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会稽山阴人,字彦先。博洽善属文,尤精礼传,操行高洁,言行进止,必以礼让。举秀才,迁武康令。尝讨石冰,不受功赏。陈敏为乱,以疾辞伪命。乱平,征拜吴国内史。不就。入东晋,屡加征拜,惟为太常而已。与顾荣等拥戴晋元帝。数陈利害,言而必从,为当世儒宗。官至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卒谥穆。
北魏东魏郡肥乡人,字子盛。对策高第,举秀才。初为检校御史。为元叉所知,叉秉朝政,引为尚书殿中郎,仍御史,侍读孝明帝。叉败,元兴亦被废。节闵帝普泰初,官至安东将军、光禄大夫、领中书舍人。
西魏新蔡鲖阳人,字兴远。初仕北魏,起家四门博士,历国子助教、兼中书舍人。为宣武帝所赏,累除步兵校尉。孝明帝时出为洛州刺史,好行小惠,颇得民情。以拒萧宝夤功,封新蔡县男。代还,从尔朱天光,为大行台从事、兼吏部尚书。天光败,从贺拔岳。岳死,归宇文泰。孝武帝西迁,除御史中丞。西魏文帝时,以讪谤朝廷,赐死。
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冀州)人,生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汉族。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魏献文帝拓跋弘嫡母,魏孝文帝元宏嫡祖母。
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辽西郡公冯朗之女。 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册封为皇后;和平六年 (465年),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时值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权臣乙浑,依据祖制归政于献文帝;延兴六年(476年),献文帝暴崩,时人疑为冯太后所鸩杀。冯太后拥立孙子拓跋宏即位,成为太皇太后。二度临朝称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太和十四年九月(490年10月17日),病逝于平城,葬于永固陵,累谥“文明太后”。
北齐人。官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工画马、龙。武成帝重之,令居禁中,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时称画圣。
北齐河东闻喜人,字士言。裴谋之弟。弱冠为平原公开府墨曹,掌书记。齐文宣帝即位,转太子舍人。奏中书舍人事。坐事免官。
南朝梁河南人。少薄行。齐末为扬州西曹。遇乱居乡里。入梁投江州陈伯之,为寻阳太守。梁武帝天监元年,劝伯之叛,败奔魏。魏人欲擢用之,緭为诗讽刺魏人衣冠,出为始平太守。行猎坠马死。
南朝陈济阳考城人,字子居。蔡撙孙。博涉经传,有文词,工草隶。尚陈宣帝女信义公主。累迁尚书吏部侍郎。寻免官。陈后主时除给事黄门侍郎。以其“负地矜才”,迁晋熙王府长史,不得志。因作《小室赋》以见志。入隋,道病卒,时年四十七。
南朝陈河南阳翟人,字温理。九岁而孤,早有令誉。及长,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尚淫靡。陈文帝天嘉中,位中书侍郎。宣帝太建中,为山阴令,清正廉洁,除残去暴。旋因谮免官。去官之日,不堪自致,种蔬菜以自给。太子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令入直殿省。累迁御史中丞,有直绳之称,卒官。所制章奏杂文二百余篇,皆切事理,由是见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