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子聃
    郑子聃 (1126 年 ~ 1180 年) 2 篇诗文

    金大定府人,字景纯。海陵天德三年进士。调翼城丞。颇以才望自负。累官侍讲,兼修国史。英俊有直气,其为文亦然。平生所著诗文达二千余篇。

  • 郑贺
    郑贺 (? ~ ?) 1 篇诗文

    贺字庆父,诸暨人。幼出家,晚归宗。

  • 刘仁本

    元台州黄岩人,一作天台人,字德元。元末进士乙科。学问淹雅,工吟咏,有称于时。历官温州路总管、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入方国珍幕,参预谋议,欲借其力以图兴复。国珍海运输粟于元,实仁本司其事。国珍败,仁本为明兵所擒,明太祖数其罪,鞭背溃烂死。有《羽庭集》。

  • 刘应雄

    这个人很神秘,什么也没留下

  • 刘彦章

    这个人很神秘,什么也没留下

  • 潘时雍

    明浙江钱塘人,号灌园生。性简淡,力学,能诗善书。隐居不仕。

  • 刘永之

    元临江清江人,字仲修,号山阴道士。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工诗文,善书法。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听辞归。有《山阴集》。

  • 赵光国

    这个人很神秘,什么也没留下

  • 邓文原
    邓文原 (1259 年 ~ 1328 年) 121 篇诗文

    元绵州人,徙钱塘,字善之,一字匪石。博学工古文。世祖时辟为杭州路儒学正,调崇德州教授,擢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累迁翰林待制,出佥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鞫狱明敏。英宗至治间,召为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泰定帝时,召拜翰林侍讲学士、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均以疾辞。为人内严而外恕,家贫而行廉。有后人所辑《巴西集》。

  • 刘元
    刘元 (? ~ ?) 1 篇诗文

    元蓟州宝坻人,字秉元。始为道士,善塑像。至元间又从尼泊尔人阿尼哥学习,所塑西天梵相,亦称绝艺。塑上都、大都各寺佛像,皆神思妙合,天下称之。上都之三皇像尤为精美。累官昭文馆大学士、秘书卿。

  • 赵偕
    赵偕 (? ~ ?) 8 篇诗文

    元庆元慈溪人,字子永。宋宗室之后,故不仕,隐居大宝山。学宗杨简,以静虚为尚,学者称宝峰先生。慈溪令执经请业,行弟子礼,偕以治民事宜告之。方国珍据浙东,逼偕出仕,不从。有《宝峰集》,或称《宝云堂集》。

  • 郑婉娥鬼

    这个人很神秘,什么也没留下

  • 刘涣

    姓亦作镏。元明间浙江山阴人,祖籍洛阳。通《毛诗》。元顺帝至正间,御史奥林荐为三茅书院山长,道艰不赴。老以诗酒自娱。

  • 潘纯

    元庐州合肥人,字子素。风度高远。壮游京师,名公卿争相延致。尝著《辊卦》,以讽当世。文宗欲捕治之,乃亡走江湖间。后为行台御史纳璘子安安所杀。有《子素集》。

  • 刘闻
    刘闻 (? ~ ?) 8 篇诗文

    元吉安安福人,字文廷。少习《春秋》,受知于欧阳玄。文宗至顺元年进士,授临江录事,有善政。迁国子助教,进太常博士。顺帝至正初为翰林编修,与修《宋史》成,进修撰,出知沔阳府。有《春秋通旨》、《容窗集》。

  • 赵鸾鸾

    赵鸾鸾,平康名妓也。

  • 赵次进

    这个人很神秘,什么也没留下

  • 邓仕均

    这个人很神秘,什么也没留下

  • 郑禧
    郑禧 (? ~ ?) 5 篇诗文

    元平江路人,字熙之。师法董源,善画山水,用墨清润可爱。墨竹禽鸟,学赵孟頫。

  • 刘氏
    刘氏 (? ~ ?) 2 篇诗文

    刘氏,莆阳(今福建莆田)人(《永乐大典》卷二六○四)。据所录诗,南宋初年已五十。今录诗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