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才子传·卢纶

    [元代] 辛文房

    纶,字允言,河中人。避天宝乱,来客鄱阳。大历初,数举进士不入第。元载素赏重,取其文进之,补阌乡尉。累迁检校户部郎中,监察御史。称疾去。浑瑊镇河中,就家礼起为元帅判官。

    初,舅韦渠牟得幸德宗,因表其才,召见禁中,帝有所作,辄赓和。至是,帝忽问渠牟:"卢纶、李益何在?"对曰:"纶从浑瑊在河中。"诏令驿召之,会卒。

    纶与吉中孚、韩翃、耿湋、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夏侯审、李端,联藻文林,银黄相望,且同臭味,契分俱深,时号大历十才子。唐之文体,至此一变矣。纶所作特胜,不减盛时,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文宗雅爱其诗,问宰相:"纶没后,文章几何亦有子否?"李德裕对:"纶四子皆擢进士,仕在台阁。"帝遣中使悉索其巾笥,得诗五百首进之。有别业在终南山中。集十卷,今传。

  • 唐才子传·张志和

    [元代] 辛文房

    志和,字子同,婺州人。初名龟龄,诏改之。十六擢明经,尝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命待诏翰林。以亲丧辞去,不复仕。居江湖,性迈不束,自称"烟波钓徒"。撰《玄真子》二卷,又为号焉。兄鹤龄恐其遁世,为筑室越州东郭,茅茨数椽,花竹掩映,尝豹席棕屩,沿溪垂钓,每不投饵,志不在鱼也。观察使陈少游频往候问。帝尝赐奴、婢各一人,志和配为夫妇,号渔童、樵青。

    与陆羽尝为颜平原食客。平原初来刺湖州,志和造谒,颜请以舟敝,欲为更之,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足矣。"善画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就,曲尽天真。自撰《渔歌》,便复画之。兴趣高远,人不能及。宪宗闻之,诏写真求访,并其歌诗,不能致。

    后传一旦忽乘云鹤而去。李德裕称以为"渔父贤而名隐,鸱夷智而功高,未若玄真隐而名彰,方而无事,不穷而达,其严光之比欤"。

  • 唐才子传·苏涣

    [元代] 辛文房

    涣,广德二年杨栖梧榜进士。本不平者,往来剽盗,善用白弩,巴賨商人苦之,称曰"白跖"。后自知非,折节从学,遂成名。累迁侍御史。湖南崔中丞瓘辟为从事。瓘遇害,继走交、广,扇动哥舒晃跋扈,如蛟龙见血,本质彰矣。居无何,伏诛。初尝为《变律诗》十九首,上广州节度李勉,其文章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故加待之。或曰:"此子羽冀嬖臣,侵败王略,今尚其文,可欤?"勉曰:"汉策载蒯通说辞,皇史录祖君檄草,此大容细者。善恶必书,《春秋》至训;明言不废,孔子格谈。涣其庶乎,岂但存雕虫小技,亦以深惩贼子也。"时以为名言。杜甫有与赠答之诗,今悉传。

  • 唐才子传·古之奇

    [元代] 辛文房

    之奇,宝应二年礼部侍郎洪源下及第,与耿湋同时。尝为安西幕府书记。与李司马端有金兰之好。工古调,足幽闲淡泊之思,婉而成章,得名艺圃,不泛然矣。诗集传于世。

  • 唐才子传·戎昱

    [元代] 辛文房

    昱,荆南人。美风度,能谈。少举进士不上,乃放游名都。虽贫士而轩昂,气不消沮。爱湖湘山水,来客。

    时李夔廉察桂林,寓官舍,月夜闻邻居行吟之音清丽,迟明访之,乃昱也。即延为幕宾,待之甚厚。崔中丞亦在湖南,爱之,有女国色,欲以妻昱,而不喜其姓戎,能改则订议。昱闻之,以诗谢云:"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自谓李大夫恩私至深,无任感激。

    初事颜平原,尝佐其征南幕,亦累荐之。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历虔州刺史。至德中,以罪谪为辰州刺史。后客剑南,寄家陇西数载。宪宗时,边烽累急,大臣议和亲。上曰:"比闻一诗人姓名稍僻者为谁?"宰相对以冷朝阳、包子虚,皆非。帝举其诗,对曰:"戎昱也。"上曰:"尝记其《咏史》云:'汉家青史上,拙计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净沙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因笑曰:"魏绛何其懦也,此人如在,可与武陵桃花源足称其清咏。"士林荣之。

    昱诗在盛唐,格气稍劣,中间有绝似晚作。然风流绮丽,不亏政化,当时赏音,喧传翰苑,固不诬矣。有集今传。

  • 唐才子传·张南史

    [元代] 辛文房

    南史,字季直,幽州人。工弈棋,神算无敌,游心太极。尝幅巾藜杖,出入王侯之宅十年,高谈阔视,慷慨奇士也。中岁感激,始苦节学文,无希世苟合之意。数年间,稍入诗境,调体超闲,情致兼美,如并、燕老将,气韵沉雄,时少及之者。肃宗时,庙堂奖拔,仕为左卫仓曹参军。后避乱寓居扬州扬子。难平再召,未及赴而卒。有诗一卷,今传。

  • 唐才子传·顾况

    [元代] 辛文房

    况,字逋翁,苏州人。至德二年,天子幸蜀,江东侍郎李希言下进士。善为歌诗,性诙谐,不修检操,工画山水。初为韩晋公江南判官。德宗时,柳浑辅政,荐为秘书郎。

    况素善于李泌,遂师事之,得其服气之法,能终日不食。及泌相,自谓当得达官,久之,迁著作郎。及泌卒,作《海鸥咏》嘲诮权贵,大为所嫉,被宪劾贬饶州司户,作诗曰:"万里飞来为客鸟,曾蒙丹凤借枝柯。一朝凤去梧桐死,满目鸱鸢奈尔何!"遂全家去,隐茅山,炼金拜斗,身轻如羽。

    况暮年一子即亡,追悼哀切,吟曰:"老人丧爱子,日暮泣成血。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时别。"其年又生一子,名非熊,三岁始言,在冥漠中闻父吟苦,不忍,乃来复生。非熊后及第,自长安归庆,已不知况所在。或云,得长生诀仙去矣。今有集二十卷传世,皇甫湜为之序。

  • 唐才子传·陆羽

    [元代] 辛文房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有学,愧一事不尽其妙。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谈笑》万言。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着书甚多。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着《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絜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着《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集并《茶经》今传。

  • 唐才子传·秦系

    [元代] 辛文房

    系,字公绪,会稽人。天宝末,避乱剡溪,自称"东海钓客"。北都留守薛兼训奏为仓曹参军,不就。客泉州,南安九日山中有大松百余章,俗传东晋时所植,系结庐其上,穴石为研,注《老子》,弥年不出。时姜公辅以直言罢为泉州别驾,见系辄穷日不能去,筑室与相近,遂忘流落之苦。公辅卒,妻子在远,系为营葬山下,每好义如此。张建封闻系不可致,请就加校书郎。与刘长卿、韦应物善,多以诗相赠答。权德舆曰:"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矣。"虽老益壮,年八十余卒。南安人思之,号其山为"高士峰",今有"丽句亭"在焉。集一卷,今传。

  • 唐才子传·独孤及

    [元代] 辛文房

    及,字至之,河南人。丱角时,诵《孝经》,父试之曰:"尔志何语?"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天宝末,以道举高第,代宗召为左拾遗。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常三州刺史。及性孝友,喜鉴拔,为文必彰明善恶,长于议论。工诗,格调高古,风尘迥绝,得大名当时。有集传世。尝读《选》中沈、谢诸公诗,有题《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及《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及《田南树园激流植援》、《斋中读书》、《南楼中望所迟客》、《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数端,皆奇崛精当,冠绝古今,无曾发其韫奥者。逮盛唐,沈、宋、独孤及、李嘉佑、韦应物等诸才子集中,往往各有数题,片言不苟,皆不减其风度,此则无传之妙。逮元和以下,佳题尚罕,况于诗乎!立题乃诗家切要,贵在卓绝清新,言简而意足,句之所到,题必尽之,中无失节,外无余语,此可与智者商搉云,因举而论之。

  • 唐才子传·道人灵一

    [元代] 辛文房

    一公,剡中人。童子出家,瓶钵之外,余无有。天性超颖,追踪谢客,隐麻源第三谷中,结茆读书。后白业精进,居若耶溪云门寺,从学者四方而至矣。尤工诗,气质淳和,格律清畅。两浙名山,暨衡、庐诸甲刹,悉所经行。与皇甫昆季、严少府、朱山人、彻上人等为诗友,酬赠甚多。刻意声调,苦心不倦,骋誉丛林。后顺寂于岑山。集今传世。

    论曰:自齐、梁以来,方外工文者,如支遁、道遒、惠休、宝月之俦,驰骤文苑,沉淫藻思,奇章伟什,绮错星陈,不为寡矣。厥后丧乱,兵革相寻,缁素亦已狼藉,罕有复入其流者。至唐累朝,雅道大振,古风再作,率皆崇衷像教,驻念津梁,龙象相望,金碧交映。虽寂寥之山河,实威仪之渊薮。宠光优渥,无逾此时。故有颠顿文场之人,憔悴江海之客,往往裂冠裳,拨矰缴,杳然高迈,云集萧斋,一食自甘,方袍便足,灵台澄皎,无事相干,三余有简牍之期,六时分吟讽之隙。青峰瞰门,绿水周舍,长廊步屟,幽径寻真,景变序迁,荡入冥思。凡此数者,皆达人雅士,夙所钦怀,虽则心侔迹殊,所趣无间。会稽传孙、许之玄谈,庐阜接谢、陶于白社,宜其日锻月炼,志弥厉而道弥精。佳句纵模,不废禅定,岩穴相迩,更唱迭酬,苦于三峡猿,清同九皋鹤,不其伟欤。与夫迷津畏途,埋玉世虑,蓄愤于心,发在篇咏者,未可同年而论矣。然道或浅深,价有轻重,未能悉采。其乔松于灌莽,野鹤于鸡群者,有灵一、灵彻、皎然、清塞、无可、虚中、齐己、贯休八人,皆东南产秀,共出一时,已为录实。其或虽以多而寡称,或着少而增价者,如惟审、护国、文益、可止、清江、法照、广宣、无本、修睦、无闷、太易、景云、法振、栖白、隐峦、处默、卿云、栖一、淡交、良乂、若虚、云表、昙域、子兰、僧鸾、怀楚、惠标、可朋、怀浦、慕幽、善生、亚齐、尚颜、栖蟾、理莹、归仁、玄宝、惠侃、法宣、文秀、僧泚、清尚、智暹、沧浩、不特第四十五人,名既隐僻,事且微冥,今不复喋喋云尔

  • 唐才子传·皇甫冉

    [元代] 辛文房

    冉,字茂政,安定人。避地来寓丹阳,耕山钓湖,放适闲淡。或云秘书少监彬之侄也。十岁能属文,张九龄一见,叹以清才。天宝十五年卢庚榜进士。调无锡尉,营别墅阳羡山中。大历初,王缙为河南节度,辟掌书记,后入为左金吾卫兵曹参军,仕终拾遗、左补阙。公自擢桂礼闱,便称高格。往以世道艰虞,遂心江外,故多飘薄之叹。每文章一到朝廷,而作者变色,当年才子,悉愿缔交,推为宗伯。至其造语玄微,端可平揖沈、谢,雄视潘、张。惜乎长辔未骋,芳兰早凋,良可痛哉!有诗集三卷,独孤及为序,今传。

  • 唐才子传·元结

    [元代] 辛文房

    结,字次山,武昌人。鲁山令元紫芝族弟也。少不羁,弱冠始折节读书。天宝十三年进士。礼部侍郎杨浚见其文曰:"一第慁子耳。"遂擢高品。后举制科。会天下乱,沉浮人间,苏源明荐于肃宗,授右金吾兵曹。累迁御史,参山南来瑱府,除容管经略使。始隐商于山中,称"元子"。逃难入猗玗洞,称"猗玗子"。或称浪士,渔者或称聱叟,酒徒呼"漫叟"。及为官,呼漫郎。皆以命所著。性梗僻,深憎薄俗,有忧道闵世之心。《中兴颂》一文,灿烂金石,清夺湘流。作诗着辞,尚聱牙。天下皆知敬仰。复嗜酒,有句云:"有时逢恶客。"自注:"非酒徒,即恶客也。"有《文编》十卷,及所集当时人诗为《箧中集》一卷,并传。

  • 唐才子传·鲍防

    [元代] 辛文房

    防,字子慎,天宝十二年杨儇榜进士,襄阳人也。善辞章,笃志于学。累官至太原尹、河东节度使。人乐其治,不减龚、黄,诏图形别殿。又历福建、江西观察使。丁乱,从幸奉天,除礼部侍郎,封东海公。又迁御史大夫。贞元元年,策贤良方正,得穆质、柳公绰等,皆位至台鼎,世美其知人。时比岁旱,质对:汉故事,免三公,烹弘羊。权近独孤愐欲下按治,防曰:"使上闻所未闻,不亦善乎"置质高第,帝见策嘉之。授工部尚书,卒。

    防工于诗,兴思优足,风调严整,凡有感发,以讥切世弊,正国音之宗派也。与谢良弼为诗友,时亦称鲍、谢云。有集今传。

  • 唐才子传·贾至

    [元代] 辛文房

    至,字幼几,洛阳人,曾之子也。曾开元间与苏晋同掌制诰。至天宝十年明经擢第,累官起居舍人,知制诰。从幸西川,当撰传位肃宗册文,既进稿,玄宗曰:"先天诰命,乃父所为。今兹大册,尔又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可谓继美矣。"大历初,迁京兆尹,以散骑常侍卒。初,尝以事谪守巴陵,与李白相遇,日酣杯酒,追忆京华旧游,多见酬唱。白赠诗有云:"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至特工诗,俊逸之气,不减鲍昭、庾信。调亦清畅,且多素辞,盖厌于漂流沦落者也。有集三十余卷,今传。

  • 唐才子传·贺知章

    [元代] 辛文房

    知章,字季真,会稽人。少以文词知名,性旷夷,善谈论笑谑。证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

    陆象先在中书,引为太常博士。象先与知章最亲善,常曰:"季真清谈风韵,吾一日不见,则鄙吝生矣。"当时贤达,皆倾慕之。为太子宾客。

    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晚年尤加纵诞,无复礼度,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又善草隶,每醉辄属词,笔不停辍,咸有可观,每纸不过数十字,好事者共传宝之。

    天宝三年,因病,梦游帝居,及寤,表请为道士,求还乡里,即舍住宅为千秋观,上许之。诏赐镜湖剡溪一曲,以给渔樵。帝赋诗及太子、百官祖饯。寿八十六。集今传。

  • 唐才子传·王之涣

    [元代] 辛文房

    之涣,蓟门人。少有侠气,所从游皆五陵少年,击剑悲歌,从禽纵酒。中折节工文,十年名誉日振。耻困场屋,遂交谒名公。为诗情致雅畅,得齐、梁之风。每有作,乐工辄取以被声律。

    与王昌龄、高适、畅当忘形尔汝。尝共诣旗亭,有梨园名部继至,昌龄等曰:"我辈擅诗名,未定甲乙。可观诸伶讴诗,以多者为优。"一伶唱昌龄二绝句,一唱适一绝句。之涣曰:"乐人所唱皆下俚之词。"须臾,一佳妓唱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复唱二绝,皆之涣词。三子大笑。之涣曰:"田舍奴,吾岂妄哉!"诸伶竟不谕其故,拜曰:"肉眼不识神仙。"三子从之酣醉终日。其狂放如此云。有诗传于今。

  • 唐才子传·岑参

    [元代] 辛文房

    参,南阳人,文本之后。天宝三年赵岳榜第二人及第。累官左补阙、起居郎,出为嘉州刺史。杜鸿渐表置安西幕府,拜职方郎中,兼侍御史,辞罢。别业在杜陵山中。后终于蜀。

    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寨堡,无不经行。博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词清尚,用心良苦。诗调尤高,唐兴罕见此作。放情山水,故常怀逸念,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每篇绝笔,人辄传咏。

    至德中,裴休、杜甫等尝荐其识度清远,议论雅正,佳名早立,时辈所仰,可以备献替之官。未及大用而谢世,岂不伤哉!有集十卷行于世。杜确为之序云。

  • 唐才子传·孟云卿

    [元代] 辛文房

    云卿,关西人。天宝间不第,气颇难平,志亦高尚,怀嘉遯之节。与薛据相友善。尝流寓荆州,杜工部多有与云卿赠答之作,甚爱重之。工诗,其体祖述沈千运,渔猎陈拾遗,词气伤怨,虽然模效才得升堂,犹未入室,然当时古调,无出其右,一时之英也。如"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又"朝亦常苦饥,暮亦常苦饥。飘飘万里余,贫贱多是非。少年莫远游,远游多不归";皆为当代推服。韦应物《过广陵遇孟九赠诗》云:"高文激颓波,四海靡不传。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其才名于此可见矣。仕终校书郎。集今传。云卿禀通济之才,沦吞噬之俗,栖栖南北,苦无所遇,何生之不辰也。身处江湖,心存魏阙,犹杞国之人忧天坠,相率而逃者,匹夫之志,亦可念矣。

  • 唐才子传·沈千运

    [元代] 辛文房

    千运,吴兴人。工旧体诗,气格高古,当时士流,皆敬慕之,号为"沈四山人"。天宝中,数应举不第,时年齿已迈,遨游襄、邓间,干谒名公。来濮上,感怀赋诗曰:"圣朝优贤良,草泽无遗族。人生各有命,在余胡不淑。一生但区区,五十无寸禄。衰落当捐弃,贫贱招谤讟。"其时多艰,自知屯蹇,遂浩然有归欤之志,赋诗曰:"栖隐无别事,所愿离风尘,不来城邑游,礼乐拘束人。"又曰:"如何巢与由,天子不得臣。"遂释志,还山中别业。尝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有薄田园,儿稼女织,偃仰今古,自足此生。谁能作小吏,走风尘下乎"高适赋《还山吟》赠行曰:"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眠时忆同醒时意,梦魂可以相周旋。"肃宗议备礼征致,会卒而罢。有诗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