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知道

    南朝陈诗人。平昌安丘(今属山东)人。当与伏知命为兄弟。生卒年不详。存《从军五更转》五首,见《艺为类聚》,《乐府诗集》;又《咏人聘妾忍逐琴心诗》、《赋得招隐》皆见《艺为类聚》。

  • 朱超

    朱超(生卒年不详)仕梁为中书舍人。原有集,已散佚,今存诗十余首。

  • 邢邵
    邢邵 (496 年 ~ ?) 9 篇诗文

    北齐河间鄚人,字子才,小字吉。邢臧弟。十岁能属文,有才思。文章典丽,既赡且速。仕北魏,释褐宣武帝挽郎。孝庄帝永安初,累迁中书侍郎。尔朱荣入洛,邵与杨愔避于嵩山。节闵帝普泰中,除给事黄门侍郎。为高澄所征,与温子升共为侍读。其后除骠骑、西兖州刺史,有善政。还都,历中书令、太常卿兼中书监,摄国子祭酒。授特进。有文名。富藏书,为北齐私家之冠。尝与杜弼共论名理,认为“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有《邢特进集》明人辑本。

  • 周弘让

    南朝陈汝南安成人。周弘正弟。始仕不得志,隐于句容之茅山,累征不至。晚仕侯景,为中书侍郎。梁元帝承圣初,为国子祭酒。陈文帝天嘉初,以白衣领太常卿,官至光禄大夫。性简素,博学多通。有《续高士传》及文集,皆佚。

  • 明少遐

    南朝梁平原鬲人,字处默。明山宾弟。有声名。历仕都官尚书,青州刺史。梁武帝大同七年,东魏人来聘,少遐曾以散骑常侍被遣报聘。太清之乱,奔东魏,仕北齐。孝昭帝皇建中拜太子中庶子。

  • 范缜
    范缜 (? ~ ?) 1 篇诗文

    南朝梁南乡舞阴人,字子真。少孤贫。师刘。博通经术,尤精《三礼》。起家齐宁蛮主簿。为竟陵王萧子良宾客。子良崇信佛教,缜盛称无佛。著《神灭论》,主张“形谢则神灭”。子良集众僧与辩,不能屈。齐武帝永明中,曾出使北魏和亲,与从弟范云等皆著名邻国。入梁,官至国子博士。梁武帝崇信佛教,曾亲撰《敕答臣下神灭论》,并集王公朝贵六十余人驳斥其《神灭论》,缜终不屈。有文集,已佚。今存《神灭论》、《答曹舍人》等。

  • 荀昶
    荀昶 (? ~ ?) 2 篇诗文

    字茂祖,颍川颍阴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他在元嘉初(公元四二四年左右)以文义至中书郎。昶著有文集十四卷,(《隋志注》作十五卷。此从《隋书志》及《两唐书志》)传于世。

  • 陈留长公主

    这个人很神秘,什么也没留下

  • 陈昭
    陈昭 (? ~ ?) 2 篇诗文

    《全唐诗》收《昭君词》1首,录自《乐府诗集》卷二九。按陈昭,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人。南朝梁永兴侯陈庆之之长子。陈庆之大同五年(540)卒后,由其嗣爵。事迹见《梁书》卷三二、《南史》卷六一《陈庆之传》。《全唐诗·凡例》称陈昭为六朝人,不当收入,然删除未尽。

  • 阳休之
    阳休之 (509 年 ~ 582 年) 5 篇诗文

    北齐右北平无终人,字子烈。好学能文,时人称“能赋能诗阳休之”。魏孝庄帝立,累迁太尉记室参军。节闵帝普泰中,与魏收等同修国史。后归高欢。东魏孝静帝武定二年,除中书侍郎,参掌诏命。历给事黄门侍郎、幽州大中正。文宣帝天保初,除散骑常侍。孝昭帝皇建初,尝访政术于休之,答以明赏罚,慎官方,禁淫侈,恤民患,为政教之先。后主天统初,为光禄卿,寻除吏部尚书。选用之人,时称才地俱允。武平初官尚书右仆射,领中书监。齐亡,入周,历纳言中大夫、太子少保,除和州刺史。隋文帝开皇二年罢任。撰《幽州人物志》。

  • 傅亮
    傅亮 (374 年 ~ 426 年) 4 篇诗文

    南朝宋北地灵州人,字季友。傅迪弟。博涉经史,尤善文词。晋末,为建威将军。桓玄废晋安帝自立,选为秘书郎。后附刘裕(宋武帝)从征关、洛。入宋,以佐命功,入直中书省,专典诏命。转尚书仆射。刘裕死,与徐羡之、谢晦受顾命辅少帝。后与徐羡之等废杀少帝,迎立文帝。文帝即位,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后因杀少帝罪,被文帝处死。明人辑有《傅光禄集》。

  • 费昶

    南朝梁江夏人。乡里称其才,善为乐府,又作鼓吹曲,梁武帝以为才意新拔,赐绢十匹。

  • 汤惠休

    这个人很神秘,什么也没留下

  • 虞炎
    虞炎 (? ~ ?) 4 篇诗文

    南朝齐会稽人。以文学与沈约同为文惠太子所遇,常应对左右。齐高帝建元三年奉命以兼散骑常侍巡行州郡观省风俗。官至骁骑将军。

  • 郑鲜之
    郑鲜之 (364 年 ~ 427 年) 1 篇诗文

    南朝宋荥阳开封人,字道子。郑浑玄孙。起家桓伟辅国主簿。刘裕起兵,累迁右长史,转奉常。性刚直不阿,初刘裕任晋相,时或谈论,人不敢难,惟鲜之未尝宽假,要裕理屈,然后置之,时人谓为“格佞”。及刘裕代晋为宋武帝,迁太常、都官尚书,在帝坐,言无所隐,人甚惮之。卒官尚书右仆射。

  • 萧慤
    萧慤 (? ~ ?) 1 篇诗文

    北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字仁祖,生卒年不详。出生王室,始兴王萧憺孙,梁宗室上黄侯萧晔之子。齐文宣帝天保五年(西元五五四年),入齐。武平中,齐後主武平三年(西元五七二年)为太子洗马。陈後主时,为齐州录事参军,待诏文林馆。历周入隋,官至记室参军,卒。仁祖工诗咏。曾於秋夜赋诗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颇为知音所赏」(《北齐书·萧悫传》),《颜氏家训·文章篇》称曰:「吾爱其萧散,宛然在目。」另如「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春庭晚望》);「弦随流水急,调杂秋风清」(《听琴》)等,淸绮流丽,与南朝齐梁诗风相近。故慕沈休文诗风的邢劭於《萧仁祖集序》称:「萧仁祖之文,可谓雕章间出。」仁祖诗最受由南入北的颜之推、荀仲举諸人所赏,而出身北方的卢武阳则持异议。《萧仁祖集序》謂:「自汉逮晋,情赏犹自不谐;江北江南,意制本应相诡」,似意謂南北诗风不应强求一致,对卢武阳的指责有所批评。据《隋书·经籍志》载,仁祖原有集九巻行於世,今佚。今存诗十七首,散见《初学记》、《文苑英华》、《乐府诗集》諸书。逯卓亭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其中《春日曲水诗》一首,《初学记·巻三》作《春赋》,故为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

  • 萧子云
    萧子云 (487 年 ~ 549 年) 11 篇诗文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景乔。萧子恪弟。齐世,封新浦县侯。入梁,降爵为子。起家秘书郎,官至侍中、国子祭酒,领南徐州大中正。侯景之乱,宫城失守,奔晋陵,饿死于僧房。通文史,善草隶。梁初,承旨改定郊庙歌辞。有《晋书》、《东宫新记》。今存《晋书》辑本。

  • 萧赜
    萧赜 (440 年 ~ 493 年) 1 篇诗文

    即萧赜。南朝齐皇帝,字宣远,小字龙儿。高帝长子。刘宋末,任江州刺史、中军大将军。萧齐初建,立为皇太子。即位后,以旧怨诛杀散骑常侍荀伯玉、五兵尚书垣崇祖、车骑将军张敬儿等。镇压富阳唐寓之起事。重视文学、教育,立国学,以王俭领国子祭酒。又修订张斐、杜预两家律注成书。崇信佛教,不喜游宴、雕绮之事,临终嘱丧礼从简,不得烦民。在位十一年,谥武,庙号世祖。

  • 乐昌公主

    南朝陈后主妹。貌美而艳,嫁太子舍人徐德言。时陈将亡,德言计国破公主必被虏入权豪家,乃破一镜各执其半,约他日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冀可复聚。陈亡,公主为杨素所得。后德言至京师,如期遇苍头卖半镜者,德言出半镜合之,且题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得诗,悲感欲绝。杨素知之,乃召德言以公主归之,使终老。

  • 刘孝先

    南朝梁彭城安上里人。刘孝绰弟。初为武陵王萧纪主簿。随纪迁转安西将军纪室。后归梁元帝,为黄门侍郎,迁侍中。兄弟并善五言诗,见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