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灵篇·七三

    [明代] 陈继儒

    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故安刘氏者,必绛侯也;谨慎之人,方能成大功,故兴汉室者,必武侯也。

  • 集灵篇·七二

    [明代] 陈继儒

    鲁如曾子,于道独得其传,可知资性不足限人也;贫如颜子,其乐不因以改,可知境遇不足困人也。

  • 集灵篇·七一

    [明代] 陈继儒

    盛衰之机,虽关运气,而有心者必贵诸人谋;性命之理,固极精微,而讲学者必求其实用。

  • 集灵篇·七十

    [明代] 陈继儒

    用功于内者,必于外无所求;饰美于外者,必其中无所有。

  • 集灵篇·六九

    [明代] 陈继儒

    士既知学,还恐学而无恒:人不患贫,只要贫而有志。

  • 集灵篇·六八

    [明代] 陈继儒

    隐微之衍,即干宪典,所以君子怀刑也;技艺之末,无益身心,所以君子务本也。

  • 集灵篇·六七

    [明代] 陈继儒

    文、行、忠、信,孔子立教之目也,今惟教以文而已;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孔门为学之序也,今但学其艺而已。

  • 人品火锻 事功冰履

    [明代] 洪应明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 猴王出世

    [明代] 吴承恩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樟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 幽兰草·序

    [明代] 陈子龙

    词者,乐府之衰变,而歌曲之将启也。然就其本制,厥有盛衰。晚唐语多俊巧,而意鲜深至,比之于诗,犹齐梁对偶之开律也。自金陵二主以至靖康,代有作者。或秾纤晚婉丽,极哀艳之情;或流畅澹逸,穷盼倩之趣。然皆境由情生,辞随意启,天机偶发,元音自成,繁促之中,尚存高浑,斯为最盛也。南渡以还,此声遂渺,寄慨者亢率而近于伧武,谐俗者鄙浅而入于优伶,以视周、李诸君,即有“彼都人士”之叹。元滥填辞,兹无论已。明兴以来,才人辈出,文宗两汉,诗俪开元,独斯小道,有惭宋辙。其最著者,为青田、新都、娄江,然诚意音体俱合,实无惊心动魄之处。用修以学问为巧辩,如明眸玉屑,纤眉积黛,只为累耳。元美取径似酌苏、柳间,然如凤凰桥下语,未免时堕吴歌。此非才之不逮也。巨手鸿笔,既不经意,荒才荡色,时窃滥觞。且南北九宫既盛,而绮袖红牙不复按度。其用既少,作者自希,宜其鲜工也。吾友李子、宋子,当今文章之雄也。又以妙有才情,性通宫徵,时屈其班、张宏博之姿,枚、苏大雅之致,作为小词,以当博弈。予以暇日每怀见猎之心,偶有属和。宋子汇而梓之,曰《幽兰草》。今观李子之词,丽而逸,可以昆季璟、煜,娣姒清照。宋子之词幽以婉,淮海、屯田肩随而已,要而论之,本朝所未有也。独以予之椎鲁,鼎厕其间,此何异荐敦洽于瑶室,奏瓦缶于帝廷哉。昔人形秽之忧,增其跼蹐耳。二子岂以幽兰之寡和,而求助于巴人乎。

  • 本草纲目·鳞部·鳔

    [明代] 李时珍

    气味

    鳔:甘、平、无毒。

    鳔胶:甘、咸、平、无毒。

    主治

    鳔:止折伤血出不止;烧灰,豕阴疮、瘘疮、月蚀疮。

  • 本草纲目·菜部·生姜

    [明代] 李时珍

    气味

    辛、微温、无毒。

    主治

    疟疾寒热(脾胃聚痰,发为寒热)。和生姜四两,捣取自然汁一酒杯,璐一夜。发病日五更饮服即可止疟,未止再服。

    寒热痰嗽。初起时烧姜一块含咽。

  • 本草纲目·草部·蛇床

    [明代] 李时珍

    释名

    亦名蛇粟、蛇米、虺床、马床、墙蘼。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 本草纲目·木部·石南

    [明代] 李时珍

    释名

    风药。

    气味

    (叶)辛、苦、平、有毒。

    主治

  • 本草纲目·人部·人胞

    [明代] 李时珍

    释名

    胞衣、胎衣、紫可车、混沌衣、混元母、佛袈裟、仙人衣。

    气味

    甘、咸、温、无毒。

    主治

  • 本草纲目·人部·秋石

    [明代] 李时珍

    释名

    用石膏浸入童便中制成。精致的称为秋冰。

    气味

    咸、温、无毒。

    主治

  • 本草纲目·人部·溺白

    [明代] 李时珍

    释名

    人中白。这是人尿桶内或尿缸内的灰白色沉淀物,以风晒久干者为好。入药须在瓦上煅过。

    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 本草纲目·人部·人尿

    [明代] 李时珍

    释名

    溲、小便、轮回酒、还元汤。

    气味

    咸、寒、无毒。(入药以用童便为好)

    主治

  • 本草纲目·人部·人中黄

    [明代] 李时珍

    释名

    在竹筒中塞入甘草末,两端用竹、木封固,冬季投入人粪缸中,立春时取出,悬当风处阴干,破竹取甘草末,晒干备用。这种甘草末,称为人中黄。

    主治

    热病发狂。用人中内放罐中,泥封固,煅半日,去火毒后研为末,水送服三钱,病未退,可再服。

    呕血吐痰,心烦骨蒸。用人中黄为末。每取三钱,加茜根汁、竹沥、姜汁和匀服下。

  • 本草纲目·人部·乱发

    [明代] 李时珍

    释名

    血余、人退。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