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才子传·吉中孚

    [元代] 辛文房

    中孚,楚州人。居鄱阳最久。初为道士,山阿寂寥,后还俗。李端赠诗云:"旧山连药卖,孤鹤带云归。"卢纶送诗云:"旧箓藏云穴,新诗满帝乡。"来长安,谒宰相,有荐于天子,日与王侯高会,名动京师。无几何,第进士,授万年尉,除校书郎。又登宏辞科,为翰林学士,历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判度支事。贞元初卒。

    初,拜官后,以亲垂白在堂,归养至孝,终丧复仕。中孚神骨清虚,吟咏高雅,若神仙中人也。集一卷,今传。

  • 唐才子传·綦毋潜

    [元代] 辛文房

    潜,字孝通,荆南人。开元十四年严迪榜进士及第。授宜寿尉,迁右拾遗,入集贤院待制,复授校书,终著作郎。与李端同时。诗调屹崒峭蒨足佳句,善写方外之情,历代未有。荆南分野,数百年来,独秀斯人。后见兵乱,官况日恶,挂冠归隐江东别业。王维有诗送之,曰:"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一时文士咸赋诗祖饯,甚荣。有集一卷,行世。

  • 唐才子传·包佶

    [元代] 辛文房

    佶,字幼正。天宝六年杨护榜进士。累迁秘书监。刘晏治财,奏为汴东两税使。及晏罢,以佶为诸道盐铁等使。未几,迁刑部侍郎、太常少卿,拜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居官谨确,所在有声。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神和大雅,诗家老斫轮也。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晚岁沾风痹之疾,辞宠乐高,不及荣利。卒封丹阳郡公。有诗集行于世。

  • 唐才子传·卢象

    [元代] 辛文房

    象,字纬卿,汶水人,鸿之侄也。携家来居江东最久。仕为校书郎、左拾遗、膳部员外郎。受安禄山伪官,贬永州司户参军。后为主客员外郎。有诗名,誉充秘阁,雅而不素,有大体,得国士之风。集二十卷,今传。同仕有韦述,为桑泉尉。时诏求逸书,命述等编校于朝元殿。后为翰林学士,有诗名,今亦传焉。

  • 唐才子传·李百药

    [元代] 辛文房

    百药,字重规,定州人。幼多病,祖母以"百药"名之。七岁能文。袭父德林爵。会高祖招杜伏威,百药劝朝京师,中道而悔,怒,饮以石灰酒,因大利几死,既而宿病皆愈。

    贞观中,拜中书舍人,迁太子庶子。尝侍帝,同赋《帝京篇》,手诏褒美,曰:"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

    百药才行,天下推服。好奖荐后进。翰藻沉郁,诗尤所长。有集传世。

  • 唐才子传·王维传

    [元代] 辛文房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撰写诗文。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

    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

    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禽,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闻行在所。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

    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

    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请舍宅以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

  • 唐才子传·崔署

    [元代] 辛文房

    署,宋州人。少孤贫,不应荐辟,志况疏爽,择交于方外。苦读书,高栖少室山中。与薛据友善。工诗,言词款要,情兴悲凉,送别、登楼,俱堪泪下。集传于今也。

  • 唐才子传·贺兰进明

    [元代] 辛文房

    进明,开元十六年虞咸榜进士及第。仕为御史大夫。肃宗时,出为河南节度使。时禄山群党未平,尝帅师屯临淮备贼,竟亦无功。进明好古博雅,经籍满腹,其所著述一百余篇,颇究天人之际。又有古诗乐府等数十篇,大体符于阮公,皆今所传者云。

  • 唐才子传·刘慎虚

    [元代] 辛文房

    慎虚,嵩山人。姿容秀拔。九岁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开元十一年,徐征榜进士,调洛阳尉,迁夏县令。性高古,脱略势利,啸傲风尘。后欲卜隐庐阜,不果。交游多山僧道侣。为诗情幽兴远,思雅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当时东南高唱者数十人,声律婉态,无出其右,惟气骨不逮诸公。永明已还,端可杰立江表。善为方外之言。夫何不永,天碎国宝,有志不就,惜哉!集今传世。

  • 唐才子传·张说

    [元代] 辛文房

    说,字道济,洛阳人。垂拱四年,举学综古今科,中第三等,考策日封进,授太子校书。令曰:"张说文思清新,艺能优洽。金门对策,已居高科之首;银榜效官,宜申一命之秩。"后累迁凤阁舍人。

    睿宗时,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开元十八年,终左丞相、燕国公。说敦气节,重然诺。为文精壮,长于碑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诗法特妙,晚谪岳阳,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之助。

    今有集三十卷,行于世。子均,开元四年进士,亦以诗鸣。

  • 唐才子传·韩翃

    [元代] 辛文房

    翃,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载杨纮榜进士。侯希逸素重其才,至是表佐淄青幕府。罢,闲居十年。及李勉在宣武,复辟之。德宗时,制诰阙人,中书两进除目,御笔不点,再请之,批曰:"与韩翃。"时有同姓名者为江淮刺史,宰相请孰与。上复批曰:"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也。"俄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终中书舍人。

    翃工诗,兴致繁富,如芙蓉出水,一篇一咏,朝士珍之。比讽深于文房,筋节成于茂政,当时盛称焉。有诗集五卷,行于世。

  • 唐才子传·张子容

    [元代] 辛文房

    子容,襄阳人。开元元年常无名榜进士。仕为乐城令。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

    后值乱离,流寓江表,尝送内兄李录事归故里云:"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行人杳杳看西日,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后竟弃官归旧业。

    有诗集,兴趣高远,略去凡近。当时哲匠,咸称道焉。

  • 唐才子传·祖咏

    [元代] 辛文房

    咏,洛阳人。开元十二年杜绾榜进士。有文名,殷璠评其诗:"翦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足称为才子也。"少与王维为吟侣,维在济州,寓官舍,赠祖三诗,有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盖亦流落不偶,极可伤也。后移家归汝坟间别业,以渔樵自终。有诗一卷,传于世。

  • 唐才子传·储光羲

    [元代] 辛文房

    光羲,兖州人。开元十四年严迪榜进士。有诏中书试文章。尝为监察御史。值安禄山陷长安,辄受伪署。贼平后,自归,贬死岭南。工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道,养浩然之气。览者犹聆《韶》、《濩》音,先洗桑濮耳,庶几乎赏音也。有集七十卷,《正论》十五卷,《九经分义疏》二十卷,并传。

  • 唐才子传·王湾

    [元代] 辛文房

    湾,开元元年常无名榜进士。与学士綦毋潜契切,词翰早着,为天下所称。往来吴、楚间,多有著述。如《江南意》一联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以来,罕有此作。张燕公手题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曾奉使登终南山,有赋。志趣高远,识者不能弃焉。

  • 唐才子传·王泠然

    [元代] 辛文房

    泠然,山东人。开元五年,裴耀卿下进士,授将仕郎,守太子校书郎。工文赋诗。气质豪爽,当言无所回忌,乃卓荦奇才,济世之器。惜其不大显而终。有集今传

  • 唐才子传·李昂

    [元代] 辛文房

    昂,开元二年王丘下状元及第。天宝间仕为礼部侍郎,知贡举,奖拔寒素甚多。工诗,有《戚夫人楚舞歌》一篇,播传人口,真佳作也。

  • 唐才子传·孙逖

    [元代] 辛文房

    逖,博州人。幼而有文,属思警敏,援笔成篇。开元二年,举手笔俊拔、哲人奇士隐沦屠钓及文藻宏丽等科,第一人及第。玄宗引见,擢左拾遗,集贤殿修撰。改考功员外郎,迁中书舍人。与颜真卿、李华、萧颖士皆同时,称海内名士。仕终刑部侍郎。善诗,古调今格,悉其所长。集二十卷,今传。

  • 唐才子传·窦叔向

    [元代] 辛文房

    叔向,字遗直,扶风平陵人也。有卓绝之行,登第于大历初,远振嘉名,为文物冠冕。诗法谨严,又非常格。一流才子,多仰飙尘。少与常衮同灯火,及衮相,引擢左拾遗、内供奉。及坐贬,亦出为溧水令。卒,赠工部尚书。五子:常、牟、群、庠、巩,俱能诗,咄咄有跨灶之誉,当时羡之。《艺文志》载《叔向集》七卷,今存诗甚寡,盖零落之矣。

  • 唐才子传·刘方平

    [元代] 辛文房

    方平,河南人。白皙美容仪。二十工词赋,与元鲁山交善。隐居颍阳大谷,尚高不仕。皇甫冉、李颀等相与赠答,有云:"篱边颍阳道,竹外少姨峰。"神意淡泊。善画山水,墨妙无前。汧国公李勉延至斋中,甚敬爱之。欲荐于朝,不忍屈,辞还旧隐。工诗,多悠远之思,陶写性灵,默会风雅,故能脱略世故,超然物外。区区斗筲,何足以系刘先生哉!有集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