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贤,名暹,后改名讷,字景贤,一字景言。生卒年不详。然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云“与余交五十年”,永乐初尚得宠于朱明,可知杨氏乃元末明初戏曲家。
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佑末前后在世。以杭州路吏,迁平江。德润工作曲,太和正音谱评为“如雪中乔木。”尝自刊九山乐府、诗隐二集《录鬼簿》传世。北宫词纪、太平乐府中收载他的散曲不少。
曹德,字明善,衢州(今浙江衢县)人。曾任衢州路吏,山东宪吏。后至元五年(一三三九)曹德在都下作〔清江引〕(又名〔岷江录〕)二曲讥讽权贵伯颜擅自专权,杀害剡王彻彻笃,锻炼诸狱,延及无辜。大书揭于五门之上,因此名声大噪。
吕止庵,散曲作品内容感时悲秋,自伤落拓不遇,间有兴亡之感。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晴霞结绮"。所做散曲作品现存小令三十三首,套数四套。
王举之,元末人,著有元曲、诗作,现有少量流传于世。
汪元亨,字协贞,号云林,又号临川佚老。饶州(今江西鄱阳县)人。元至正间出仕浙江省掾,后徙居常熟。官至尚书。代表作有《录鬼簿续编》,《归田录》,《警世》
真真,建宁(今福建省建宁县)人,生平不详。宋儒真德秀后裔,沦为歌伎,姚燧为之脱籍。散曲今存小令一首。
贾固,生卒年不可考,字伯坚,沂州(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曾官扬州路总管、中书左参政。善乐府,谐音律,而散曲仅存小令一支。
顾嗣协,字迂客,号依园(在苏州家境宽裕,构筑有依园),又号楞伽山人,江苏长洲(属苏州)人。他出生于诗文极盛的江南,诗才甚高,是清代有名诗人,著有《依园诗集》(六卷)、《漪园近草》等。
杨泉,字德渊,别名杨子,生卒年不详,西晋梁国 [1] (治今安徽砀山 [2] )人。西晋时期哲学家,道家崇有派代表人物。
杨泉曾为吴国(今浙江绍兴)处士。太康六年(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国后,杨泉被征入晋。 [3] 不久隐居著述,仿扬雄著《太玄经》14卷,又著《物理论》16卷、集2卷。
徐君倩,字怀简,东海郯人,南北朝时期诗人。曾担任湘东王镇西咨议参军,颇好声色,有侍妾数十人, “有时载妓肆志游行,荆楚山川,靡不毕践。”。除夕与妻子一起守岁,写下了《共内人夜坐守岁》的诗。
张芝(?—约192年),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汉族,瓜州县(今属甘肃酒泉市)人,凉州三明之一大司农张奂之子,出身于官宦家庭。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
为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草书之祖”,其书法被誉为“一笔书”。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龙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羊欣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
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张芝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费轩,字执御,原籍新繁(今四川新都),明末清初文学家费密(宇此度)孙,费锡璜子。其曾祖父因避兵乱迁居今扬州江都麾村镇野田庄,后遂定居于此。费轩约生活于康乾年间,曾归蜀应试,中式新繁,成举人。其《梦香词·望江南》一百余首咏唱扬州,传诵一时。
2018年11月,清华大学战国竹简研究成果发布,其中古文《尚书》系晋人伪作,该人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为梅赜。
俗姓陈,南粤人。住潭州云峰寺,称祖灯志璇禅师。为青原下十三世,法云善本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八、《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今录偈五首。
宋广州番禺人,字俊明,号文溪。理宗宝庆二年进士。历秘书郎、著作郎、直秘阁。淳祐初,累擢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在职不畏强御,史嵩之、贾似道俱为所劾。卒谥忠简。有《文溪存稿》、《文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