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草部·白蔹
释名
白草、白根、兔核、猫儿卵、昆仑。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本草纲目·草部·泽漆
漆茎、猫儿眼睛草、绿叶绿花草、五凤草。
(茎、叶)苦、微寒、无毒。
本草纲目·草部·山豆根
解毒、黄结、中药。
甘、寒、无毒。
本草纲目·草部·黄药子
木药子、大苦、赤药、红药子。
本草纲目·草部·大戟
邛钜、下马仙。
(根)苦、寒、有小毒。
本草纲目·草部·闾茹
离娄、掘据、白色者名草闾茹。
(根)辛、寒、有小毒。
本草纲目·草部·蓼
(实、苗、叶)辛、温、无毒。
霍乱烦渴。用蓼子一两、香豉二两,每服二凶,水煎服。
胃冷不能饮食,冬卧脚冷,秋日取蓼晒干,用六十把,加水六石煮成一石,去滓,拌米饭造酒。酒熟后,每日饮适量。十天以后,眼明气壮。这样制成的酒,称为“蓼汁酒”。
本草纲目·草部·青黛
靛花、青蛤粉。
咸、寒、无毒。
本草纲目·草部·虎杖
苦杖、大虫杖、斑杖、酸杖。
(根)微温。
本草纲目·草部·蓝淀
释
名靛
辛、苦、寒、无毒。
本草纲目·草部·蓝
(蓼蓝实)苦、寒、无毒。(蓼蓝叶汁)苦、甘、寒、无毒。(吴蓝)苦、甘、冷、无毒。
小儿赤痢。捣蓝汁二升,分四次服。
惊痫发热。用干蓝、凝水石,等分为末,加水调匀敷头上。
本草纲目·草部·蒴翟
朔吊。接骨草。
酸、温、有毒。
本草纲目·草部·匾蓄
扁竹、扁辨、扁蔓、粉节草、道生草。
苦、平、无毒。
本草纲目·草部·连翘
异翘、旱莲子、兰华、三廉,根名连轺、竹根。
(茎、叶)苦、平、无毒。(翘根)甘、寒、平、有小毒。
本草纲目·草部·鳢肠
莲子草、早莲草、墨烟草、墨头草、墨菜,猢狲、猪牙草。
(草)甘、酸、平、无毒。
本草纲目·草部·鼠尾草
乌草、小青,山陵翘。
(花、叶)苦、微寒、无毒。
本草纲目·草部·蒺藜
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
(子)苦、温、无毒。(白蒺藜:甘、温、无毒)
本草纲目·草部·蛇含
蛇衔、威蛇、小龙牙、紫背龙牙。
苦、微寒、无毒。
本草纲目·草部·马鞭草
龙牙草、凤颈草。
(苗、叶)苦、微寒、无毒。
本草纲目·草部·车前
当道、浮以、马昔、牛遗、牛舌、车轮草、地衣、蛤蟆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