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植
    曹植 (192 年 ~ 232 年) 155 篇诗文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曹丕
    曹丕 (187 年 ~ 226 年) 62 篇诗文

    魏文帝,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桓,魏武帝与武宣卞皇后之嫡长子。曹魏开国皇帝,黄初元年(西元二二〇年)至黄初七年(西元二二六年)在位。魏文帝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黄初元年正月,魏武帝逝世,继任丞相、魏王。後受汉禅登基。

  • 嵇康
    嵇康 (224 年 ~ 263 年) 85 篇诗文

    嵇康,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三十九岁。 嵇康善文,工于诗,风格清峻。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有《嵇康集》传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其人格魅力令他在当时亦属名士,被袁宏称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等多重属性,后世学者对他的解读也趋于多元化。

  • 阮籍
    阮籍 (210 年 ~ 263 年) 92 篇诗文

    阮籍,三国时期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 甄宓
    甄宓 (183 年 ~ 221 年) 1 篇诗文

    甄宓(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人,汉太保甄邯的后人,父亲官至上蔡令,“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为一绝世美女。三岁时失去父亲,九岁能文识礼,看懂过去的成败得失。建安年,袁绍为次子袁熙取她为妻。后来曹操与袁绍宣战,袁熙被外调出去守幽州,甄氏独自留在冀州。袁绍兵败,曹军将冀州踏平,曹丕趁乱取她为妻,很是宠爱,之后她为丕生下曹睿(即魏明帝)和东乡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称帝。甄皇后不仅贤德,而且文才出众,留有《甄皇后诗选》,其中的《塘上行》堪称乐府诗歌的典范,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后明帝即位,追封她为“文昭皇后”,并为她重修坟墓。

  • 刘伶
    刘伶 (221 年 ~ 300 年) 2 篇诗文

    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州)人,魏晋时期诗人。 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蔑视传统“礼法”,是竹林七贤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 魏正始年间,刘伶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他们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刘伶今唯存《酒德颂》文一篇,《北芒客舍》诗一首。

  • 向秀
    向秀 (227 年 ~ 272 年) 1 篇诗文

    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字子期,河内怀人。。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善。 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庄子》馀绪,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另着《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 钟繇
    钟繇 (151 年 ~ 230 年) 9 篇诗文

    钟繇(yáo),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累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魏建立后,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时期,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谥号“成”。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庭庙。 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 邯郸淳

    三国魏颍川人,一名竺,字子叔。博学有才,又善《苍》、《雅》虫篆,许氏字指。汉献帝初平中,客荆州,曹操召见,礼敬之。遣淳诣曹植,与曹植友善,屡称其才。魏文帝立,以为博士、给事中,作《投壶赋》奏之。工书法,诸体皆能,善作小字。

  • 司马懿
    司马懿 (179 年 ~ 251 年) 1 篇诗文

    三国魏河内温人,字仲达。出身士族。东汉末曹操为丞相,辟为文学掾,迁黄门侍郎,转主簿。从讨张鲁、孙权。每与大谋,辄有奇策。曹丕为太子时,任太子中庶子,得信重。曹丕即帝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魏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任大将军,镇宛,平孟达之叛,三次率军与蜀诸葛亮对抗。齐王曹芳即位,与曹爽同受遗诏辅政,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嘉平元年,乘爽从帝谒高平陵之际,杀之,为丞相,专擅朝政。死后,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为宣帝。

  • 裴秀
    裴秀 (224 年 ~ 271 年) 1 篇诗文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魏晋时期名臣,著名地图学家。 裴秀出身著名的大族“河东裴氏”,少年时便颇有名气,后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世袭父爵清阳亭侯,迁黄门侍郎。高平陵之变后,因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此后历任廷尉正、安东将军及卫将军司马,参与谋划军国之政,参与平定诸葛诞叛乱。因功转任尚书,进封鲁阳乡侯。魏元帝继位后,进爵鲁阳县侯,任尚书仆射。咸熙元年(264年),受命负责修改官制,又提议恢复五等爵制。五等制恢复后,获封济川侯,他又建议立司马炎为世子。司马炎继位晋王后,拜裴秀为尚书令、右光禄大夫。西晋建立后,加左光禄大夫,封钜鹿郡公。泰始三年(267年),升任司空。泰始七年(271年),因服食寒食散后饮冷酒而逝世,年四十八,谥号“元”。有文集三卷。 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 夏侯玄
    夏侯玄 (209 年 ~ 254 年) 1 篇诗文

    夏侯玄,字泰初(《三国志》等作太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玄学家、文学家、官员,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右将军夏侯霸之侄、大将军曹爽表弟。 魏文帝时世袭其父爵位,明帝时任散骑黄门侍郎、羽林监。少帝曹芳继位后,拜为散骑常侍、中护军。后外放任征西将军,与曹爽策划骆谷之役,大失人心。高平陵之变后,被剥夺兵权,入朝任大鸿胪、太常等职。嘉平六年(254年),中书令李丰与外戚张缉密谋诛杀大将军司马师,以夏侯玄代替他主政。但密谋泄露,夏侯玄被司马师杀害,夷灭三族。临死时,仍然面不改色,从容受刑,年四十六。 夏侯玄少时有名望,仪表出众,时人目之以为“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在政治上,提出了“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等制度,司马懿认为“皆大善”。他博学多识,才华出众,尤其精通玄学,被誉为“四聪”之一,与何晏等人开创了魏晋玄学的先河,是早期的玄学领袖。

  • 应玚
    应玚 (? ~ 217 年) 11 篇诗文

    三国魏汝南人,字德琏。应劭从子。以文章见称。曹操征为丞相掾属。转平原侯庶子,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为“建安七子”之一。曹丕称其才学足以著书。卒于疾疫。有辑本《应德琏集》。

  • 杨泉
    杨泉 (? ~ ?) 1 篇诗文

    杨泉,字德渊,别名杨子,生卒年不详,西晋梁国 [1] (治今安徽砀山 [2] )人。西晋时期哲学家,道家崇有派代表人物。 杨泉曾为吴国(今浙江绍兴)处士。太康六年(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国后,杨泉被征入晋。 [3] 不久隐居著述,仿扬雄著《太玄经》14卷,又著《物理论》16卷、集2卷。

  • 何晏
    何晏 (190 年 ~ 249 年) 1 篇诗文

    三国魏南阳宛人,字平叔。何进孙。随母为曹操收养。少以才秀知名。娶魏公主。美姿容,面白,人称“傅粉何郎”。齐王芳正始中,曹爽辅政,累官散骑侍郎、尚书,典选举,晋人傅咸谓其所用官吏皆能称职。赐爵列侯。坐曹爽同党,为司马懿所杀。好《老》、《庄》,援老入儒,其说以贵无为本。与夏侯玄、王弼等倡玄学,事清谈,形成一时风气。撰有《论语集解》等。

  • 杜挚
    杜挚 (? ~ ?) 2 篇诗文

    三国魏河东人,字德鲁。初上《笳赋》,署司徒军谋吏。后举孝廉,除郎中,转补校书。卒于秘书。与毌丘俭乡里相亲,有诗赠答。

  • 应璩
    应璩 (191 年 ~ 252 年) 47 篇诗文

    三国魏汝南人,字休琏。应场弟。博学,以文章显,善为书记。魏文帝、明帝时,历官散骑常侍。齐王曹芳立,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曹爽执政,多违法度,璩以诗讽之,多切时要。复为侍中,典著作。今存《百一诗》数篇,有辑本《应休琏集》。

  • 葛玄
    葛玄 (? ~ ?) 0 篇诗文

    葛玄,汉族,吴丹阳郡句容县都乡吉阳里人(今句容市),祖籍山东琅琊,三国著名高道,道教灵宝派祖师。字孝先,号仙翁,被尊称为“葛天师”。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为汉下邳僮侯葛艾后裔,祖葛矩,安平太守,黄门郎;从祖葛弥,豫章第五郡太守。父葛焉,字德儒,州主簿,山阴令,散骑常侍,大尚书。随左慈学道,得《太清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金液丹经》等道经。曾采药海山,吴嘉禾二年(233年),在閤皂山修道建庵,筑坛立炉,修炼九转金丹。喜好遨游山川,去过括苍山、南岳山、罗浮山。编撰《灵宝经诰》,精研上清、灵宝等道家真经,并嘱弟子世世箓传。

  • 康僧铠

    康僧铠(梵名:Sam!ghavarman),音译为僧伽跋摩,三国时代译经僧,相传为印度人。翻译过《无量寿经》。 然从其所冠之康姓,可推测或与中亚康居国有关。曹魏嘉平四年(252)至洛阳,于白马寺译出郁伽长者经二卷、无量寿经二卷、四分杂羯磨一卷等。昔来以无量寿经为康僧铠所译,然无量寿经之译语与郁伽长者经颇不一致,故学者之间尚有异说。又万续藏经中收有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一卷,署名为曹魏康僧铠译,此亦有疑。

  • 谯周
    谯周 (201 年 ~ 270 年) 1 篇诗文

    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西充槐树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经学大家、官员。 幼贫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做益州牧时,任命他做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谯周前往奔丧,虽然朝廷随后下诏禁止奔丧,但谯周仍因行动迅速而得以到达。刘禅立太子时任命他做太子仆,调令家令,之后迁任中散大夫,光禄大夫。在蜀汉任官时期,一向以反对北伐战略而闻名。见姜维多次北伐而虚耗蜀汉国力,因而不满,著《仇国论》力陈北伐之失。 炎兴元年(263年),魏国三路伐蜀,谯周因劝刘禅投降,被封为阳城亭侯,迁骑都尉,散骑常侍。司马炎称帝后,征召谯周入洛阳为官,谯周无奈之下带病前赴洛阳,不久病死。 谯周生前撰写学术著作多种,计百余篇。之后,这些著作陆续散失,到唐初作《隋书·经籍志》时,时人所见的书目只有《论语注》(十卷),《三巴记》(一卷),《谯子法训》(八卷),《古史考》(二十五卷),和《五经然否论》(五卷)五种。《论语注》和《三巴记》两书,今不存。能够见到的其他三种,且都是后人的辑本。《谯子法训》,原书亡佚。明人陶宗仪、清人严可均各录有辑本,但均搜括不足,除《齐交篇》有篇名外,余者皆为散条。此书以有关道德修养、男婚女嫁、治学自力等方面的内容为主,属格言性质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