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初偕伯兄泛西湖值雨 其四 (丁卯(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二十四岁))
荷报连番雨,烟濛失尽山。
白衣人几个,呼渡不知还。
-
第一香开国色誇,壶觞排日赏家家。
祗因误入濂溪宅,未识君为富贵花。
-
娉婷小女亦含羞,几度管弦几度讴。
祗为归家笞挞苦,当筵学作贯珠喉。
-
去淮时有旧婢夜哭岸上,诗以纪之(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
生成乡里作夫妻,懊恼今朝不我携。
留得十年相忆泪,随波送去自淮西。
-
旅居杂兴 其一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
垂柳平桥人屋小,碧桃对岸雨时浓。
潮来滚滚潆城水,风度声声近寺钟。
-
旅居杂兴 其二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
画梁学语初巢燕,少妇缫丝已熟蚕。
一枕病馀临米帖,三竿日暖诵周南。
-
旅居杂兴 其三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
满院开残红白桃,盈樽人倒浊清醪。
相逢重午还相醉,小会神仙吊楚骚。
-
旅居杂兴 其四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
漫道关河睽隔苦,犹欣羁旅笑言真。
淮徐风月苏松酒,许与劳人作主人。
-
天教正学振遗风,瞻拜荒祠泪我公。
不是昵儿赖魏尉,茸城何处广求忠。
-
吴门三劝 其一 (戊辰(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二十五岁))
可怜襁褓又何如,忍使堂堂路入歧。
同是心肠推幼幼,惟分养马养孩儿。
-
吴门三劝 其二 (戊辰(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二十五岁))
须知可字可终身,大地茫茫孰是亲。
能不使他嗟不淑,恩同父母属冰人。
-
吴门三劝 其三 (戊辰(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二十五岁))
伤心中道失所天,弱息罂罂那得全。
玉碎珠沈能保护,人间从此重姻缘。
-
曾记当年载酒过,好山迎我似青螺。
今朝未许劳人见,秋雨潇潇听棹歌。
-
几椽茅屋自成村,鸦噪平林带夕曛。
最是寒潮流不尽,声声偏向枕边闻。
-
是日适逢寒日归途有作次方干寒食过东阳韵 其一 (甲戌(清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三十一岁))
春来游兴比花浓,归折花枝路几重。
绿野风和人薄醉,閒过山寺不闻钟。
-
是日适逢寒日归途有作次方干寒食过东阳韵 其二 (甲戌(清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三十一岁))
他乡半是故乡人,佳节同游日未曛。
荒冢纸灰忽飞起,归心谁得似归云。
-
九月二日病赴睦州 其一 (甲戌(清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三十一岁))
挂帆镇日忘舟行,时讶床头金铁鸣。
过尽严滩七十里,隔篷惟听画眉声。
-
九月二日病赴睦州 其二 (甲戌(清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三十一岁))
相逢萍水话扁舟,舟到严陵竟卧游。
瞥见双峰云外插,此心添得是离愁。
-
题山阴沈少牧绉绿山房印笺为黼臣作 其一 (乙亥(清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三十二岁))
女娲鍊石夺天工,散作丹砂落纸红。
刻画本来臣独擅,壮夫何必陋雕虫。
-
题山阴沈少牧绉绿山房印笺为黼臣作 其二 (乙亥(清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三十二岁))
元龟负篆导山川,禹庙同瞻东浙仙。
赖有一编传古意,不须青玉说当年。
[清]
1844 年 ~ ?
许传霈的诗文全集
共 636 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