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玄常,名功炎,以字行,浙江海宁人。杭州艺专毕业,任人民教育出版社《汉语课本》、《语文学习》杂志编辑多年,1975年退休。早年即爱好诗词。先致力于昭明《文选》,复自杜甫、韩愈而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尤喜姜夔诗词,撰《姜白石诗集笺注》。又治经学及语言音韵之学,出版著述多种。有《瓠落斋诗词钞》,未刊。
袁嘉谷,云南石屏人。字树五,号澍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1891年袁嘉谷离石屏至昆明就学于陈子潘、张竹轩,22岁入经正书院研习。1903年6月,他应经济特科试,列二等七名,复试列一等一名,授编修。1904年7月袁嘉谷赴日本考察学务、政务,著《东游日记》四卷。1905年8月回国,他任国史馆协修,并在学部编译图书局专管教科书事。1909年9月,他升任浙江提学使,1911年辛亥革命离浙归滇。1912年5月,他应蔡锷之聘任省参议员,1915年应唐继尧之聘为顾问,并修《云南丛书》。袁嘉谷在云大执教十余年。
清末湖南长沙人,原名鼎彝,别名遁公、巩黄,字力山。在长沙时务学堂学习时,参加南学会。戊戌变法后留亡日本,任《清议报》笔政。光绪二十六年赴天津联系义和团,不果,后又加入唐才常自立军,在大通起事,失败后赴日本,自此与康有为、梁启超疏远。二十八年与章太炎发起支那亡国纪念会。三十一年转道缅甸入云南,从事革命,次年病死。
徐炯,字子休,号蜕翁,四川华阳(今成都市)人。光绪癸巳举人,两上春官不售,返川办学,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曾应陕西布政使樊增祥之邀,率陕西省首批留学生赴日。由日返川,主办四川通省师范和附属小学,被选为四川教育会会长。深蓄兴邦拨乱之志,崇尚儒教,提倡国学,主张学以致用。
陈宗和,字惠卿,四川金堂县人。清末贡生。权宝鸡县篆,又任潼川分府知事。入民后曾作邓锡侯秘书,迭任平武、合川、新都等县知事。有医学著作《甘泉医案》及诗集《青门诗草》。
寇梦碧(1917-1990),名家瑞,字泰逢,天津人。曾任天津崇化学会讲师,梦碧词社社长、天津市文史馆特约馆员、天津诗词社社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有《夕秀词》、《六合小溷杂诗》。
郭贵瑄,字麾霆,又名风惠(1897一1973),号堞庐,河间郭家村乡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绥远、察哈尔省教育厅厅长,河北省立第三中学校长、冀察政务委员会秘书长及北平市教育局局长等职。先生能诗,擅书法,精国画,著有《风惠楼诗剩》及《郭风惠书画选》,誉满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