱笋、鱼虾之形质,依然尚在,而其天则已失矣。谚云:“死蛟龙,不若活老鼠。”

  • 随园食单·茶酒单

    [清代] 袁枚

    七碗生风,一杯忘世,非饮用六清不可。作《茶酒单》。

    【茶】

    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驿而办?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然入贡尚不能多,况民间乎?其次,莫如龙井。清明前者,号“莲心”,太觉味淡,以多用为妙;雨前最好,一旗一枪,绿如碧玉。收法须用小纸包,每包四两,放石灰坛中,过十日则换石灰,上用纸盖札住,否则气出而色味又变矣。烹时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滚便泡,滚久则水味变矣。停滚再泡,则叶浮矣。一泡便饮,用盖掩之则味又变矣。此中消息,间不容发也。山西裴中丞尝谓人曰:“余昨日过随园,才吃一杯好茶。”呜呼!公山西人也,能为此言。而我见士大夫生长杭州,一入宦场便吃熬茶,其苦如药,其色如血。此不过肠肥脑满之人吃槟榔法也。俗矣!除吾乡龙井外,余以为可饮者,胪列于后。

    【武夷茶】

    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 随园食单·饭粥单

    [清代] 袁枚

    粥饭本也,余菜末也。本立而道生。作《饭粥单》。

    【饭】

    王莽云:“盐者,百肴之将。”余则曰:“饭者,百味之本。”《诗》称:“释之溲溲,蒸之浮浮。”是古人亦吃蒸饭。然终嫌米汁不在饭中。善煮饭者,虽煮如蒸,依旧颗粒分明,入口软糯。其诀有四:一要米好,或“香稻”,或“冬霜”,或“晚米”,或“观音籼”,或“桃花籼”,春之极熟,霉天风摊播之,不使惹霉发疹。一要善淘,淘米时不惜工夫,用手揉擦,使水从箩中淋出,竟成清水,无复米色。一要用火先武后文,闷起得宜。一要相米放水,不多不少,燥湿得宜。往往见富贵人家,讲菜不讲饭,逐末忘本,真为可笑。余不喜汤浇饭,恶失饭之本味故也。汤果佳,宁一口吃汤,一口吃饭,分前后食之,方两全其美。不得已,则用茶、用开水淘之,犹不夺饭之正味。饭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饭不必用菜。

    【粥】

    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尹文端公曰:“宁人等粥,毋粥等人。”此真名言,防停顿而味变汤干故也。近有为鸭粥者,入以荤腥;为八宝粥者,入以果品,俱失粥之正味。不得已,则夏用绿豆,冬用黍米,以五谷入五谷,尚属不妨。余常食于某观察家,诸菜尚可,而饭粥粗粝,勉强咽下,归而大病。尝戏语人曰:“此是五脏神暴落难。”是故自禁受不得。

  • 随园食单·点心菜

    [清代] 袁枚

    梁昭明以点心为小食,郑傪嫂劝叔且点心,由来旧矣。作《点心单》。

    【鳗面】

    大鳗一条蒸烂,拆肉去骨,和入面中,入鸡汤清揉之擀成面皮,小刀划成细条,入鸡汁、火腿汁、蘑菇汁滚。

    【温面】

    将细面下汤沥干,放碗中,用鸡肉、香蕈浓卤,临吃,各自取瓢加上。

  • 随园食单·小菜单

    [清代] 袁枚

    小菜佐食,如府史胥徒佐六官司也。醒脾解浊,全在于斯。作《小菜单》。

    【笋脯】

    笋脯出处最多,以家园所烘为第一。取鲜笋加盐煮熟,上篮烘之。须昼夜环看,稍火不旺则溲矣。用清酱者,色微黑。春笋、冬笋皆可为之。

    【天目笋】

    天目笋多在苏州发卖。其篓中盖面者最佳,下二寸便搀入老根硬节矣。须出重价,专买其盖面者数十条,如集狐成腋之义。

  • 随园食单·杂素菜单

    [清代] 袁枚

    菜有荤素,犹衣有表里也。富贵之人嗜素甚于嗜荤。作《素菜单》。

    【蒋侍郎豆腐】

    豆腐两面去皮,每块切成十六片,晾干用猪油熬清烟起才下豆腐,略洒盐花一撮,翻身后,用好甜酒一茶杯,大虾米一百二十个;如无大虾米,用小虾米三百个;先将虾米滚泡一个时辰,秋油一小杯,再滚一回,加糖一撮,再滚一回,用细葱半寸许长,一百二十段,缓缓起锅。

    【杨中丞豆腐】

    用嫩豆腐煮去豆气,入鸡汤,同鳆鱼片滚数刻,加糟油、香蕈起锅。鸡汁须浓,鱼片要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