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孙百年,兄弟一世。
归乎其全,抑有公议。
遗墨散轶,得自名裔。
人其监兹,岂必名位。
 - 
      
猗龙眠,本书仙。
工而妍,画亦然。
醉之趣,醒不传。
题此诗,比逃禅。
 - 
      
史本乎公,不厌于复。
重观绍圣以来之记述,初无及于郑雍。
非亲札之具存,虽欲考之而孰从。
如王谊李祉之实迹,遍考史录,皆无预乎此案之中。
郦保姓名,亦各不同。
 - 
      
公以好古兼博识,固宜著声于翰墨。
予观此帖,实在京师之定力,是时盖初扫元祐之迹。
使其不为三子之累,则后日之笔当不至于轻掷也。
 - 
      
代言无谄辞,居约见素守。
元无刀劈口,乃若神运肘。
立身本孤直,落笔已耐久。
家声到于今,此帖傥不朽。
 - 
      
元祐多世臣。
公之德,由忠文。
岷有阜,江有源。
传是帖,存名门。
 - 
      
姑溪之水清且漪,青山之源衍而汰。
钟此奇士,亦一隽快。
风义磅礴,笔锋崄怪。
盖已具书体之五云,不但得发遣之三昧。
 - 
      
昔江淹梦五色笔,而不以能书称。
天昌其文,字偕以行,如公辞章,淹岂能京。
既已禅长公之文箓,奚必夸大令之墨精。
托敬贤之盛心,尚遗迹之可凭。
然则我得其诗,手之而不释。
 - 
      
结字小而密,气放以逸。
措意婉而妍,神闭以全。
公固不以书名,盖无一而非天。
然则汪洋澹泊,一倡三叹,考之东坡先生之言,盖不特公之文为然也。
 - 
      
思魏徵之棠,不如列疏屏之十渐。
爱卫公之柏,不如存丹扆之五箴。
谏说岂腾口,格君当以心。
想引笔而行墨,方危冠而正襟。
追古事以比迹,见忠臣之虑深。
 - 
      
士之以道义相从,岂计其功,而况乎公。
当其任紬绎唐事之寄,所以极简编之从容。
亦既上成书于迩英,而公犹得以三百年之鉴,信其遗风。
则是一纪之淹,乃所以就百世之功。
石渠兰台,片言帝聪,考槃弗为,皦然初终,尤以见公之于元丰。
 - 
      
遗墨之四行,煜其如晨星之烂。
是曰元祐之名臣,所当考而申之以赞。
久藏弗治,客见而叹,持并所携,毫发无间,予是以知其非赝。
 - 
      
予登五老峰,其下盖有山房焉。
缭阁层廊,疏松秀篁,泉璆夜鸣,谷绣晨张。
公方读书其间,盖已会此趣于胸中之藏。
然则摛墨池之华,撷綵笔之芳,发其绪馀,书尺七襄,固知其自然云锦之章也。
 - 
      
公心如铁,万仞壁立。
声名百年,翰墨十袭。
绝景独睨,奔尘莫及。
曰谁为之,目不妄入。
 - 
      
符祐战,九河溢,砥柱植兮。
圭确竞,天地昏,清风涤兮。
大中之道,关百圣而不熄兮。
用之不失其时,公独得兮。
公笔之不倚,而字之不泐兮。
 - 
      
德量维昔该乾坤,艺成而下道乃尊。
堂堂魏公古大臣,劫火同燬灵光存。
直躬致主无间言,馀事翰墨何足论。
百年剑佩纷如云,不于其书于其人。
 - 
      
句法之奇,日鍊月锻。
鸟轻之过疾讵稳,驴上之推敲未判。
长吉之心欲呕,弥明之息犹鼾。
天巧呈露,风期汗漫。
予方溯诗派而未能,所以掩斯卷而三叹也。
 - 
      
以蜜为酒,昉于东坡,托诗以传,百世不磨。
然而浊为贤而清为圣,泛为醪而盎为酂。
自古以降,厥名孔多,要皆不以甜称,惟少陵昌黎始有如蜜若饴之歌。
岂时人酸咸之嗜大概略同,予固未辨其趣之如何也。
 - 
      
事师之情,期以百世。
言虽不多,意则独至。
识以岁月,越王之孙。
式时览观,用考大伦。
 - 
      
茶虽以药煎,斯失正味。
字托以笔试,斯失正体。
以先生而比王定国,抑未知其何似。
于赋之尾,与他本异,又莫详其孰是。
要皆知乎识者之议,敬藏以俟。
 
      [宋]
      1183 年 ~ 1243 年
    
  
      岳珂的诗文全集
      共 1099 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