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浙江钱塘人,字元称。诸生。有《吟窗涉趣窥豹录》。
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初字元发,改字虞尊,别号隐厚。高斗枢子。少负才名。清顺治二年,偕钱肃乐起义兵于鄞。明鲁王授兵部员外郎。翌年,被清吏所捕。康熙四年出狱,隐居著书而终。有《雪交亭集》、《敬止录》、《礼贯》,辑有《甬上正气录》。
区次颜,字德舆。南海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一五四九)举人。初授新蔡教谕,擢广西北流县令,迁养利知州。未几以丁忧归。结庐粤秀山读书凡二十年,人罕靓其面。著有《宁野堂稿》。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六有传。
明湖广京山人,字伯宗。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刑部郎中。董传策、张翀、吴时来疏劾严嵩父子不法,嵩欲杀三人。岱力言于刑部尚书郑晓,得减轻戍边。岱又为资装送之出郊,嵩父子深恨之。岱竟以此出为景王府长史。曾纂辑明开国以来用兵史事,成《鸿猷录》。工诗,为李攀龙等后七子之前茅,有《西曹集》。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叔平,号包山子。诸生。工写生与山水。
明扬州府海门人,字来凤。正德十二年进士。授编修。以谏武宗南巡被杖。嘉靖中,官至礼部右侍郎。有《东洲集》。
明扬州府江都人,一名君弼,字无从。诸生。好结纳贤豪长者,颇有声名。工诗。卒年七十余。有《正始堂集》。
区应槐,字继叶,号蓼莪。番禺人。事见明张乔《莲香集》卷二。
明末清初广东新会人,字望公。工诗画,善草书。明亡后与陈子升、王邦畿有偕隐之约。晚年画益进,能于月下作画,朱彝尊甚称之。有《独善堂集》。
马捷,字瑞申,号景冲。南海人。事见明张乔《莲香集》卷二。
明河南钧州人,字负图。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为领台事之王文、王翱所倚重,历按山西、湖广。迁福建按察使,镇守中官惮之,有所收敛。成化初,巡抚陕西,助总督项忠镇压满四起事。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十四年,陈铖在辽东以掩杀冒功激变。文升驰往宣玺书抚慰,事得平息。后为中官汪直所陷,谪戍重庆卫。直败,再起巡抚辽东。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初任兵部尚书,严核诸将,罢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在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功在边塞。十五年任吏部尚书。孝宗死,承遗诏汰传奉官多人。正德二年,以朝政移于中官刘瑾,连疏求去,归。卒后逾年,起义军赵燧部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而去。刘瑾败后,追谥端肃。有诗集、奏议。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象孙。陆之箕弟。贡生,官景宁教谕。有《南门续集》。
明苏州府长洲人,初名灼,字子玄,号天池山人,又号清痴叟。陆粲弟。诸生。十九岁作《王仙客无双传奇》(即《明珠记》),自选伶人演出。性豪荡不羁,日夜与客剧饮歌呼。喜游,足迹遍南北。有《冶城客论》、《太山稿》及传奇《南西厢》、《怀香记》。
区怀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任太学考通判。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选,以内艰回籍,后授翰林院孔目。归卧云石,学赤松游,日以赓和撰述为事。著有《玄超堂藏稿》、《击筑吟》诸集。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马梦吉,字一甫,一字长惺。南海人。明神宗万历十年(一五八二)举人。任河南荥阳县教谕。擢成均,历刑部郎中,出守福建兴化县。秉性鲠直,忤当道罢归。卒年六十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八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