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书示子聿二首
乃翁诵书舍东偏,吾儿相和山之巅。
翁老且衰常早眠,儿声夜半方泠然。
楚公著书数百编,少师手校世世传。
我生七十有八年,见汝任此宁非天。
插花
有花君不插,有酒君不持。
时过花枝空,人老酒户衰。
今年病止酒,虚负菊花时。
早梅行可探,家酝绿满卮。
君不强一醉,岁月复推移。
秋夜读书
一雨濯残热,秋气忽已深。
青灯照空廊,重露滴高林。
危坐读周易,会我平生心。
夜分徐掩卷,闲弄床上琴。
帘外初斜河,屋头已横参。
寒夜
我老畏作病,杯酒久不持。
读书寒雨中,比夕颇思之。
呼童欲洗酌,顾以病自疑。
清坐叹寂寞,痛饮愁淋漓。
三爵醒醉间,此理当徐思。
严州多菊然率过重阳方开或举东坡先生菊花开时即重阳之语余谓此犹是未忘重阳者恐此花不肯也戏作一绝
无人唤醒赋归翁,满把清香谁与同。
但办对花频举酒,莫横重九在胸中。
癸巳夏旁郡多苦旱惟汉嘉数得雨然未足也立秋夜三鼓雨至明日晡后未止高下沾足喜而有赋二首
五十衰翁发半华,犹能把酒醉天涯。
丝毫美政何曾有,惟把丰年赠汉嘉。
画檐鸣雨早秋天,不喜新凉喜有年。
眼里香粳三万顷,寄声父老共欣然。
村居遣兴三首
万里征途兴已阑,三间破屋住犹宽。
山姜著雨房重敛,南烛先霜实半丹。
野市秋阴更萧瑟,书生老瘦转酸寒。
掩关也有消愁处,一卷骚经醉后看。
访僧支提寺
高名每惯习凿齿,巨眼忽逢支道林。
共夜不知红烛短,对床空叹白云深。
满前钟鼓何曾忍,匝地毫光不用寻。
欲识天冠真面目,鸟啼猿啸总知音。
赠王伯长主簿
学诗大略似参禅,且下功夫二十年。
君要亲尝狮子吼,法须尽吐野狐涎。
几人错会先师话,吾辈元齐古佛肩。
天遣放翁穷不死,茶山钵袋未曾传。
致语口号二首
凉月参差白露漙,请看宾主罄清欢。
麟符玉节交相映,凤竹鸾丝殊未阑。
百谷方登仓庚足,七州无事里闾安。
樽前莫惜山颓玉,四者能兼自古难。
曾立蛾眉禁省班,至今风采照金銮。
纵横笔阵千人废,浩荡辞源万顷宽。
落纸烟云纷态度,照人冰玉峙高寒。
从容坐啸香凝寝,说与宾僚拭目观。
徐稚山给事庆八十乐语口号
欲知主圣本臣忠,倾尽嘉谟沃舜聪。
同载方如周吕尚,安车不数汉申公。
日烘盎盎花光暖,烛映鳞鳞酒浪红。
白首同朝各强健,莫辞烂醉答春风。
天申节致语口号三首
嘉会千龄岂易逢,佩声俱集未央宫。
九重凤阙曈昽日,百尺龙旗掩苒风。
奇瑞屡书图牒上,太平长在咏歌中。
区区击壤虽无取,意与生民既醉同。
寄姜梅山雷字诗
章台官柳映宫槐,宝马蹄轻不动埃。
只怪好诗无与敌,谁知古学有从来。
江山常逐客帆远,岁月不禁衙鼓催。
剩约东林投净社,高情千载有宗雷。
广殿遥闻警跸音,觚棱晓色尚沈沈。
半空瑞霭炉香馥,一点红云黼座深。
夷夏驩声归羽舞,乾坤和气入薰琴。
欲知圣德齐尧舜,溯阙争倾万国心。
宫殿红云捧紫皇,河清电绕拥休祥。
壶中常占青春在,物外方知浩劫长。
昼立龙旗风不动,晓开琼笈远飘香。
尧年岂特封人祝,动地驩声遍万方。
罗山平云阁
上方高阁与云齐,蜡屐穿云步步跻。
却恐此身生羽翼,不从平地作阶梯。
九门路接青霄近,四望山连碧海低。
徙倚阑干重回首,疏林烟暝野猿啼。
送李舍人赴阙
执简曾闻侍玉螭,谪仙才调尽推奇。
能将苦语康时病,更遣丹诚动主思。
北阙亲朋瞻旧德,东吴山水入新诗。
知公自有经纶术,会见飞翔集凤池。
末题二首其一
平日尤闲老更闲,一毫世事岂相关。
孤云不散来归岫,细水无声自出山。
支径过僧才百步,小楼藏药可三间。
客来不肯通名姓,熟视吾庐为破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