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斋杂书十二首
吾庐虽甚陋,窗扉亦疏明。
开卷冬日暖,曲肱暑风清。
昨日一鸟鸣,今日一木荣。
欣然与之接,悲慨何由生。
五更闻雨思季长
幽丛鸣姑恶,高树号杜宇。
惊回千里梦,听此五更雨。
展转窗未明,更觉心独苦。
天涯怀故人,安得插两羽。
自咏
龟屋裁小冠,鹿皮制短裘。
陆驾少游车,水泛渊明舟。
山泽与城市,有路即可游。
或时一饭去,间亦旬日留。
方见草木萌,忽已天地秋。
自嘲
野叟身常杂佣保,茀圃荒庭自锄扫。
小儿耕养堇堇足,大儿游宦垂垂老。
朝餐未破百瓮齑,晚饷犹存两囷枣。
舂粳但备翁作糜,储帛才堪孙裂褓。
贤愚元自一王尊,痴钝宁论万冯道。
寄题求志堂
古人不轻出,出则尧舜其君民。古人不轻隐,隐则坐使风俗淳。
孰知后世乃不然,唐虞日远如飞烟。异端欲出六籍上,裔夷直居中夏先。
穷居求志达行道,傥不塞责真负天。士固不可苟富贵,顾亦岂可徒贫贱。
如其一念有愧心,宁不终身戴惭面。老夫少年铁铸砚,欲窥圣门终未见。
祝君勿恃来日长,八九十年如掣电。
园中作
疏篱围中庭,野水赴方塘。
春雨路易乾,徐步蹋夕阳。
艳艳红杏梢,忽已占年光。
我老来日短,乃复不自量。
接花待其成,邻里共笑狂。
悲歌行
读书不能遂吾志,属文不能尽吾才。远游方乐归太早,大药未就老已催。
结庐城南十里近,柴门正对湖山开。有时野行桑下宿,亦或恸哭中途回。
檀公画计三十六,不如一篇归去来。紫驼之峰玄熊掌,不如饭豆羹芋魁。
腰间累累六相印,不如高卧鼻息轰春雷。安得宝瑟五十弦,为我写尽无穷哀。
新历叹
新历在手心怕开,日月联翩相续来。
黄金散尽自一快,白发不贷真可哀。
无为健羡广成子,千二百年终有死。
胶不可黏西去日,刀何由剪东流水。
酒无醇醨但痛饮,市酝上尊俱醉耳。
简苏邵叟
君家文献历十朝,魏公峨冕加金貂。
孙支得君愈隽发,贵名突兀凌烟霄。
居吴入蜀三十载,诸公孰能折简招。
涧松意气极磊砢,天马毛骨何超遥。
鼎来行卷十九首,缑山明月闻吹箫。
独行过柳桥而归
寒云覆江干,惨惨雪欲作。
草枯狐兔见,鹰隼方纵搏。
老翁卧蓬户,疾痛在腰脚。
忽觉意稍佳,快若解束缚。
呼童扶下堂,西出度略彴。
赠过门道人
朝行市尘中,奔马不可及。
暮涉清溪流,芒屦了不湿。
岩扉一丹灶,山路两书笈。
白驴可置掌,童子亦绝粒。
邂逅安期生,电逝不暇揖。
病后作
骨相坐一寒,仕宦经百谪。
晚入文昌省,又坐烦言啧。
诏书复收召,付以大典册。
期年甫奏篇,皇恐亟自劾。
归来稽山下,三食新穫麦。
读唐书忠义传
志士慕古人,忠臣挺奇节。
就死有处所,天日为无色。
大义孰不知,临难欠健决。
我思杲卿发,可配嵇绍血。
寄题庐陵王晋辅先辈桂堂
楚人记草木,桂在椒兰中。
我怀小山句,妙绝穷化工。
唐人作山水,亦以桂配松。
丹葩间绿叶,锦绣相叠重。
不知始何时,岩桂开秋风。
赠论命周云秀才
周郎颀然市中隐,精神卓荦秋天隼。
忽来过我论五行,袖出诗卷如束笋。
人生一息不自保,况我耄期真待尽。
君今盛为谈未来,我亦听之俱可冁。
虽然此心犹未泯,何至死去同蠢蠢。
稽山行
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汤汤。
千里亘大野,勾践之所荒。
春雨桑柘绿,秋风粳稻香。
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
陂放万头鸭,园覆千畦姜。
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五首
道士成金丹,青云可接翼。
小夫岂知此,危坐学数息。
如持一畚土,自谓河可塞。
生不遇硕师,几何不自贼。
少壮如昨日,忽已及耄期。
旧友散莫收,亦复少新知。
言归镜湖上,日日醉东篱。
自笑如寒蝶,裴回残菊枝。
有过当相规,有善当相告。
岂惟定新交,亦以笃旧好。
势利古所羞,置之勿复道。
霜霣万木凋,孰秉岁寒操。
士生始从学,取友实先务。
吾闻诸古人,倾盖有如故。
汉宫长生药,至取云表露。
治身当何如,而受一尘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