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十一,名未详,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镜川杨氏之祖。宋亡,隐居不出,作《咏史》诗以自见。子孙守其训,有“镜川之杨,执义不仕”之称。事见《甬上耆旧诗》卷二。今录诗五首。
黄铸,字亦颜(《绝妙好词笺》作晞颜),号乙山,邵武(今属福建)人。登进士。理宗朝知柳州。有《玉签诗》一卷(《宋史·艺文志》六),已佚。事见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八。
宋江陵人,字梦锡。第进士。尝知广州,以事罢。才华清隽,尤工四六文。有《客亭类稿》。
宋洪州分宁人,字元明,号寅庵。黄庶子,黄庭坚兄。哲宗绍圣间知萍乡县,不用威猛之政,以仁慈称。
杨契,字子宽(《南宋馆阁录》卷七),代州崞县(今山西原平东北)人。存中子。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擢国子监主簿。十九年,知大宗正丞。二十二年,直秘阁。二十五年,为驾部员外郎。二十七年,试秘书少监,迁宗正少卿。二十九年,权工部侍郎,奉祠提举祐神观。三十二年,知舒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一五九、一六三、一七○、一七六、一八一、一九九)。谥惠懿(《攻愧集》卷四九《杨惠懿公覆谥议》)。今录诗二首。
杨迈,郫县(今属四川)人(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的作剑州人)。仁宗嘉祐中举进士(同上书)。官至左朝议大夫、直秘阁,主管环庆路经略安抚司公事(《全蜀艺文志》卷五五《杨氏族谱》)。
宋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庭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等。尝知乐平县,兴学校,教生徒,邑内夜无盗警,路不拾遗。光宗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遗书》等。
黄蛾,罗源(今属福建)人。早慧,年十五御前吟新月诗(清道光《罗源县志》卷三○)。
杨子方,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三之八)。曾知涪州(《舆地纪胜》卷一七四)。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于知汉州任以事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二○)。
黄廷璹(生卒事迹均不详),号双溪。宋朝文人,《全宋词》收录其《解连环》(乍寒帘幕)等6首。
杨绛,字伯深,眉山(今属四川)人。孝宗乾道六年(一一七○)以布衣上书,补广州文学参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二之一○)。淳熙五年(一一七八),知兴州(同上书瑞异二之三七)。今录诗二首。
杨适,字时可,棣州(今山东惠民)人。年十八登进士第。徽宗宣和间为比部员外郎。今录诗五首。
?—926?郡望弘农(今河南灵宝)。五代晋昭义节度使李嗣昭之妻。善积聚,致家财百万。李嗣昭为后梁围困经年,多赖其助军用。封弘农郡君。天祐十九年(922),李嗣昭战死,遂携诸子家于晋阳。后唐庄宗同光六年(923),携银数十万两至洛阳,赂释其子李继韬之罪。明宗天成初年卒。事迹见《旧五代史》中之《李嗣昭传》、《李继忠传》。《山右金石记》卷九存其诗1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杨璇,字子平,盐官(今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有谨独之操,与里人施德操、张九成号三先生。事见《咸淳临安志》卷二七、六七。今录诗三首。
宋建州建安人,字子厚,号榖城。师事刘子翚,与朱熹为同门友。子翚殁,与朱熹雠校遗文以传。有《榖城集》。
杨凯,字舜举(《成都文类》误署杜舜举,今据《全蜀艺文志》卷一九),成都(今属四川)人。与冯时行同游梅林。事见《成都文类》卷一一。
宋隆州仁寿人,字彬甫。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累迁礼部郎官。三十年使金,还奏所见,申言战备。金兵入寇,受命犒师,临危督战,获采石大捷。出为川陕宣谕使,与大将吴麟共谋进取,收复陕西数处州郡。屡反对和议,多未见纳。孝宗乾道元年任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旋复出为四川宣抚使。五年,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八年,拜左丞相兼枢密使。后再宣抚四川,病卒。平生出将入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所荐胡铨、周必大等,均一代名臣。谥忠肃。尝注《唐书》、《五代史》藏于家,另有《经筵春秋讲义》及诗文等。
宋宁国人,字寿老。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绩溪令,饮食服用,悉取给于家。累迁监察徇史,排击贵近,朝纪肃然。光宗绍熙五年知湖州,推行荒政,全活甚众。宁宗庆元六年以太常少卿使金。嘉泰间,官至兵部侍郎,奉祠卒。工诗古文。有《尊白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