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阶
    徐阶 (1503 年 ~ 1583 年) 62 篇诗文

    明松江华亭人。字子升,号少湖,又号存斋。嘉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忤张孚敬,斥为延平府推官。累官为国子祭酒,迁礼部侍郎,改吏部。接见庶官,常咨边腹要害,吏治民情。寻兼翰林院学士,掌院事,进礼部尚书。为严嵩所忌,度未可与争,乃谨事之,而精治斋祠迎帝意,嵩不能图。未几,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仇鸾罪恶,鸾因此诛。进武英殿大学士,改兼吏部尚书。四十一年,使邹应龙劾嵩子世蕃,勒嵩致仕,代为首辅。世宗卒,阶草遗诏,悉罢斋醮、土木等弊政,牵复言事得罪诸臣。后为高拱所扼,于隆庆二年致仕归。卒赠太保、谥文贞。有《世经堂集》。

  •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 年 ~ 1499 年) 2567 篇诗文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邓云霄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 王文辕

    王文辕与王阳明先生同时人。字司舆(《王文成公年谱》作“思舆”,黄绾《阳明先生行状》作“思裕”,又写作“司舆”。),与王阳明先生为莫逆之友。 在王阳明的思想形成过程中,王思舆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王阳明先生的弟子季本在自己的哲学著作《说理会遍》中,有文《阳明之学由王司舆发端》。 王思舆是个“隐居独善”,“级类庄、列”,“以道德重于时”的地方“贤民”。正德十二年,王阳明先生在赴江西前回绍兴省亲期间,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与王思舆有过交流,走后“王思舆语季本曰:‘阳明此行,必立事功。’本曰:‘何以知之?’曰:‘吾触之不动矣。’”此时的王思舆,俨然成了个算命的道士,而这也许正是阳明喜欢与其进行交流的重要原因。在当时的绍兴一带,王思舆有很高的知名度,许多名人都纷纷投奔于他的门下,如阳明弟子人称“范圣人”的范栗斋,就是先入思舆之门,然后才入阳明之门的:“先生(栗斋)首师王司舆、许半圭两先生。两先生者,并以道德重于时者也。既又师阳明先生,所造益深。……里中人无老幼,皆以范圣人呼之。”王思舆死后,阳明才开始传授讲良知之学,当时有很多反对他的人。王阳明先生长叹说:“安得起王司舆於九原乎?”

  • 李峻
    李峻 (? ~ ?) 1 篇诗文

    明代人,作品收录于《嘉庆山阴县志》。

  • 王翰
    王翰 (? ~ ?) 1 篇诗文

    明初钧州(今禹州)人,字进举。元末,隐居中条山。明初,为周王长史。周王素有异志,翰数次劝谏,周王不予采纳,翰便断指佯狂去。后周王败,翰未获罪,起用为翰林编修。不久,降职任廉州教授,时值羌人起事,城陷而死。

  • 汤式
    汤式 (? ~ ?) 6 篇诗文

    汤式,元末明初散曲家、戏剧家。字舜民,号菊庄。象山(今属浙江)人。曾为本县县吏,不得志,落魄江湖。入明,流寓北方,明成祖朱棣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年间常得恩赏。 汤式的作品以曲录史,思想内容丰厚,极大地开拓了散曲文学的题材范围。他的散曲反映了朝代的更替和百姓的疾苦,进而总结历史、感叹人生;描述了元朝灭亡时候的衰残景象,同时传达出对新王朝的期盼;而他以散曲体裁表达悼念之情,开创悼亡散曲的肇端。 汤式是现今存曲最多、散曲题材很广泛的一位由元到明的曲家,他的曲作创作技巧圆熟,艺术风格多样,具有浓郁的曲味。汤式算得上是元散曲跨越时代的殿军,可说得上是在明散曲这新舞台上走旧台步的揭幕人。

  • 年富
    年富 (1395 年 ~ 1464 年) 1 篇诗文

    安徽省怀远县梅桥乡(现属淮上区)人,本来姓严,讹成「年」,字大有。历事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景泰帝和明宪宗五朝,先後在地方和中央部门任职,历官吏科给事中、陕西左参政、河南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兼大同巡抚、兵部右侍郎兼山东巡抚、戸部尚书。爲官淸廉刚正,始终不渝,遂成一代名臣。

  • 于慎行
    于慎行 (1545 年 ~ 1607 年) 1367 篇诗文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 年 ~ 1559 年) 1013 篇诗文

    明福建晋江人,字道思,初号南江,更号遵岩。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在职与诸名士讲习,学大进。令诏简部属为翰林,众首拟慎中,大学士张璁欲见之,固辞不赴,乃稍移吏部郎中。官终河南参政,以忤夏言落职归。古文卓然成家,师法曾、王,与唐顺之齐名,而自以为过之。诗体初宗艳丽,工力深厚,归田后搀杂讲学,信笔自放。有《遵岩集》。

  • 王鏊
    王鏊 (1450 年 ~ 1524 年) 862 篇诗文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济之。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闭门读书,远避权势。本与外戚寿宁侯张峦有连,亦不相往来。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以忧去。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閤大学士,入阁时大权尽归刘瑾,鏊初开诚与言,偶见听纳,后瑾专横更甚,祸流搢绅,鏊不能救,乃辞官而去。博学有识鉴,经学通明,制行修谨,文章修洁。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等。

  • 王叔承

    明苏州府吴江人,初名光胤,以字行,更字承父,晚又更字子幻,复名灵岳,自号昆仑山人。少孤。不学八股文应举。家贫,为赘婿,被妇翁逐出,携妇归家,贫益甚。入都,作客于大学士李春芳家。春芳有所撰述,觅之,往往卧酒楼,欠伸不肯应。与王锡爵为布衣交。三王并封议起,叔英遗书数千言,谓当引大义,以去就力争。曾纵游吴越闽楚及塞上各地。其诗极为王世贞兄弟所称。卒于万历中,年六十五。有《吴越游编》、《楚游编》、《岳游编》等。

  • 宋应星
    宋应星 (1587 年 ~ ?) 53 篇诗文

    明末江西奉新人,字长庚。万历举人。曾任分宜教谕、汀州推官、亳州知州。崇祯十七年弃官回乡,卒于清顺治康熙年间。生平博学多能,注重实学,尤究心农工生产技术。有《天工开物》、《野议》、《谈天》、《论气》、《思怜诗》等。

  • 沈守正
    沈守正 (1572 年 ~ 1623 年) 323 篇诗文

    明浙江钱塘人,又名迂,字允中,更字无回。万历三十一年举人。官都察院司务。工画,擅诗文。有《诗经说通》、《四书丛说》、《雪堂集》。

  • 沈谦
    沈谦 (1620 年 ~ 1670 年) 230 篇诗文

    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字去矜,号东江子。明诸生。少颖慧,六岁能辨四声。长益笃学,尤好为诗古文。崇祯末,为西泠十子之一。入清,以医为业。有《东江集钞》、《杂说》等。

  • 宗臣
    宗臣 (1525 年 ~ 1560 年) 774 篇诗文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子相,号方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工文章,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施敬

    字孟庄,钱塘人。

  • 伦文叙
    伦文叙 (1469 年 ~ 1513 年) 5 篇诗文

    明广东南海人,字伯畴。弘治十二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官至右春坊右谕德。有《迂冈集》、《白沙集》。

  • 孙蕡
    孙蕡 (1334 年 ~ 1389 年) 765 篇诗文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袁宗道
    袁宗道 (1560 年 ~ 1600 年) 255 篇诗文

    明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