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云凤

    清浙江仁和人,字碧梧。程懋庭妻,随园女弟子之一。工词,佳者绝似北宋人语。通音律,善画花卉。有《玉箫楼集》、《湘筠馆诗》等。

  • 徐树铮

    这个人很神秘,什么也没留下

  • 悟情
    悟情 (? ~ ?) 2 篇诗文

    悟情,字石莲,丹徒人,翁氏女。

  • 徐釚
    徐釚 (1636 年 ~ 1708 年) 179 篇诗文

    清江南吴江人,字电发,号拙存、虹亭、枫江渔父。监生。康熙十八年召试博学鸿儒,授检讨。在史馆称大作手,赋性萧闲,不久乞归。文章叙述有法,诗颇华秀,又工词。有《南州草堂集》、《词苑丛谈》、《菊庄词》,又续唐人孟棨《本事诗》。

  • 毕慧
    毕慧 (? ~ ?) 5 篇诗文

    清江苏镇洋人,字智珠,号莲汀。毕沅女,松江陈觐光妻。工诗,有《远香阁诗草》。

  • 乌尔恭阿

    郑慎亲王乌尔恭阿,号石琴主人,郑献亲王济尔哈朗六世孙。有《石琴室稿》、《易水往还稿》。

  • 秦知域

    秦知域,字周叔,号薇郎,曲沃人。诸生。有《薇郎集》。

  • 乌竹芳

    乌竹芳,字筠林,山东博平人。举人。清道光五年(1825)署噶玛兰通判,道光十年(1830)又署澎湖通判。(廖振富撰)

  • 袁机

    清浙江钱塘人,字素文。袁枚第三妹,高某妻。工诗。有《素文女子遗稿》。

  • 袁克文
    袁克文 (1891 年 ~ 1931 年) 206 篇诗文

    淸 河南项城人,字豹岑,一字抱存,号寒雲、龟菴。袁慰亭次子。好研究金石古钱,工书,能诗词,昆曲名票。好藏书、古玩,精于鉴赏,曾与傅藏园、徐森玉、周叔弢等交往,研究版本、文物。对所收藏宋巾箱本《周易》、《尚书》、《论语》、《孟子》等八种尤为喜爱,闢「八经室」贮之。民国时与张学良、张丛碧、爱新觉罗·溥侗称「四大公子」。父死後久旅上海,变卖所藏为生。有《寒雲手写所藏宋本提要廿九种》、《古钱随笔》、《圭塘唱和诗》、《围炉倡和诗》、《寒雲诗集》、《寒雲词集》。所写掌故、笔记如《辛丙祕苑》、《洰土私乘》等颇多独特之资料。

  • 翁同和
    翁同和 (1830 年 ~ 1904 年) 110 篇诗文

    清江苏常熟人,字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翁心存子。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同光两朝皆为帝师。历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中日战争时,与李鸿藻主战。和议起,力争改约稿。戊戌间以赞助新政罢官革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卒于家。宣统元年复原官。工书法,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

  • 莫友芝
    莫友芝 (1811 年 ~ 1871 年) 26 篇诗文

    清贵州独山人,字子偲,号郘亭,晚号眲叟。莫与俦子。道光十一年举人。家世传业,通文字训诂之学,与郑珍俱为西南大师。工诗。尤工真行篆隶书。咸丰间以知县用,弃去,游江南,客曾国藩幕,与学者张文虎、张裕钊等校雠经史。有《郘亭知见传本书目》、《郘亭诗钞》、《遵义府志》、《声韵考略》等。

  • 陈长生

    陈长生,字嫦笙,号秋谷,钱塘人。太仆寺卿兆仑女孙,巡抚叶绍楏室。有《绘声阁初稿》。

  • 陶淑

    陶淑,字梦琴,新城人。卓亭司马第四女,宁阳周炳如室。工诗,有《绿云楼诗存》。

  • 郭步韫

    郭步韫,湘潭人。邵士怀母。有《独吟楼诗钞》。

  • 陈肇兴
    陈肇兴 (1831 年 ~ ?) 475 篇诗文

    陈肇兴,字伯康,号陶村。台湾府彰化县治(今彰化市)人。咸丰三年(1853)入庠邑,补廪膳生。从鹿港拔贡廖春波读书于彰化白沙书院,学习四始六义及唐宋明清诗,表现极为突出。和蔡德芳、曾惟精、廖景瀛合称「白沙书院四杰」。咸丰九年(1859)中举,曾建古香楼作为书房及居处,以读书歌咏自娱。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起事,陈肇兴拒绝戴氏之拉拢,遂遁入武西堡(今南投县集集)之牛牯岭山中。是年七月谋刺戴氏不成,几度濒于险境。闰八月避入集集山中,虽身在军旅,夜晚得閒时,往往秉烛赋诗,追悼阵亡战士,详录戴案经过,题为《咄咄吟》,乃台湾重要的历史文献。同治三年(1864)事平,陈肇兴返回乡里,设帐授学,门生有杨馨兰、杨春华、吴德功、许尚贤等,多为俊才之士。著有《陶村诗稿》六卷,并《咄咄吟》二卷合刊。  陈肇兴的《陶村诗稿》写至戴案结束止,由此作可见清代中叶崛起的台湾士子,思想取向与价值判断。不仅有个人心灵世界及理想抱负的抒写,诗作的关怀重心亦往往与生民百姓密切相关。在形式上,陈氏习惯以长篇歌行来抒怀、言志,诗作风格雄健豪迈。门人吴德功在《陶村诗稿》序文中谓,肇兴之诗胎息于杜甫,可视为清中叶台湾文坛之「诗史」。《陶村诗稿》最早由门人林宗衡等校刊,光绪四年(1878)夏季初刻,乙未之役,版毁于兵燹。后彰化人杨珠浦在大正元年(1912)得抄本于书肆,遂于昭和二年(1937)重刊。民国五十一年(1962)台湾文献丛刊本据杨抄本排印;1971年郑喜夫以连横所藏原刊本为底本〖编者按:据连横《台湾诗荟》创刊号〈遗集待刊预告〉云:「彰化陈伯康孝廉著有《陶村诗稿》八卷,版久毁失,印本亦亡。全台仅存二部,一在余处,一为云林黄君丕承所藏。」〗,另以杨氏本、文丛本合校,是为郑校本。1992年龙文出版社据杨珠浦本重印,而将郑氏校本标注于眉批以供参考,编为「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集第四册。以下作品以杨珠浦版本(以下简称「杨本」)为底本,郑校本(以下简称「郑本」、「郑注」)为辅,进行编校。(施懿琳撰)

  • 郭嵩焘
    郭嵩焘 (1818 年 ~ 1891 年) 16 篇诗文

    清湖南湘阴人,字筠仙,号伯琛,晚号玉池老人。筑室名养知书屋,人称养知先生。道光二十七年进士。丁忧归。咸丰初力赞曾国藩出办团练,献编练水师议。授编修。同治间任广东巡抚,以与总督瑞麟处事每有出入,几得罪。光绪元年以兵部左侍郎任驻英公使,兼使法国,在外力求了解外情。奉使三年,以病辞归。主讲城南书院。力主办铁路,开矿务,整顿内务。对外交涉,能援国际公法,与外人据理直争,而不尚意气。时人不明外情,多指为媚外。有《礼记质疑》、《养知书屋集》及日记、奏疏等。日记多载国外见闻,尤足珍贵。

  • 张景祁
    张景祁 (1827 年 ~ ?) 138 篇诗文

    清浙江钱塘人,字蘩甫,号韵梅,又号新蘅主人。同治十三年进士,官福建连江、台湾淡水知县。工诗词。历经甲午战后割台等世变,多感伤之音。有《蘩圃集》、《研雅堂诗》、《新蘅词》。

  • 张玉珍

    清江苏华亭人,字蓝生,金瑚妻。自幼工诗。王述庵、钱竹汀、吴白华皆推重之。有《晚香居词》。

  • 张若霳

    张若?(?~?),字树堂,安徽桐城人。拔贡。清乾隆十一年(1746)七月由漳州府同知调署台湾海防捕盗同知。翌年十一月兼摄台湾知县,同时为范咸、六十七纂辑《重修台湾府志》担任「监刻」一职。(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