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泉州晋江人,字仲珍。傅伯成子。宁宗庆元间进士。嘉定三年,以宣教郎知崇安县,审狱明察,又增筑旧堤,创均惠仓,广学田,立义冢,颇有惠政。历知漳州、抚州,以都官郎中召,未至卒。
许醇,英宗治平间知江油县(《方舆胜览》卷七○)。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官熙州管勾机宜文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
宋兴化军仙游人,字少阳。孝宗乾道五年进士。知归善县,县尉捕民指为盗,赂郡守而成狱,巽验非实,格不行。迁秘书郎,历知滁州、漳州,为官清廉,人称耐贫先生。
傅諴,字友叔,仙游(今属福建)人。诚弟。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通判无为军,召监六部门,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除宗正寺簿,旋擢淮西转运使。召为司封郎中,使金归,卒。事见明弘治《兴化府志》卷四○《傅诚传》。今录诗二首。
宋遂州遂宁人,字伯成,一作字伯寿。仁宗皇祐间进士。励志为学,尝从周敦颐于合州。官至知汉州。列名元祐党籍。
宋孟州济源人,字勤道。傅察次子。以父荫补承务郎。高宗绍兴中监泉州市舶务,力去宿弊。后番商为贪吏所困,号泣思之。除提举福建市舶,民举手相贺。知潮州,招降海寇,籍为水军。孝宗乾道九年,官至直宝文阁、江南西路计度转运副使。
绍兴道人,高宗绍兴间曾游南康。事见《夷坚志·乙志》卷三。
宋睢州襄邑人,寓居衡阳,字介之。师事魏了翁。理宗端平三年以荐补官,为衡州户掾。有《东溪诗稿》。
许式,字叔矜,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吴郡志》卷二八)。曾以祠部郎中知南昌(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官终转运使(明洪武《苏州府志》卷一三)。
许开,字仲启,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淳熙十年(一一八三)又试教官科(明万历《丹徒县志》卷三)。宁宗庆元四年(一一九八)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开禧元年(一二○五),权知临江军(《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之一○三)。嘉定元年(一二○八),为江东提刑(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九)。有《志隐类稿》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录诗四首。
宋兴化军仙游人。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徽宗崇宁初入为校书郎。蔡京以州里之旧,擢监察御史,倚为腹心。凡所建请,悉受京旨。除殿中监,拜御史中丞。徽宗以其言论失当,命罚金,降职兵部侍郎,且欲逐之,而京庇护甚力。后二年卒。
宋孟州济源人,字安道。傅察子。父死于金,从母徙居晋江。以荫补承务郎。为福建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使者李公懋,刚介好面折僚吏,独屈意待自得,委以讼牒。历知兴化军、漳州,所至有声绩。淳熙九年在福建转运司任。有《至乐斋集》。
许操,徽宗宣和中通判平江府,七年(一一二五),权知府事(清光绪《苏州府志》卷五二)。
鱼肉和尚,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有诗。事见《夷坚志·丙志》卷一六。
宋越州山阴人,字子骏,号樵风。傅墨卿从弟。徽宗政和五年进士。为考功员外郎兼太子舍人,因不从方士林灵素授符箓被谮,出为蒲圻县丞。高宗初,除直龙图阁、知越州,徙知婺州。召拜秘书少监,寻权户部侍郎。官至中书舍人、给事中。有《樵风溪堂集》、《夏小正戴氏传》。
许当,字当时,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庆历三年(一○四三),以承奉郎知古田县(清乾隆《古田县志》卷五),迁知兴化军(乾隆《晋江县志》卷一二)。神宗熙宁间,知漳、建、汀州(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四、二五、二六)。与欧阳修、梅尧臣互有唱和(《晋江县志》)。今录诗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