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篇·第九章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论语·八佾篇·第八章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篇·第七章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论语·八佾篇·第六章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论语·八佾篇·第五章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论语·八佾篇·第四章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篇·第三章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篇·第二章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论语·里仁篇·第二十六章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篇·第二十五章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篇·第二十四章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篇·第二十三章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论语·里仁篇·第二十二章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里仁篇·第二十一章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篇·第二十章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里仁篇·第十九章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篇·第十八章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篇·第十七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篇·第十六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篇·第十五章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