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怡,四川潼川(今四川三台)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一)。今录诗十首。
杨梦信,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炎正从弟。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进士。累官国子监丞。理宗绍定六年(一二三三),出知兴化军。事见《诚斋集》卷七六《静庵记》,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有传。今录诗二首。
黄应龙,学者称壁林先生,南城(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进士。宝祐中知衡山县(明嘉靖《衡州府志》卷一)。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知台州(民国《台州府志》卷九)。有《壁林文集》十四卷,已佚。清同治《南城县志》卷八之一有传。
黄荐可,字宋翰,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尝为户部郎官,直学士院。历知梅惠二州,终朝议大夫。事见《淳熙三山志》卷二七、明嘉靖《福宁州志》卷八)。
黄燮,闽清(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
杨承祖,字庆袭,漳州龙溪(今福建漳州龙海市)人。汝南孙。以祖荫入仕,调邕州司理参军,再调循州推官。宁宗嘉泰四年(一二○四),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三)。复通判循州,摄知惠州。嘉定间知新州(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一六)。十五年,由知梅州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三一)。归作归耕亭,日游其间。明嘉靖《龙溪县志》卷八有传。今录诗四首。
黄然,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孙(《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三)。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以右儒林郎为删定官(《宋会要辑稿》刑法一之四二)。二十二年,迁军器监丞(同上书食货一七之四○)。二十五年,为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九)。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右朝请郎权知台州(《嘉定赤城志》卷九)。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因事降两官(《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之一五)。
杨幼舆,吉水(今属江西)人。万里幼子。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官慈利税监(《诚斋集》卷三九《送幼舆子之官慈利监税》)。嘉定十年(一二一七)权知融州(清乾隆《柳州府志》卷二○)。今录诗二首。
杨符,字信祖。有《杨信祖集》一卷,已佚(《直斋书录解题》卷二○)。
宋洛阳人,字正叔。第进士。知荥河县,有治声。元昊归款,建中白府请筑安定、黑水八堡以控东道。夏人果来,闻有备,不敢入。历夔路、淮南、京西转运使,累迁陕西都转运使,知广州、江宁、成德军,以正议大夫致仕。
蒲瀛字大受,号漫叟,四川阆中人。宋朝诗人。主要生活在宋徽宗、高宗年间。其父官至中奉大夫,详情暂不可考。蒲瀛是其长子,有弟二人,名大观、大渊。蒲瀛与郭印、莫将、何耕雅善,工诗、能词,宗法苏轼。著有《蒲氏漫斋录》(即《漫斋语录》)。
宋隆州仁寿人,字齐年。虞允文父。徽宗政和五年进士。任潼川路转运判官,例多重征,祺悉蠲放。每谓“法无重征,例不可坏法”。
蒙与义,生平不详,其臞庵诗入《吴郡志》,或为孝宗淳熙时人。
福州运判,失其名,神宗熙宁初与程师孟、张徽等同游宿猿洞(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三九)。
楚娘,建昌妓,后归三山林茂叔(《宋诗纪事》卷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