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衢州人,字德夫,号方山。理宗绍定二年进士。为著作佐郎、假司马光五规之名,条上时弊,词旨切直。宝祐四年,迁礼部侍郎、同签书枢密院事。与丁大全俱用事,为言者论罢。后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提举洞霄宫,褫职罢祠。度宗咸淳三年,追夺执政恩数,送信州居住,卒于家。
马彝,仁宗康定元年(一○四○)为司勋员外郎。事见《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二五。
高彦竹,号野泉,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与理宗绍定间画院待诏胡彦龙有交(《东瓯诗存》卷九)。今录诗二首。
宋宿州蕲人,字会之。举进士。为嘉兴县主簿。累迁通判泗州,时诏定淮南场茶法,觌陈说利害,不报。为京西转运使,徙益州,多所建白。坐事贬通判杭州,徙知福州。后迁右谏议大夫、河东都转运使。进给事中、知单州,卒。
高晫,字元中,号苍岩,襄陵人。顺治戊戌进士,历官苏州知府。有《滇游草》、《新安近咏》等集。
马文斌,敦煌(今属甘肃)人。太祖开宝三年(九七○)前后为沙州归义军节度押衙知司书手(敦煌遗书斯坦因二九七三)。同年正月,与比丘福惠等约同于莫窟结社造窟(斯坦因三五四○)。
马贤良,名不详。贤良为读书人的敬称,辽国人。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宋郭药师、杨可世等率兵袭破辽燕京,曾在军前献诗。
陆傅,字岩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游叔祖。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为真定府学教授(《苏魏公文集》卷五九《国子博士陆君墓志铭》)。哲宗元祐中为杭州转运司属官(《家世旧闻》卷上),元祐末佥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厅公事(《陶山集》卷一六《边氏夫人行状》)。徽宗建中靖国间知明州。大观间知宣州,复知明州(清嘉庆《宁国府志》卷二)。约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年(一一五○),年九十(《嘉泰会稽志》卷一一)。
商倚,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哲宗元祐中官太学博士。绍圣四年(一○九七)通判保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为殿中侍御史。崇宁三年(一一○四)入党籍。事见《元祐党人传》卷六。今录诗十八首。
高之美,曾知仙溪县(《仙溪志》卷四)。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为行在杂买务杂卖场提輨官,寻致仕(《宋中兴行在杂买务杂卖场提輨官题名》)。
高遁翁,失其名。清康熙时高士奇辑高翥《菊涧集》,附其诗入集中(《菊涧集》高士奇序)。今录诗七首。
高祖之,鄞(今浙江宁波)人。琼七世孙。为高元之兄弟行,与傅伯成同时。事见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二《高元之传》、《宋诗纪事补遗》卷五三。
国子监生,失名。宁宗开禧末曾题诗韩侂胄旧第。事见《白獭髓》。今录诗二首。
宋庐州合肥人,字叔明。第进士。初为大理评事。知濮、福、饶三州,颇有治行。真宗时为西川转运副使,历知潭、升、广、虔、洪、杭、庐、江陵、江宁等州府。仁宗时累迁工部尚书,知亳州、江宁府,以太子少保致仕。有智略,敏于政事,然无廉称。卒谥忠肃。
高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镈子,衡兄。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父子同游碧落洞并题诗(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为添差发运使。政和六年(一一一六),除直秘阁。宣和六年(一一二四),以朝请大夫、直秘阁为参详官。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徽猷阁待制知平阳府。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落职降两官。三年,复徽猷阁待制,知洪州。四年,知鄂州,兼本路安抚使。绍兴元年(一一三一),知抚州。二年,落职,与宫观。事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之一五、四二之三四、七○之四、方域八之二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二四、二六、三三、三七等。
马世德(生卒年不详),字元臣,西域雍古人,也里可温;家族入居中原,占籍浚仪(今河南开封)。马祖常从弟,登进士第,授翰林应奉,历枢密都事、中书检校,除淮西宪佥,官至刑部尚书。《元诗选·癸集》存诗三首(分见于丁集、癸集上)。生平事迹见《元诗选·癸集》丁集小传、《元西域人华化考》卷四。
宋人。理宗淳祐十年累官知襄阳,固守十年之久,屡蒙奖谕。景定元年徙知江陵,移庐州。度宗咸淳间官至湖北制置使守江陵。恭帝德祐元年降元。
高选,字德举,馀姚(今属浙江)人,翥父。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累官武当军节度推官。事见《菊涧集·原序)。有《江村遗稿》一卷,仅存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