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文嘉,字休承,号文水,明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仲子。吴门派代表画家。初为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正。能诗,工书,小楷清劲,亦善行书。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画得徵明一体,善画山水,笔法清脆,颇近倪瓒,着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间仿王蒙皴染,亦颇秀润,兼作花卉。明人王世贞评:“其书不能如兄,而画得待诏(文徵明)一体。”詹景凤亦云:“嘉小楷轻清劲爽,宛如瘦鹤,稍大便疏散不结束,径寸行书亦然,皆不逮父。” 文嘉是明清篆刻的一代宗师。文家后来还出了位名气极大的人:文震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嘉精于鉴古,临古之功也深,画风传乃父衣钵,惟所闻古人名迹至多,故下笔能脱去习俗,颇不易得。 文嘉初为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正。能诗,工书,小楷清劲,亦善行书。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继承家学,小楷轻清劲爽,宛如瘦鹤,稍大,便疏散不结束,迳寸行书亦然,皆不逮父兄,画得征明一体,善画山水,笔法清脆,颇近倪瓒,着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间仿王蒙皴染,亦颇秀润,兼作花卉。明人王世贞评:“其书不能如兄,而画得待诏(文徵明)一体。”詹景凤亦云:“嘉小楷轻清劲爽,宛如瘦鹤,稍大便疏散不结束,径寸行书亦然,皆不逮父。”然,文嘉一生一直在追求,王世懋在《跋文嘉书古诗十九首》后称:“休承晚年书奇进,几不减京兆。”传世作品有嘉靖十九年(1540)作《山水花卉图册》十开,现藏广东省博物馆,二十年(1541)作《垂虹亭图》卷藏苏州市博物馆;万历元年(1573)作《寒林钟馗图》轴藏南京博物院;《江南春色图》卷藏沈阳故宫博物院;《水亭觅句图》轴、《设色山水图》轴藏辽宁省博物馆;《秋塘红藕图》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石湖小景图》轴、《夏山高隐图》轴、《琵琶行图》轴、二年(1574)作《溪山行旅图》轴藏故宫博物院;《沧江渔笛图》、《曲水园图》卷藏上海博物馆。著有《钤山堂书画记》、《和州诗》。 享年八十三岁。 他还对藏书亦不遗余力,藏书楼有“归来堂”,藏书印有“五峰山人”、“元珠室”、“五峰樵客”、“肇锡余以嘉名”等。精于书画和鉴别古籍,著名藏书家项元汴每遇到宋椠元刻时,则聘文彭、文嘉兄弟,为其鉴定版本,故项墨林藏书皆精妙绝伦。文氏藏书散佚约在明万历末年至崇祯间,清代藏书家如张均衡、张金吾等曾收藏有文氏旧藏,多是宋刻善本。著有《和州诗》、《严氏书画记》等。孙文从鼎,字定之,继承藏书,并另有藏书处为“心远阁”、“园贤堂”、“惜阴斋”等。孙文从简(1574~1648),字彦可,号枕霞老人,亦能藏书,有“开云楼”。
-
-
-
-
-
-
-
-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为人刚正不阿,能文能武,立志报国济民。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失守,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 清康熙三年(1664年),随着永历帝、监国鲁王、郑成功等人相继死去,张煌言见大势已去,于南田的悬嶴岛解散义军,隐居不出。是年被俘,后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充分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滃州行》、《闽南行》、《岛居八首》、《冬怀八首》等诗抒情言志,表现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尤其是《甲辰八月辞故里》二首及《放歌》、《绝命诗》,写于就义之前,饱含血泪,是传世之作。亦能文,较著名的有《北征录》、《上延平王书》、《奇零草序》等。今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
-
明湖广江陵人,字叔大,号太岳。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编修。严嵩、徐阶均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嵩为首辅,倾心委之。隆庆元年引之入阁。阶致仕,居正与司礼监李芳谋,引拱入阁。同定封俺答事,北边遂得安宁。此后渐生嫌隙,神宗时与司礼监冯保谋,逐拱,遂为首辅。为政综核名实,信赏必罚。倚任戚继光镇蓟门,用李成梁镇辽东,以加强边备。用潘季驯治河。清丈土地,行一条鞭法。在位十年,颇行改革。然持法严峻,怨者颇多;不能虚心纳言,御史动辄得罪;厌恶讲学,以诏书毁天下书院;父丧不肯解职,以“夺情”留任,颇遭时议。神宗即位时年幼,小有过失,慈圣太后即责云:“使张先生闻,奈何?”及帝渐长,心厌之。卒,谥文忠。未几弹劾者即纷起。次年,追夺官爵;又次年,籍没家产。天启间,始追复故官。有《张太岳集》、《太岳杂著》等。
-
钱福,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终年四十四岁。明代状元,字与谦,因家住松江鹤滩附近,自号鹤滩。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liú)之后。自幼天资聪敏,才思过人,七岁即能作文。少年时即为名秀才,与同县顾清、沈悦齐名,人称“三杰”。曾游小赤壁,对客放歌:“六丁拔出天地骨,一柱镇压东江东。”那时的人都认为这是奇句。 成化二十二年(1486)举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第一名及第(状元),廷对策三千余言,词理精当,不用草稿。任职翰林院修撰,更致力于诗文,雄视当世;才高气奇,数千言立就,词锋所向,无人可与抗衡。又工八股文,王夫之称与王鏊齐名,曰“钱王两大家”。性坦率,喜饮酒,每饮至醉,往往言语伤人,因而不为同列所喜,致招谤议。弘治六年(1493)任会试同考。后即托病告归,不再出仕。 诗文有名一时,四方求者极众,常于宴席上一面应酬宾客,谈笑风生;一面对客挥毫,众得所请而去。对松江知府刘琬落落不加礼,刘琬怀恨于心。后刘琬被人诬告,钱福闻讯后,急至吴门(今苏州),为刘琬辩白,因得缓解。刘琬深为感激,欲求亲近,而钱福一如既往,并不加以理会。钱福去世,刘琬哭祭,出资造墓,请沈悦写行状,顾清写传记。 著有《鹤滩集》(6卷附《鹤滩遗文》1卷)、《尚书丛说》等。辑有《唐宋名贤历代确论》(10卷)传世。
-
明末松江府华亭人,字人中,更字卧子,又字海士,号大樽。少有才名,与夏允彝等结几社,又参加复社。崇祯十年进士。选绍兴推官。东阳许都起事,子龙以故交劝降,许以不死,而巡按御史竟杀之。子龙争,不能得。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京师陷,乃事福王于南京。请练水师,言中兴之主当身先士卒。不听,辞归。南都失,遁为僧。寻受鲁王兵部尚书,结太湖兵欲举事,事露被擒,于被械送途中投水死。乾隆时谥忠裕。子龙以风节著,诗词古文亦称大家,领袖明末文坛。词尤有名,与同里诸名士形成云间词派。有《湘真阁稿》、《安雅堂稿》、《白云草》等集。清人王昶编为《陈忠裕公全集》。子龙尚辑有《明经世文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