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老江溜紧,弱纤迟孤艇。
村舍无酒沽,城门暮已迥。
饥寒莫可疗,汲泉煮清茗。
终夜风雨声,凄凄闻梦醒。
-
鸿鹄已高飞,天空去冥冥。
非不历寥廓,无乃劳影形。
晓起坐船头,犹畏秋露零。
徒倚倦足力,视彼浮藻萍。
-
首为一身尊,精萃尤在发。
少壮所以黟,衰老成鬓雪。
曷为方刚年,不尽种种脱。
客从远方来,赠我长生诀。
岂知多病躯,不得补心血。
-
东林有孤雏,落日啼清啭。
道旁少行人,归鸟齐飞倦。
我来淮水清,相依灵光殿。
秋露深蒹葭,无以飘零念。
田园辟荒芜,野草愁行蔓。
-
由淮之泰州留别诸友 其一 (癸亥(清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二十岁))
忆昔趋庭日,读书恐或失。
闭门斗室居,岁时步不出。
父念儿业疏,此心求专壹。
勿罔作聪明,免讥学无术。
尤戒好为师,循名先质实。
-
由淮之泰州留别诸友 其二 (癸亥(清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二十岁))
驱人饥渴来,淮阴有钓台。
一母两游子,避兵风雨哀。
兄有家室事,离别亦艰哉。
弟为腼颜请,闻者言笑开。
秋树寒蝉报,海陵乱云堆。
-
岁时催游子,风雪滞关河。
舟行五里遥,时经十日多。
焦思莫疗渴,汲泉煮行窝。
百击不开杵,手指僵欲呵。
泾绝采樵迹,渔无蓑笠过。
-
中秋坐月 其一 (甲子(清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二十一岁))
汤汤淮水长,片片秋云洁。
客来自何方,三度良宵月。
今夜月独明,清光白虚堂。
中庭起徘徊,疏星淡欲灭。
虫语四壁围,人影卧阶石。
-
中秋坐月 其二 (甲子(清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二十一岁))
万籁齐寂寞,霏露湿阑干。
当空悬皓魄,俯仰心自宽。
老母怜小儿,为倚门闾看。
相看复相思,天涯游子寒。
前年度江北,长歌行路难。
-
进越河口入江南界矣,随书所见 其一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
计渡扬子江,哀鸿来满目。
老弱或提携,终朝断复续。
百里无炊烟,残垒争露宿。
滩头罗拜迎,哀向我舟哭。
舟人未成言,风送片帆速。
-
进越河口入江南界矣,随书所见 其二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
遥指南兰陵,血战降强虏。
生聚悲十年,宫室尽禾黍。
白骨何累累,隐约随篙橹。
当春长荻芦,白日泣风雨。
世无滴血儿,何时安抔土。
-
进越河口入江南界矣,随书所见 其三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
郊原有人耕,茅屋数椽治。
姑苏城不遥,渐有可人意。
冠盖喧金阊,笙歌集廛肆。
共欣物华鲜,已忘沧桑异。
舟送遗孑归,衢读劝农示。
-
伯兄由奉贤来松江连床三日 其一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
患难思骨肉,终夜不能忘。
梦去似相见,约略话连床。
嗟哉我兄弟,寥落参与商。
秦晋非谓远,道路阻何长。
昨朝系便鸿,裂帛寄衷肠。
-
伯兄由奉贤来松江连床三日 其二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
谁不苦离别,反喜新把袂。
入门各自言,悲欢集斯际。
鬓发未全颁,重裘尽凋敝。
沦落本无家,沧桑经此世。
当头风木悲,抔土逾五载。
-
伯兄由奉贤来松江连床三日 其三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
人生若朝露,溘忽不可留。
矧以弱鲁质,际此多难秋。
客地雅难乐,亲朋结良俦。
移我新浊酿,涤此无尽愁。
酡颜不久热,相对复何求。
-
伯兄由奉贤来松江连床三日 其四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
偶得箧中书,昔日所雠校。
纸色殊苍黄,字迹忆年少。
物兮且容易,人能不抚吊。
清白永家传,酸辛闻母教。
无乃饥渴驱,来朝催孤棹。
-
一棹计归程,半月熟梅雨。
河梁碍舟车,羁旅愁閒阻。
家门拓地开,流水浸环堵。
解缆服窗棂,傍阶搁篙橹。
闻说撼海塘,昨决丈尺土。
-
诵到周南第一篇,离乱仍得假良缘。
本来牛女是相识,小别人间十二年。
-
寻常嫁娶了初衷,地下应知笑语同。
新妇未谙慈母意,姑烧红烛话公公。
-
初试烹调入灶厨,荆钗裙布雅相须。
同侪操作同生母,妯娌还将姊妹呼。
[清]
1844 年 ~ ?
许传霈的诗文全集
共 636 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