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广
    杨广 (569 年 ~ 618 年) 53 篇诗文

    即世祖明皇帝,隋朝第二位皇帝,一名英,小字阿?。文帝次子。开皇二年封晋王,九年统军灭陈,历任并州、扬州总管,镇守一方。开皇二十年勾结杨素谗陷兄杨勇,夺得太子位。仁寿四年乘父病重杀之自立。即位后,好大喜功,屡兴兵戎,穷奢极欲,大兴土木。造西苑,置离宫,开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水系;修长城,辟驰道,种种工程所役人民以百万计,致生产严重破坏,饥馑不绝,民怨沸腾,群雄蜂起。后南巡江都,沉溺酒色,为宇文化及所杀。在位十四年。

  • 薛道衡
    薛道衡 (540 年 ~ 609 年) 33 篇诗文

    薛道衡, 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隋朝大臣,著名诗人。 六岁而孤,专精好学。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隋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大业五年,逼令自尽,时年七十,天下冤之。有集七十卷,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 著有文集七十卷行于世,至今已佚,仅存《薛司隶集》一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诗二十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 八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 欧阳询
    欧阳询 (557 年 ~ 641 年) 10 篇诗文

    唐潭州临湘人,字信本,一字少信。欧阳纥子。博贯经史,仕隋为太常博士。唐太宗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善书,初学王羲之,而险劲过之,世称“欧体”,又称“率更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与裴矩、陈叔达合撰《艺文类聚》。有碑帖。

  • 卢思道

    隋范阳人,字子行,小字释怒。聪明俊逸。师事邢劭,复从魏收借书读,数年后才学兼优,工诗善文。初仕北齐。文宣帝卒,朝士各作挽歌,魏收等只得一二首,惟思道独多,得八首,时人称“八米卢郎”。所著《劳生论》指斥官场丑态,切中时弊。北周武帝平齐,迁武阳太守。入隋为散骑侍郎。卒于京,年五十二。今传《卢武阳集》一卷。

  • 文德皇后

    见长孙皇后。

  • 杨素
    杨素 (? ~ 606 年) 20 篇诗文

    隋弘农华阴人,字处道。少好学有大志。初仕北周,平北齐有功,累官车骑大将军,加上开府。从杨坚定天下。率水军伐陈,镇压荆州、江南叛隋势力,以功高封越国公,与高颎共掌朝政。素多权略智诈,亲戚故吏布列清显。朝臣有违忤者,皆阴中除之。晋王杨广与之深相结交。素参与广夺宗阴谋,谗废太子勇、蜀王秀。文帝病笃,矫诏执柳述,杀勇。炀帝立,以平杨谅叛功,拜太子太师,封楚国公。帝外示殊礼,内实猜忌。卒谥景武。

  • 颜师古
    颜师古 (581 年 ~ 645 年) 2 篇诗文

    唐京兆万年人,祖籍琅邪临沂,名籀,以字显。颜之推孙。传家业,博览群书,精训诂,善属文。高祖武德中,累擢中书舍人、专典机密,诏令一出其手。太宗立,拜中书舍人,旋坐事免。尝受诏于秘书省考定《五经》文字,多所厘正。贞观七年,迁秘书少监,专典刊正所有奇书难字,随疑剖析,曲尽其源。官终秘书监、弘文馆学士。卒谥戴。有《匡谬正俗》、《汉书注》、《急就章注》及集。

  • 王簿
    王簿 (? ~ 622 年) 1 篇诗文

    王薄,齐郡邹平(今山东邹平北)人,隋未农民起义军领袖。隋大业七年(611年),王薄因兵役繁重,与同郡孟让以长白山为据点发动农民起义,自称“知世郎”[1] ,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农民参加起义军。活动在齐郡、济北郡之间,山东农民纷纷响应。[2] 大业八年(612年),起义军扩大至数万人,声势浩大,屯于泰山下。由于麻痹轻敌,为隋齐郡通守张须陀所败。王薄率军北渡黄河,又被张须陀追至临邑击败。王薄被迫北上与孙宣雅、赫孝德等起义军会合,众达十余万人,再次南下回到章丘城(今章丘北)。张须陀率兵两万增援章丘城,再次击败起义军。此后,王薄率起义队伍转战于山东中部地区。[2] 唐武德二年(619年),王薄率众投奔宇文化及,驻守聊城。窦建德攻聊城时,王薄开门引窦军擒宇文化及。同年降唐,被任命为齐州总管。武德五年(622年)为仇家所杀。

  • 杨师道
    杨师道 (? ~ 647 年) 28 篇诗文

    唐弘农华阴人,字景猷。杨恭仁弟。善草隶,工诗。隋末自洛阳归唐,尚桂阳公主,超拜吏部侍郎。太宗贞观十年,代魏徵为侍中。性周慎谨密,未尝漏泄内事。十三年,转中书令。后罢知机密,转吏部尚书。所署用多非其才,而深抑贵势及其亲党,以避嫌疑,时论讥之。从征高丽,摄中书令。及还,有毁之者,贬为工部尚书,寻转太常卿。卒谥懿。

  • 杨秀
    杨秀 (573 年 ~ 618 年) 1 篇诗文

    杨秀,隋文帝杨坚第四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母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受禅登基,建立隋朝,封杨秀为越王。不久,改封为蜀王,授任柱国、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刺史、益州总管,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

  • 李百药
    李百药 (565 年 ~ 648 年) 39 篇诗文

    唐定州安平人,字重规。李德林子。幼多病,祖母以百药名之。七岁能属文,号奇童。隋时授太子舍人兼东宫学士,后归唐。受谮,流泾州。太宗重其才名,召拜中书舍人,赐爵安平县男,诏修定《五礼》、律令,撰《齐书》。累官至宗正卿,爵为子。百药以名臣之子,才行相继,四海名流,莫不宗仰。藻思沉郁,尤长于五言诗。卒谥康。所撰《齐书》行于时。有集。

  • 孙思邈
    孙思邈 (581 年 ~ 682 年) 13 篇诗文

    唐京兆华原人。少因病学医,并博涉经史百家学术,善言老庄,兼通佛典。隋文帝尝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唐太宗时召诣京师,年已老,欲官之,不受。高宗显庆中复召见,拜谏议大夫,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采药治病,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后世称为“药王”。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 葛玄
    葛玄 (? ~ ?) 4 篇诗文

    这个人很神秘,什么也没留下

  • 杨坚
    杨坚 (541 年 ~ 604 年) 1 篇诗文

    即杨坚。隋朝创建者。弘农华阴人,小字那逻延。杨忠子。北周时袭父隋国公爵。女为北周宣帝皇后。任丞相,总揽朝政。旋废静帝而杀之,自立为帝,建立隋朝。开皇七年亡后梁,九年灭陈,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三百年分裂局面,统一全国。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兵制,以考试选拔人才,废除九品中正制,各项措施于后代影响较大。仁寿四年病重,为太子杨广所杀。在位二十四年。

  • 虞世基
    虞世基 (? ~ 618 年) 16 篇诗文

    隋会稽馀姚人,字茂世。虞荔子。博学有才,善草隶书。初仕于陈。累官尚书左丞。入隋,拜内史舍人。炀帝即位,重其才,任为内史侍郎,典机密,参与朝政。后见天下紊乱,政事日非,帝又不纳谏,且惧及祸,乃唯诺取容不敢忤旨。有告败者,不以实闻。又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朝野共怨。终为宇文化及所杀。

  • 孔绍安
    孔绍安 (577 年 ~ ?) 9 篇诗文

    隋唐时越州山阴人。少以文词知名。年十三,陈亡,入隋,徙居鄠县,闭门读书,外兄虞世南叹异之。时有词人孙万寿,与绍安为忘年之好,人称孙、孔。炀帝大业末,为监察御史。李渊为隋征河东,绍安监其军,礼遇尤密。及渊建唐,绍安奔归长安,擢内史舍人。寻诏撰《梁史》,未成卒。有文集。

  • 大义公主

    这个人很神秘,什么也没留下

  • 丁六娘

    这个人很神秘,什么也没留下

  • 叶法善
    叶法善 (616 年 ~ 720 年) 4 篇诗文

    唐道士。括州括苍人。字道元。自曾祖三代为道士。有摄养、占卜之术。少得家传,尤擅符箓。历高宗、则天、中宗朝五十年,往来山中,时被召入宫,尽礼问道。睿宗时拜鸿胪卿,封越国公。

  • 王通
    王通 (584 年 ~ 617 年) 2 篇诗文

    隋绛州龙门人,字仲淹。幼好学。仕隋为蜀郡司户书佐。文帝仁寿间至长安上太平十二策。后知所谋不被用,乃归河汾间以教授为业,受业者以千数,时称“河汾门下”。薛收、房乔、李靖、魏徵等皆从受王佐之道。尝仿《春秋》作《元经》(一作《六经》),又著《中说》(一称《文中子》)。其言论不为儒者所称,惟《中说》留于后世。卒,门人私谥“文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