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九·梁纪五

    [宋代] 司马光

    起屠维大渊献,尽昭阳单阏,凡五年。

    高祖武皇帝五天监十八年(己亥,公元五一九年)

    春,正月,甲申,以尚书左仆射袁昂为尚书令,右仆射王暕为左仆射,太子詹事徐勉为右仆射。

    丁亥,魏主下诏,称:“皇太后临朝践极,岁将半纪,宣称‘诏’以令宇内。”

    辛卯,上祀南郊。

  •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八·梁纪四

    [宋代] 司马光

    起旃蒙协洽,尽著雍阉茂,凡四年。

    高祖武皇帝四天监十四年(乙未,公元五一五年)

    春,正月,乙巳朔,上冠太子于太极殿,大赦。

    辛亥,上祀南郊。

    甲寅,魏主有疾;丁巳,殂于式乾殿。侍中、中书监、太子少傅催光,侍中、领军将军于忠,詹事王显,中庶子代人侯刚,迎太子诩于东宫,至显阳殿。王显欲须明行即位礼,崔光曰:“天位不可暂旷,何待至明!”显曰:“须奏中宫。”光曰:“帝崩,太子立,国之常典,何须中宫令也!”于是光等请太子止哭,立于东序;于忠与黄门郎元昭扶太子西面哭十馀声:“止。光摄太尉,奉策进玺绶,太子跪受,服衮冕之服,御太极殿,即皇帝位。光等与夜直群官立庭中,北面稽首称万岁。昭,遵之曾孙也。

  •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七·梁纪三

    [宋代] 司马光

    起著雍困敦,尽阏逢敦牂,凡七年。

    高祖武皇帝三天监七年(戊子,公元五零八年)

    春,正月,魏颍川太守王神念来奔。

    壬子,以卫尉吴平侯昺兼领军将军。

    诏吏部尚书徐勉定百官九品为十八班,以班多者为贵。二月,乙丑,增置镇、卫将军以下为十品,凡二十四班;不登十品,别有八班。又置施外国将军二十四班,凡一百九号。

  •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六·梁纪二

    [宋代] 司马光

    起旃蒙作噩,尽强圉大渊献,凡三年。

    高祖武皇帝二天监四年(乙酉,公元五零五年)

    春,正月,癸卯朔,诏曰:“二汉登贤,莫非经术,服膺雅道,名立行成。魏、晋浮荡,儒教沦歇,风节罔树,抑此之由。可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广开馆宇,招内后进。”于是以贺瑒及平原明山宾、吴兴沈峻、建平严植之补博士,各主一馆,馆有数百生,给其饩廪,其射策通明者即除为吏,期年之间,怀经负笈者云会。瑒,循之玄孙也。又选学生,往会稽云门山从何胤受业,命胤选门徒中经明行修者,具以名闻。分遣博士祭酒巡州郡立学。

    初,谯国夏侯道迁以辅国将军从裴叔业镇寿阳,为南谯太守,与叔业有隙,单骑奔魏。魏以道迁为骁骑将军,从王肃镇寿阳,使道迁守合肥。肃卒,道迁弃戍来奔,从梁、秦二州刺史庄丘黑镇南郑;以道迁为长史,领汉中太守。黑卒,诏以都官尚书王珍国为刺史,未至,道迁阴与军主考城江忱之等谋降魏。

    先是,魏仇池镇将杨灵珍叛魏来奔,朝延以为征虏将军、假武都王,助戍汉中,有部曲六百馀人,道迁惮之。上遣左右吴公之等使南郑。道迁遂杀使者,发兵击灵珍父子、斩之,并使者首送于魏。白马戍主君天宝闻之,引兵击道迁,败其将庞树,遂围南郑。道迁求救于氐王杨绍先、杨集起、杨集义,皆不应,集义弟集郎独引兵救道迁,击天宝,杀之。魏以道迁为平南将军、豫州刺史、丰县侯。又以尚书刑峦为镇西将军、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将兵赴之。道迁受平南,辞豫州,且求公爵,魏主不许。

  •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五·梁纪一

    [宋代] 司马光

    起玄黓敦牂,尽阏逢涒滩,凡三年。

    高祖武皇帝一天监元年(壬午,公元五零二年)

    春,正月,齐和帝遣兼侍中席阐文等慰劳建康。

    大司马衍下令:“凡东昏时浮费,自非可以习礼乐之容、缮甲兵之务者,馀皆禁绝。”

    戊戌,迎宣德太后入宫,临朝称制,衍解承制。

  •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四·齐纪十

    [宋代] 司马光

    重光大荒落,一年。

    和皇帝中兴元年(辛巳,公元五零一年)

    春,正月,丁酉,东昏侯以晋安王宝义为司徒,建安王宝寅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乙巳,南康王宝融始称相国,大赦;以萧颖胄为左长史,萧衍为征东将军,杨公则为湘州刺史。戊申,萧衍发襄阳,留弟伟总府州事,憺守垒城,府司马庄丘黑守樊城。衍既行,州中兵及储偫皆虚。魏兴太守裴师仁、齐兴太守颜僧都并不受衍命,举兵欲袭襄阳,伟、憺遣兵邀击于治平,大破之,雍州乃安。

    魏咸阳王禧为上相,不亲政务,骄奢贪淫,多为不法,魏主颇恶之。禧遣奴就领军于烈求旧羽林虎贲,执仗出入。烈曰:“天子谅暗,事归宰辅。领军但知典掌宿卫,非有诏不敢违理从私。”禧奴惘然而返。禧复遣谓烈曰:“我,天子之子,天子叔父,身为元辅,有所求须,与诏何异!”烈厉色曰:“烈非不知王之贵也,奈何使私奴索天子羽林!烈头可得,羽林不可得!”禧怒,以烈为恒州刺史。烈不愿出外,固辞,不许;遂称疾不出。

  •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三·齐纪九

    [宋代] 司马光

    上章执徐,一年。

    东昏侯下永元二年(庚辰,公元五零零年)

    春,正月,元会,帝食后方出;朝贺裁竟,即还殿西序寝。自巳至申,百僚陪位,皆僵仆饥甚。比起就会,匆遽而罢。

    乙巳,魏大赦,改元景明。

    豫州刺史裴叔业闻帝数诛大臣,心不自安;登寿阳城,北望肥水,谓部下曰:“卿等欲富贵乎?我能办之!”及除南兗州,意不乐内徙。会陈显达反。叔业遣司马辽东李元护将兵救建康,实持两端;显达败而还。朝廷疑叔业有异志,叔业亦遣使参察建康消息,众论益疑之。叔业兄子植、飏、粲皆为直阁,在殿中,惧,弃母奔寿阳,说叔业以朝廷必相掩袭,宜早为计。徐世檦等以叔业在边,急则引魏自助,力未能制,白帝遣叔业宗人中书舍人长穆宣旨,许停本任。叔业犹忧畏,而植等说之不已。

  •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二·齐纪八

    [宋代] 司马光

    屠维单阏,一年。

    东昏侯上永元元年(己卯,公元四九九年)

    春,正月,戊寅朔,大赦,改元。

    太尉陈显达督平北将军崔慧景等军四万击魏,欲复雍州诸郡;癸未,魏遣前将军元英拒之。

    乙酉,魏主发鄴。

  •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一·齐纪七

    [宋代] 司马光

    起强圉赤奋若,尽著雍摄提格,凡二年。

    高宗明皇帝下建武四年(丁丑,公元四九七年)

    春,正月,大赦。

    丙申,魏立皇子恪为太子。魏主宴于清徽堂,语及太子恂,李冲谢曰:“臣忝师傅,不能辅导。”帝曰:“朕尚不能化其恶,师傅何谢也!”

    乙巳,魏主北巡。

  •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齐纪六

    [宋代] 司马光

    起旃蒙大渊献,尽柔兆困敦,凡二年。

    高宗明皇帝中建武二年(乙亥,公元四九五年)

    春,正月,壬申,遣镇南将军王广之督司州、右卫将军萧坦之督徐州、尚书右仆射沈文季督豫州诸军以拒魏。

    癸酉,魏诏:“淮北之人不得侵掠,犯者以大辟论。”

    乙未,拓跋衍攻钟离,徐州刺史萧惠休乘城拒守,间出袭击魏兵,破之。惠休,惠明之弟也。刘昶、王肃攻义阳,司州刺史萧诞拒之。肃屡破诞兵,招降万馀人。魏以肃为豫州刺史。刘昶性褊躁,御军严暴,人莫敢言。法曹行参军北平阳固苦谏;昶怒,欲斩之,使当攻道。固志意闲雅,临敌勇决,昶始奇之。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九·齐纪五

    [宋代] 司马光

    阏逢阉茂,一年。

    高宗明皇帝上建武元年(甲戌,公元四九四年)

    春,正月,丁未,改元隆昌;大赦。

    雍州刺史晋安王子懋,以主幼时艰,密为自全之计,令作部造仗;征南大将军陈显达屯襄阳,子懋欲胁取以为将。显达密启西昌侯鸾,鸾征显达为车骑大将军;徙子懋为江州刺史,仍令留部曲助镇襄阳,单将白直、侠毂自随。显达过襄阳,子懋谓曰:“朝廷令身单身而返,身是天王,岂可过尔轻率!今犹欲将二三千人自随,公意何如?”显达曰:“殿下若不留部曲,乃是大违敕旨,其事不轻;且此间人亦难可收用。”子懋默然。显达因辞出,即发去。子懋计未立,乃之寻阳。

    西昌侯鸾将谋废立,引前镇西咨议参军萧衍与同谋。荆州刺史随王子隆,性温和,有文才;鸾欲征之,恐其不从。衍曰:“随王虽有美名,其实庸劣。既无智谋之士,爪牙唯仗司马垣历生、武陵太守卞白龙耳。二人唯利是从,若啖以显职,无有不来;随王止须折简耳。”鸾从之。征历生为太子左卫率,白龙为游击将军;二人并至。续召子隆为侍中、抚军将军。豫州刺史崔慧景,高、武旧将,鸾疑之,以萧衍为宁朔将军,戍寿阳。慧景惧,白服出迎;衍抚安之。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八·齐纪四

    [宋代] 司马光

    昭阳作噩,一年。

    世祖武皇帝下永明十一年(癸酉,公元四九三年)

    春,正月,以骠骑大将军王敬则为司空,镇军大将军陈显达为江州刺史。显达自以门寒位重,每迁官,常有愧惧之色,戒其子勿以富贵陵人;而诸子多事豪侈,显达闻之,不悦。子休尚为郢府主簿,过九江。显达曰:“麈尾蝇拂是王、谢家物,汝不须捉此!”即取于前烧之。

    初,上于石头造露车三千乘,欲步道取彭城。魏人知之,刘昶数泣诉于魏主,乞处边戍,招集遗民,以雪私耻。魏主大会公卿于经武殿,以议南伐,于淮、泗间大积马刍。上闻之,以右卫将军崔慧景为豫州刺史以备之。

    魏遣员外散骑侍郎邢峦等来聘。峦,颖之孙也。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七·齐纪三

    [宋代] 司马光

    起上章敦牂,尽玄黓涒滩,凡三年。

    世祖武皇帝中永明八年(庚午,公元四九零年)

    春,正月,诏放隔城俘二千馀人还魏。

    乙丑,魏主如方山;二月,辛未,如灵泉;壬申,还宫。

    地豆干频寇魏边,夏,四月,甲戌,魏征西大将军阳平王颐击走之。颐,新城之子也。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六·齐纪二

    [宋代] 司马光

    起阏逢困敦,尽屠维大荒落,凡六年。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永明二年(甲子,公元四八四年)

    春,正月,乙亥,以后将军柳世隆为尚书右仆射;竟陵王子良为护军将军兼司徒,领兵置佐,镇西州。子良少有清尚,倾意宾客,才俊之士,皆游集其门。开西邸,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记室参军范云、萧琛、乐安任昉、法曹参军王融、卫军东阁祭酒萧衍、镇西功曹谢朓、步兵校尉沈约、扬州秀才吴郡陆倕,并以文学,尤见亲待,号曰八友。法曹参军柳恽、太学博士王僧孺、南徐州秀才济阳江革、尚书殿中郎范缜、会稽孔休源亦预焉。琛,惠开之从子;恽,元景之从孙;融,僧达之孙;衍,顺之之子;朓,述之孙;约,璞之子;僧孺,雅之曾孙;缜,云之从兄也。

    子良笃好释氏,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道俗之盛,江左未有。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世颇以为失宰相体。

    范缜盛称无佛。子良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贵、贫贱?”缜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拂帘幌坠茵席之上,或关篱墙落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无以难。缜又著《神灭论》,以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论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屈。太原王琰著论讥缜曰:“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欲以杜缜后对。缜对曰:“呜呼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子良使王融谓之曰:“以卿才美,何患不至中书郎;而故乖剌为此论,甚可惜也!宜急毁弃之。”缜大笑曰:“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邪!”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五·齐纪一

    [宋代] 司马光

    起屠维协洽,尽昭阳大渊献,凡五年。

    太祖高皇帝建元元年(己未,公元四七九年)

    春,正月,甲辰,以江州刺史萧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王延之为江州刺史,安南长史萧子良为督会稽等五郡诸军事、会稽太守。

    初,沈攸之欲聚众,开民相告,士民坐执役者甚众,嶷至镇,一日罢遣三千馀人。府州仪物,务存俭约,轻刑薄敛,所部大悦。

    辛亥,以竟陵世子赜为尚书仆射,进号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四·宋纪十六

    [宋代] 司马光

    起柔兆执徐,尽著雍敦牂,凡三年。

    苍梧王下元徽四年(丙辰,公元四七六年)

    春,正月,己亥,帝耕籍田,大赦。

    二月,魏司空东郡王陆定国坐恃恩不法,免官爵为兵。

    魏冯太后内行不正,以李弈之死怨显祖,密行鸩毒,夏,六月,辛未,显祖殂。壬申,大赦,改元承明。葬显祖于金陵,谥曰献文皇帝。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三·宋纪十五

    [宋代] 司马光

    起重光大渊献,尽旃蒙单阏,凡五年。

    太宗明皇帝下泰始七年(辛亥,公元四七一年)

    春,二月,戊戌,分交、广置越州,治临漳。

    初,上为诸王,宽和有令誉,独为世祖所亲。即位之初,义嘉之党多蒙全宥,随才引用,有如旧臣。及晚年,更猜忌忍虐,好鬼神,多忌讳,言语、文书,有祸败、凶丧及疑似之言应回避者数百千品,有犯必加罪戮。改“騧”字为“瓜”,以其似祸字故也。左右忤意,往往有刳斫者。

    时淮、泗用兵,府藏空竭,内外百官,并断俸禄。而上奢费过度,每所造器用,必为正御、副御、次副各三十枚。嬖幸用事,货赂公行。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二·宋纪十四

    [宋代] 司马光

    起强圉协洽,尽上章阉茂,凡四年。

    太宗明皇帝中泰始三年(丁未,公元四六七年)

    春,正月,张永等弃城夜遁。会天大雪,泗水冰合,永等弃船步走,士卒冻死者太半,手足断者什七八。尉元邀其前,薛安都乘其后,大破永等于吕梁之东,死者以万数,枕尸六十馀里,委弃军资器械不可胜计;永足指亦堕,与沈攸之仅以身免,梁、南秦二州刺史垣恭祖等为魏所虏。上闻之,召蔡兴宗,以败书示之,曰:“我愧卿甚!”永降号左将军;攸之免官,以贞阳公领职还屯淮阴。由是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

    裴子野论曰:昔齐桓矜于葵丘而九国叛,曹公不礼张松而天下分。一失毫厘,其差远矣。太宗之初,威令所被,不满百里,卒有离心,士无固色,而能开诚心,布款实,莫不感恩服德,致命效死,故西摧北荡,寓内褰开。既而六军献捷,方隅束手,天子欲贾其馀威,师出无名,长淮以北,倏忽为戎。惜乎!若以向之虚怀,不骄不伐,则三叛奚为而起哉!高祖虮虱生介胄,经启疆场;后之子孙,日蹙百里。播获堂构,岂云易哉!魏尉元以彭城兵荒之后,公私困竭,请发冀、相、济、兗四州粟,取张永所弃船九百艘,沿清运载,以赈新民;魏朝从之。

    魏东平王道符反于长安,杀副将驸马都尉万古真等;丙午,司空和其奴等将殿中兵讨之。丁未,道符司马段太阳攻道符,斩之;以安西将军陆真为长安镇将以抚之。道符,翰之子也。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一·宋纪十三

    [宋代] 司马光

    柔兆敦牂,一年。

    太宗明皇帝上之下泰始二年(丙午,公元四六六年)

    春,正月,己丑朔,魏大赦,改元天安。

    癸巳,征会稽太守寻阳王子房为抚军将军,以巴陵王休若代之。

    甲午,中外戒严。以司徒建安王休仁都督征讨诸军事,车骑将军、江州刺史王玄谟副之。休仁军于南州,以沈攸之为寻阳太守,将兵屯虎槛。时玄谟未发,前锋凡十军,络绎继至。每夜各立姓号,不相禀受。攸之谓诸将曰:“今众军姓号不同,若有耕夫、渔父夜相呵叱,便致骇乱,取败之道也。请就一军取号。”众咸从之。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宋纪十二

    [宋代] 司马光

    旃蒙大荒落,一年。

    太宗明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年(乙巳,公元四六五年)

    春,正月,乙未朔,废帝改元永光,大赦。

    丙申,魏大赦。

    二月,丁丑,魏主如楼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