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才子传·高适

    [元代] 辛文房

    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后举有道,授封丘尉。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还,为左散骑常侍。永泰初卒。

    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 唐才子传·杜甫

    [元代] 辛文房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管为布衣交,管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

    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 唐才子传·丘为

    [元代] 辛文房

    为,嘉兴人。初累举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刘单榜进士。王维甚称许之,尝与唱和。初,事继母孝,有灵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时年八十余,母犹无恙,给俸禄之半。及居忧观察使韩滉以为致仕官给禄,所以惠养老臣,不可在丧为异,唯罢春秋羊酒。初还乡,县令谒之,为候门磬折,令坐,乃拜,里胥立庭下,既出,乃敢坐。经县署,降马而过,举动有礼。卒年九十六。有集行世。

  • 唐才子传·孟浩然

    [元代] 辛文房

    浩然,襄阳人。少好节义,诗工五言。隐鹿门山,即汉庞公栖隐处也。四十游京师,诸名士间尝集秘省联句,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众钦服。张九龄、王维极称道之。

    维待诏金銮,一旦私邀入,商较风雅,俄报玄宗临幸,浩然错愕,伏匿床下,维不敢隐,因奏闻。帝喜曰:"朕素闻其人,而未见也。"诏出,再拜。帝问曰:"卿将诗来耶。"对曰:"偶不赍。"即命吟近作,诵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帝慨然曰:"卿不求仕,朕何尝弃卿,奈何诬我!"因命放还南山。后张九龄署为从事。

    开元末,王昌龄游襄阳,时新病起,相见甚欢,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终。

    古称祢衡不遇,赵壹无禄。观浩然磬拆谦退,才名日高,竟沦明代,终身白衣,良可悲夫!其诗文采丰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近。所著三卷,今传。王维画浩然像于郢州,为浩然亭。咸通中,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更名曰"孟亭",今存焉。

  • 唐才子传·张諲

    [元代] 辛文房

    諲,永嘉人。初隐少室下,闭门修肄,志甚勤苦,不及声利。后应举,官到刑部员外郎。明《易•象》,善草隶,兼画山水,诗格高古。与李颀友善,事王维为兄,皆为诗酒丹青之契。维赠诗云:"屏风误点惑孙郎,团扇草书惊内史。"李颀赠曰:"小王破体闲支策,落月梨花照空壁。诗堪记室妒风流,画与将军作勍敌。"天宝中谢官,归故山偃仰,不复来人间矣。有诗传世。

  • 唐才子传·李颀

    [元代] 辛文房

    颀,东川人。开元二十三年贾季邻榜进士及第。调新乡县尉。性疏简,厌薄世务。慕神仙,服饵丹砂,明轻举之道,结好尘喧之外。一时名辈,莫不重之。工诗,发调既清,修词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多为放浪之语,足可震荡心神。惜其伟材,只到黄绶。故其论家,往往高于众作。有集今传。

  • 唐才子传·阎防

    [元代] 辛文房

    防,河中人。开元二十二年李琚榜及第。颜真卿甚敬爱之,欲荐于朝,不屈。为人好古博雅,诗语真素,魂清魄爽,放旷山水,高情独诣。于终南山丰德寺结茅茨读书,百丈溪是其隐处,题诗云:"浪迹弃人世,还山自幽独。始傍巢由踪,吾其获心曲。"又云:"养闲度人事,达命知止足。不学鲁国儒,俟时劳伐辐。"后信命,不务进取,以此自终。有诗集行世。

  • 唐才子传·李季兰

    [元代] 辛文房

    季兰,名冶,以字行,峡中人,女道士也。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殊少荒艳之态。

    始年六岁时,作《蔷薇诗》云:"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其父见曰:"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后以交游文士,微泄风声,皆出乎轻薄之口。夫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则不然,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时往来剡中,与山人陆羽、上人皎然意甚相得。皎然尝有诗云:"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其谑浪至此。又尝会诸贤于乌程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诮曰:"山气日夕佳。"刘应声曰:"众鸟欣有托。"举坐大笑,论者两美之。天宝间,玄宗闻其诗才,诏赴阙,留宫中月余,优赐甚厚,遣归故山。评者谓上比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媪。有集,今传于世。

    论曰:《诗》云:"《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苦之心焉。"故古诗之道,各存六义,然终归于正,不离乎雅。是以昔贤妇人,散情文墨,斑斑简牍。概而论之,后来班姬伤秋扇以暂恩,谢娥咏絮雪而同素;大家《七诫》,执者修者;蔡琰《胡笳》,闻而心折。率以明白之操,徽美之诚,欲见于悠远,寓文以宣情,含毫而见志,岂泛滥之故,使人击节沾洒,弹指追念,良有谓焉。噫!笔墨固非女子之事,亦在用之如何耳。苟天之可逃,礼不必备,则词为自献之具,诗有妒情之作,衣服饮食,无闲净之容,铅华膏泽,多鲜饰之态,故不相宜矣。是播恶于众,何《关雎》之义哉历观唐以雅道奖士类,而闺阁英秀,亦能熏染,锦心绣口,蕙情兰性,足可尚矣。中间如李季兰、鱼玄机,皆跃出方外,修清净之教,陶写幽怀,留连光景,逍遥闲暇之功,无非云水之念,与名儒比隆,珠往琼复。然浮艳委托之心,终不能尽,白璧微瑕,惟在此耳。薛涛流落歌舞,以灵慧获名当时,此亦难矣。三者既不可略,如刘媛、刘云、鲍君徽、崔仲容、道士元淳、薛缊、崔公达、张窈窕、程长文、梁琼、廉氏、姚月华、裴羽仙、刘瑶、常浩、葛鸦儿、崔莺莺、谭意哥、户部侍郎吉中孚妻张夫人、鲍参军妻文姬、杜羔妻赵氏、张建封妾盼盼、南楚材妻薛媛等,皆能华藻,才色双美者也。或望幸离宫,伤宠后掖;或以从军万里,断绝音耗;或祗役连年,迢遥风水;或为宕子妻,或为商人妇。花雨春夜,月露秋天,玄鸟将谢,宾鸿来届;捣锦石之流黄,织回文于缃绮,魂梦飞远,关山到难。当此时也,濡毫命素,写怨书怀,一语一联,俱堪堕泪。至若间以丰丽,杂以纤秾,导淫奔之约,叙久旷之情,不假绿琴,但飞红纸,中间不能免焉。尺有短而寸有长,故未欲椎埋之云尔。

  • 唐才子传·刘长卿

    [元代] 辛文房

    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少居嵩山读书,后移家来鄱阳最久。开元二十一年徐征榜及第。至德中,历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岳鄂转运留后。观察使吴仲孺诬奏,非罪系姑苏狱,久之,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为辩之者,量移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

    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诗调雅畅,甚能炼饰。其自赋,伤而不怨,足以发挥风雅。权德舆称为"五言长城"。长卿尝谓:"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佑、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每题诗不言姓,但书"长卿",以天下无不知其名者云。灞陵碧涧有别业。今集诗赋文等传世。淮南李穆,有清才,公之婿也。

  • 唐才子传·常建

    [元代] 辛文房

    建,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登科。大历中,授盱眙尉。仕颇不如意,遂放浪琴酒,往来太白、紫阁诸峰,有肥遯之志。

    尝采药仙谷中,遇女子,遍体毛绿,自言是秦时宫人,亡入山来食松叶,遂不饥寒,因授建微旨,所养非常。后寓鄂渚,招王昌龄、张偾同隐,获大名当时。

    集一卷,今传。古称高才而无贵仕,诚哉是言。曩刘桢死于文学,鲍照卒于参军,今建亦沦于一尉,悲夫!建属思既精,词亦警绝,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旨远兴僻,能论意表,可谓一唱而三叹矣。

  • 唐才子传·崔国辅

    [元代] 辛文房

    国辅,山阴人。开元十四年严迪榜进士,与储光羲、綦毋潜同时。举县令,累迁集贤直学士、礼部郎中。天宝间,坐是王鉷近亲,贬竟陵司马。有文及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咏。乐府短章,古人有不能过也。

    初至竟陵,与处士陆鸿渐游,三岁,交情至厚,谑笑永日。又相与较定茶水之品。临别谓羽曰:"予有襄阳太守李憕所遗白驴、乌犎牛各一头,及卢黄门所遗文槐书函一枚,此物皆己之所惜者,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赠。"雅意高情,一时所尚。

    有酬酢之歌诗,并集传焉。

  • 唐才子传·六帝

    [元代] 辛文房

    夫云汉昭回,仰弥高于宸极;洪钟希叩,发至响于咸池。以太宗天纵,玄庙聪明,宪、德、文、僖,睿姿继挺,俱以万机之暇,特驻吟情,奎璧腾辉,衮龙浮彩,宠延臣下,每锡赠酬。故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唐才子传·卢鸿

    [元代] 辛文房

    鸿,字浩然,隐居嵩山。博学,善八分书,工诗,兼画山水树石。

    开元初,玄宗备礼征再三,不至。诏曰:"鸿有泰一之道,中庸之德,钩深诣微,确乎自高。诏书屡下,每辄辞托,使朕虚心引领,于今有年。虽有素履幽人之介,而失考父滋恭之谊。礼有大伦,君臣之义,不可废也。有司其赍束帛之具,重宣兹旨,想其翻然易节,副朕意焉。"鸿遂至东都,谒见不拜,宰相问状,答曰:"礼者,忠信所薄。臣敢以忠信见帝。"召升内殿,置酒。拜谏议大夫,固辞,复下诏许还山。将行,赐隐居服,官营草堂。鸿到山中,广精舍,从学者五百人。

    及卒,诏赐万钱营葬。后皮日休为《七爱诗》谓:"傲大君者,必有真隐,卢征君是也。"工诗,今传甚多。

  • 唐才子传·吴筠

    [元代] 辛文房

    筠,字贞节,华阴人。通经义,美文辞。举进士不中,隐居南阳倚帝山为道士。

    天宝中,玄宗遣使召至京师,与语甚悦,敕待诏翰林。献《玄纲》三篇。帝问道,对曰:"深于道者,惟《老子》五千言,其余徒费纸札耳。"复问神仙治炼之术,曰:"此野人之事,积岁月求之,非人主所宜留意。"筠每陈设名教世务,帝重之。

    初,筠爱会稽山水,往来天台、剡中,与李白、孔巢父相遇酬唱,至是因荐于朝,帝即遣使召之。筠性高鲠,其待诏翰林时,恃承恩顾。高力士素奉佛,尝短筠于上前。筠故多着赋文,深诋释氏,颇为通人所讥云。

    后知天下将乱,苦求还嵩山,诏为立道观。大历间卒。弟子谥为宗元先生。善为诗。有集十卷,权德舆序之。

  • 唐才子传·王翰

    [元代] 辛文房

    翰,字子羽,并州人。景云元年卢逸下进士及第。又举直言极谏,又举超拔群类科。少豪荡,怯才不羁,喜纵酒,枥多名马,家蓄妓乐。翰发言立意,自比王侯。日聚英杰,纵禽击鼓为欢。

    张嘉贞为本州岛长史,厚遇之。翰酒间自歌,以舞属嘉贞,神气轩举。

    张说尤加礼异,及辅政,召为正字,擢驾部员外郎。说罢,翰出为仙州别驾。以穷乐畋饮,贬岭表,道卒。

    翰工诗,多壮丽之词。文士祖咏、杜华等,尝与游从。华母崔氏云:"吾闻孟母三迁,吾今欲卜居,使汝与王翰为邻,足矣。"其才名如此。

    燕公论其文,如琼杯玉斝,虽烂然可珍,而多玷缺云。有集今传。

  • 唐才子传·李峤

    [元代] 辛文房

    峤,字巨山,赵州人。十五通五经,二十擢进士,累迁为监察御史。武后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因罪贬庐州别驾,卒。

    峤富才思,有所属缀,人辄传讽。明皇将幸蜀,登花萼楼,使楼前善《水调》者奏歌,歌曰:"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帝惨怆,移时,顾侍者曰:"谁为此?"对曰:"故宰相李峤之词也。"帝曰:"真才子!"不待终曲而去。

    峤前与王勃、杨炯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没,为文章宿老,学者取法焉。今集五十卷,《杂咏诗》十二卷,《单题诗》一百二十首,张方为注,传于世。

  • 唐才子传·陈子昂

    [元代] 辛文房

    子昂,字伯玉,梓州人。开耀二年许旦榜进士。初,年十八时,未知书,以富家子,任侠尚气弋博,后入乡校感悔,即于州东南金华山观读书,痛自修饬,精穷坟典,耽爱黄、老、《易》象。光宅元年,诣阙上书,谏灵驾入京。

    武后召见,奇其才,遂拜麟台正字,令云:"地籍英华,文称炜晔。"累迁拾遗。圣历初,解官归。会父丧,庐冢次。

    县令段简贪残,闻其富,造诈诬子昂,胁取赂二十万缗,犹薄之,遂送狱。子昂自筮封,惊曰:"天命不佑,吾殆穷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子昂貌柔雅,为性褊躁,轻财好施,笃朋友之义。与游英俊,多秉钧衡。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

    初,为《感遇诗》三十章,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海内文宗。"由是知名,凡所著论,世以为法,诗调尤工。

  • 唐才子传·刘希夷

    [元代] 辛文房

    希夷,字廷芝,颍川人。上元二年郑益榜进士,时年二十五,射策有文名。苦篇咏,特善闺帷之作,词情哀怨,多依古调,体势与时不合,遂不为所重。

    希夷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饮酒至数斗不醉,落魄不拘常检。尝作《白头吟》,一联云:"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叹曰:"此语谶也。石崇谓'白首同所归',复何以异。"乃除之。又吟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复叹曰:"死生有命,岂由此虚言乎!"遂并存之。舅宋之问苦爱后一联,知其未传于人,恳求之,许而竟不与。之问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时未及三十,人悉怜之。

    有集十卷及诗集四卷,今传。希夷天赋俊爽,才情如此,想其事业勋名,何所不至,孰谓奇蹇之运,遭逢恶人,寸禄不沾,长怀顿挫,斯才高而见忌者也。贾生悼长沙之屈,祢衡痛江夏之来,倏焉折首,无何殒命。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所较者轻,所失者重,玉迸松摧,良可惜也。况于骨肉相残者乎!

  • 唐才子传·宋之问

    [元代] 辛文房

    之问,字延清,汾州人。上元二年进士。伟貌辩给。甫冠,武后召与杨炯分直习艺馆,累转尚方监丞。

    后游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后求北门学士,以有齿疾不许,遂作《明河篇》,有"明河可望不可亲"之句,以见志。

    诌事张易之,坐贬泷州。后逃归,匿张仲之家。闻仲之谋杀武三思,乃告变,擢鸿胪簿,迁考功郎,复媚太平公主。以知举贿赂狼藉,下迁越州长史。穷历剡溪山水,置酒赋诗,日游宴,宾客杂沓。

    睿宗立,以无悛悟之心,流钦州,御史劾奏赐死。人言刘希夷之报也。

    徐坚尝论其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有集行世。

  • 唐才子传·沈佺期

    [元代] 辛文房

    佺期,字云卿,相州人。上元二年郑益榜进士。工五言。由协律、考功郎受赇,长流驩州。后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

    常侍宫中,既侍宴,帝诏学士等为《回波》舞,佺期作弄辞悦帝,诏赐牙绯。历中书舍人。

    佺期尝以诗赠张燕公,公曰:"沈三兄诗清丽,须让居第一也。"诗名大振。

    自魏建安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鲍照、庾信、徐陵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致。及佺期、之问,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着定格律,遂成近体,如锦绣成文,学者宗尚。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唐诗变体,始自二公,犹始自苏武、李陵也。有集十卷,今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