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字补之,一作名补之,字无咎,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紫阳居士。自称为草玄扬子雲後裔,故其书姓从「扌」不从「木」。宋高宗时,以耻附秦桧,累徵不起。晚寓洪州南昌。向芗林晚年居新淦芗林,二人常诗酒唱和。宋孝宗乾道七年(西元一一七一年)卒,年七十五《全宋词·册二》。善书画,所画水墨人物师法李龙眠,尤擅墨梅,变水墨点瓣为白描圈线,显梅之清疏淡雅,有「透梅肝胆入梅心」之誉。传世作品有乾道元年(西元一一六五年)作《四梅图》巻及《雪梅图》巻,《雪梅图》巻首有扬补之自用印三方,巻末有海野老农题诗并识。书学欧阳率更,笔势劲利。亦工词,有《逃禅词》一巻,风格婉丽,收入《宋六十名家词》。事见《皇宋书录·巻下》、《图绘宝鉴·巻四》、《书史会要·巻六》。
-
-
-
-
-
-
-
-
-
-
林嗣环,字铁崖,号起八。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现泉州市安溪县官桥镇驷岭村),当时的进士。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中。林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攻读,于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已丑科登进士及第。授太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 中进士后,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他小时家境清贫,长大后心高志远。其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口技》等,其中《口技》的删减版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瑰宝。
-
-
-
-
好学多闻,以贫素自立。隐居不仕,人莫知所终。《晋书·隐逸传》谓:“元康之后,纲纪大坏,(鲁)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名,而著《钱神论》以刺之。”今所见《钱神论》、系严可均《全晋文》据《晋书·鲁褒传》、《艺文类聚》、《初学记》合抄而拼成的。此文虽名曰“论”,其实仍然沿袭辞赋问难之体。文中虚拟司空公子与綦毋先生的问答,极论钱之妙用如神,而语带谐谑,揶揄笑骂,恣肆酣畅。文中精彩之处颇多,如司空公子讪笑綦毋先生不知权变一段,其语本出自典籍;以世俗口吻而唐突圣典,实寓讽世之深意。又如“公子拊髀大笑”,论述钱的价值及功用一段,尤为生动辛辣:“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显然都是愤世嫉俗之语。据本传称,此文一出,即为当时痛疾时世者所传诵。
-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魏晋时期名臣,著名地图学家。 裴秀出身著名的大族“河东裴氏”,少年时便颇有名气,后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世袭父爵清阳亭侯,迁黄门侍郎。高平陵之变后,因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此后历任廷尉正、安东将军及卫将军司马,参与谋划军国之政,参与平定诸葛诞叛乱。因功转任尚书,进封鲁阳乡侯。魏元帝继位后,进爵鲁阳县侯,任尚书仆射。咸熙元年(264年),受命负责修改官制,又提议恢复五等爵制。五等制恢复后,获封济川侯,他又建议立司马炎为世子。司马炎继位晋王后,拜裴秀为尚书令、右光禄大夫。西晋建立后,加左光禄大夫,封钜鹿郡公。泰始三年(267年),升任司空。泰始七年(271年),因服食寒食散后饮冷酒而逝世,年四十八,谥号“元”。有文集三卷。 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
本名慰高,号安如,改字人权,号亚庐,再改名弃疾,字稼轩,号亚子,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人,出生于大胜村的港上港南中段,12岁随家人迁居黎里。父亲钝斋,学养有素,母亲费漱芳,曾从名士徐山民的女儿徐凡如读书,《诗经》、《唐诗三百首》都能熟练背诵。亚子幼受母教,喜读古诗。17岁至上海,入爱国学社,为蔡元培、章太炎弟子,始谈革命。1906年,由高旭、陈陶遗、马君武、刘师培介绍,入同盟会,复由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 柳亚子曾创办并主持南社。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逃往日本。1928年回国,进行反蒋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柳亚子曾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