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掞,字才孺(《墨庄漫录》卷六)。太宗五世孙。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赠普州平阳侯(《宋会要辑稿》帝系三之三○)。
赵必常,太宗十世孙(《宋史·宗室世系》一七)。贡补进士(《历朝上虞诗集》卷三)。
赵知章,神宗元丰中为宁海军节度推官(《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六)。
赵善赣,太宗七世孙,不苛子(《宋史·宗室世系》九)。
蒋思恭,男,中国汉族人,著有《水调歌头》(寿张运使)、《水调歌头》。
蔡若水,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乾隆《晋江县志》卷八。)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知建昌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六之五)。
赵汝淳,字子野,号静斋,昆山(今属江苏)人。太宗八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二二)。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进士(明嘉靖《昆山县志》卷六)。历知清江县(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五),通判临安府(《咸淳临安志》卷五○)。今录诗十首。
赵必蒸,初名湘,字进伯,号宗谕,别号南谷老人。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宋宗室。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与子孙同举进士。知嘉兴府。事见清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四、七。今录诗六首。
赵希㯝,字谊父,太祖九世孙(《宋史·宗室世系》七)。理宗宝庆间有诗名,与李龏相倡和。有《抱拙小稿》一卷。事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一九。 赵希㯝诗,以毛晋汲古阁影宋《六十家集》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之《江湖小集》及《两宋名贤小集》(简称江湖集、名贤集)。
赵肃远,茗屿子。与卢祖皋(申之)有唱和(《东瓯诗存》卷七)。今录诗七首。
刘大方,维州昌都(今四川理县)人。曾因罪流放海上,后回故里。事见《青琐高议》别集卷七。今录诗三首。
赵善䚮,号复斋(《洞霄诗集》卷三),太宗七世孙(《宋史·宗室世系》一○)。今录诗二首
赵载,字子厚,梓潼(今属四川)人。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三)。为怀安军教授。事见民国《金堂县续志》卷九。
郑滋,字德象,福州(今属福建)人。徽宗大观初临晋县主簿(《宋诗纪事》卷三八引《王官谷集》)。政和六年(一一一六)提举江南西路学事(《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的九)。宣和六年(一一二四)以开封府少尹充贡举参详官(同上书选举二○之三)。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知湖州,改苏州。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二二)试兵部侍郎,兼权吏部、刑部侍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八、六六、七二)。十七再知苏州。十八年改建康。十九年卒(同上书卷一五九)。事见明《姑苏志》卷三。
刘希真,徽宗政和中官江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四五)。
刘玄英,字宗成,号海蟾子,初名操,字昭远,入道后改名,燕地广陵(今山西广灵)人。事见《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