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充
    王充 (27 年 ~ 97 年) 5 篇诗文

    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字仲任,汉族,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对母亲很孝顺。后来到京城,进太学学习,拜班彪为师。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王充思想虽属于道家却与先秦的老庄思想有严格的区别,虽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主张者但却与汉初王朝所标榜的“黄老之学”以及西汉末叶民间流行的道教均不同。《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

  • 扬雄
    扬雄 (公元前 53 年 ~ 18 年) 5 篇诗文

    一作杨雄,字子云,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少好学,口吃,长相平平,身高偏矮,不能剧谈,专心于潜心思考,早年倾慕司马相如,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赋,常作辞赋,名声远播,如《蜀都赋》,此赋开启了京都一派题材,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以及晋代左思《三都赋》皆受其影响。 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召为门下史。后经蜀人杨庄推荐,汉成帝命他随侍左右。公元前11年正月与成帝前往甘泉宫,作《甘泉赋》讽刺成帝铺张。十二月又作《羽猎赋》仍然以劝谏为主题。被封黄门郎,与王莽、刘歆等为同僚。公元前10年扬雄作《长杨赋》,继续对成帝铺张奢侈提出批评。 扬雄后来认为辞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仿《论语》作《法言》,模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有人笑他,于是他写了一篇《解嘲》。为了宽慰自己,又写了一篇《逐贫赋》。王莽当政,拉拢扬雄,任他为中散大夫。他写过《剧秦美新》美化王莽,但此文是主动投靠还是避祸之作,还有争论。 后在天禄阁校书,写作,进行语言学研究。曾著《方言》,叙述西汉时代各地方言,为研究古代语言的重要资料。但是因弟子刘棻牵连,有人前来逮捕扬雄,扬雄恐惧而跳楼,未死,后得免,京师谚曰:“惟寂寞,自投阁。”后召为大夫,默默无闻而终。

  • 戚夫人

    即戚姬。西汉济阴定陶人。高祖宠姬。生赵王如意。高祖欲废太子,立赵王为太子。吕后用张良计召商山四皓为太子客,竟不易太子。高祖卒,吕后酖杀赵王,囚戚夫人,断其手足,去眼熏耳,饮以哑药,置于厕所,名曰人彘。

  • 李陵
    李陵 (? ~ 公元前 74 年) 2 篇诗文

    李陵,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名将,李广之孙。初为西汉将领,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九月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十月率五千步兵为主将李广利分兵,後遭遇匈奴单于八万骑兵主力而被围于浚稽山,连战八天八夜,终因寡不敌众而投降。 由于汉武帝误听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夷其三族,母弟妻子皆被诛杀,致使李陵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他本人也因此引起争议。他的传奇经历使得他成为後世文艺作品的对象及原型。 後来单于把公主嫁给李陵,做了匈奴右校王,掌管坚昆部落。公元前89年,与远征匈奴为主将李广利分兵的商秋成带领的三万汉军打过一仗。而主将李广利孤兵深入,导致七万人马有去无回,汉朝从此再无人马远征匈奴。 汉武帝死后,汉匈和亲,李陵少时同僚霍光、上官桀当政,派人劝李陵回国,李陵"恐再辱",拒绝回大汉,遂于公元前74年老死匈奴。

  • 蔡邕
    蔡邕 (132 年 ~ 192 年) 20 篇诗文

    东汉陈留圉人,字伯喈。少博学,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灵帝时辟司徒桥玄府。任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熹平四年与堂溪典等奏定六经文字,自书于碑,使工镌刻,立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后以上书论朝政阙失,为中常侍程璜陷害,流放朔方。遇赦后,复遭宦官迫害,亡命江海十余年。董卓专权,召为祭酒,迁尚书,拜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卓诛,为司徒王允所捕,自请黥首刖足,续成汉史,不许,死狱中。有《蔡中郎集》,已佚,今存辑本。

  • 鍾会
    鍾会 (225 年 ~ 264 年) 4 篇诗文

    三国魏军事家、书法家,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市)人,字士季。出身颍川钟氏,太傅钟元常幼子、靑州刺史鍾稚叔弟。仕魏,官居要职,累拜中书侍郎,封关内侯,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从司马景王征毌丘仲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文王,破魏高贵乡公夺权之图。随平诸葛公休叛,屡出奇谋,时人比为「留侯」,拜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迁司隶校尉,预朝廷诸务,计害嵇叔夜。景元年间,力挺司马文王伐蜀,拜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伐蜀事宜。景元四年(西元二六三年),协邓士载分兵进取,亡蜀汉,拜司徒,封县侯。功成后,萌不臣之心,结蜀将姜伯约,谋據蜀自立,打压太尉邓士载。景元五年(西元二六四年)正月,以郭太后遗命之名,矫诏伐司马文王,为部将胡玄武所害,死於乱军,时年四十岁。士季才华横溢,精文赋、玄学,又工书,唐张怀瓘《书断》评「妙品」,仅次「神品」。著有《魏鍾司徒集》。

  • 枚乘
    枚乘 (? ~ 公元前 140 年) 4 篇诗文

    西汉辞赋家,字叔,临淮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善辞赋。景帝时为吴王刘濞郎中。濞欲谋反,上书谏,不纳。遂去吴至梁,为梁孝王客。吴楚七国反时,再致书劝刘濞罢兵,以此知名。后景帝召为弘农都尉,以病去官。武帝即位,以安车蒲轮徵之,年迈,死途中。有《七发》。

  • 马援
    马援 (公元前 14 年 ~ 49 年) 2 篇诗文

    马援(公元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汉光武帝时,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後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後,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後人的崇敬。後于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因梁松诬陷,死後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遣使追谥忠成。

  • 陈琳
    陈琳 (? ~ 217 年) 11 篇诗文

    东汉末广陵人,字孔璋。初为何进主簿,后依袁绍,典文章,曾为绍移书斥责曹操。绍败,归曹操,操爱其才而不究,拜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檄书,多出其手。官至门下督。为“建安七子”之一,尤擅章表书记。有《陈记室集》辑本。

  • 许慎
    许慎 (58 年 ~ 147 年) 1 篇诗文

    许慎,字树重,汉族,著名学者。汉帝国时期汝南郡召陵县(今属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 ,许慎倾尽毕生精力,从事于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说文解字》是许慎一生最经心之作,前後花费了他半生的心血。由于许慎对文字学做出了不朽贡献,後人尊称他为“字圣”。因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闻名于世界,所以研究《说文解字》的人,皆称许慎为“许君”,称《说文解字》为“许书”,称传其学为“许学”。所著除《说文解字》外,尚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今皆散佚。

  • 王褒

    西汉犍为资中人,字子渊。宣帝时,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请王褒作《中和》、《乐职》、《宣布》等诗,荐褒有轶才。为《圣主得贤臣颂》,擢为谏大夫,后遣祀益州神,死于途。褒以辞赋著称,有《甘泉宫颂》、《洞箫赋》等。

  • 班昭
    班昭 (? ~ ?) 1 篇诗文

    班昭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其后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邓太后临朝后,曾参与政事。 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其曾为班固《幽通赋》作注,见于《文选》李善注中。

  • 赵壹
    赵壹 (? ~ ?) 5 篇诗文

    东汉汉阳西县人,字元叔。耿直倨傲。灵帝光和初,举郡上计至京师,为司徒袁逢所重,名播京中。后十辟公府,并不就。善辞赋,有《刺世疾邪赋》。

  • 阮瑀
    阮瑀 (? ~ 212 年) 19 篇诗文

    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属河南开封市)人,子阮籍位列“竹林七贤”之一,孙阮咸亦是当时名士。少师从蔡邕,蔡邕称为“奇才”。汉献帝建安中,曹操徵之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后官至丞相仓曹掾属。好文学,尤善章表书记,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诗歌亦有文名,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民众底层的社会问题。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 梁鸿
    梁鸿 (? ~ ?) 4 篇诗文

    东汉扶风平陵人,字伯鸾。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娶孟光为妻,貌丑而贤,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作《五噫之歌》,以讥刺时政,章帝使人追捕,逃亡齐鲁,后至吴,为人赁舂,妻为具食,举案齐眉。闭户著书,疾困而卒。

  • 韩婴
    韩婴 (? ~ ?) 2 篇诗文

    西汉燕(今属河北)人。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王刘舜太傅。武帝时,与董仲舒辩论,不为所屈。治《诗》兼治《易》,西汉“韩诗学”的创始人,其诗语与齐、鲁大不相同,他推测《诗》之意,杂引《春秋》或古事,与经义不相比附,与周秦诸子相出入,皆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燕、赵言《诗》皆本于韩婴。赵子、淮南贲生即其高徒。赵子传蔡谊,三传形成韩诗的王学,食子学和长孙学,学徒甚多。后人认为他的《诗》学不如《易》学精深,司隶校尉盖宽饶本受《易》于孟喜,见韩《易》两好之,更从受之。

  • 庄忌
    庄忌 (公元前 188 年 ~ 公元前 105 年) 1 篇诗文

    庄忌,西汉辞赋家,会稽吴(今苏州吴县)人。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名严忌,与邹阳、枚乘等唱和,曾先后为吴王刘濞与梁孝王刘武门客,世称庄夫子。《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二十四篇,但大多不存,只留《楚辞》所收的《哀时命》一篇。

  • 徐淑
    徐淑 (? ~ ?) 2 篇诗文

    东汉桓帝时人。陇西秦嘉之妻。嘉为郡掾,以上计吏赴洛阳,淑以疾归母家,未得面别,乃为诗以赠。嘉亦以诗答。后遗书赠物以问候。淑答书报之。言辞凄丽,为后人所称道。

  • 荀悦
    荀悦 (148 年 ~ 209 年) 3 篇诗文

    荀悦(148~209),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史学家、政论家,思想家。名士荀淑之孙,司空荀爽之侄,其父荀俭早卒。 汉灵帝时期宦官专权,荀悦隐居不出。献帝时,应曹操之召,任黄门侍郎,累迁至秘书监、侍中。侍讲于献帝左右,日夕谈论,深为献帝嘉许。后奉汉献帝命以《左传》体裁为班固《汉书》作《汉纪》,写成《汉纪》30篇。建安十四年(209年)逝世,年六十二。 荀悦另著有《申鉴》5篇,抨击谶纬符瑞,反对土地兼并,主张为政者要兴农桑以养其性,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表现了他的社会政治思想。还著有《崇德》。

  • 王逸

    东汉南郡宜城人,字叔师。安帝元初中为校书郎,顺帝时为侍中。作《楚辞章句》,为《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有《王叔师集》明人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