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州路湖口人,字叔高。常在庐山林木间读书,称之为木斋。文宗至顺间,由艺文监修书借授进贤邬子寨巡检,辟闽海帅司掾,调将乐县主簿,迁南安县。
元建德淳安人,字以愚。方逢辰曾孙。文宗至顺二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撰后妃功臣诸传。调杭州判官,除江西行省员外郎。明初,隐居不出。有《春秋集释》、《愚泉诗稿》。
元明间福建莆田人,字时举。通《春秋》、《诗》、《书》三经。元至正末以隐逸荐不起,授北溪书院山长、泉州路教授,俱不赴。洪武初荐充兴化训导,师范甚端。坐事被逮,义不受辱,乃辞孔庙先祠,投井而死。有《莆阳人物志》、《方壶集》。
元东平人,字肯堂。少颖悟,学问渊博,文章典雅,弱冠以词赋中选,为东平行台掌书记。世祖至元十一年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草诏责南宋,称帝意。成宗时为侍讲学士。武宗即位,拜翰林学士承旨。未几卒。先后历事三朝,熟习台阁典章,凡祖宗谥册册文皆为构所撰定。朝廷每有大议亦必咨访。身居清要,有名于时。
元真定人,字彦博。王通孙。世祖至元十三年由王磐推荐出仕。至元二十四年任监察御史。成宗初上书论时政皆得允行。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参修国史。奉诏与宗正、御史同阅狱,所判允当,拜刑部尚书。武宗至大时仁宗在东宫知约之能,擢为太子詹事丞,用以自辅。及仁宗即位,约多所匡正。英宗时以集贤殿大学士致仕。后又奉诏与中书丞修订国初以来律令,名《大元通制》,颁行天下。有《史论》、《高丽志》、《潜丘稿》等。
元大名人,字伯益。游京师,被荐为符宝典书,仕至翰林应奉。
元杭州人,字眉叟,号玄览,又号溪月。道士陈义高弟子。世祖至元二十五年提举杭州开元宫事。历主杭之佑圣观、玉隆万寿宫。仁宗延祐初授弘文辅道粹德真人,领杭州路道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