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叔与

    李叔与,号山窗,螺川(今福建福州)人。曾出仕,与杨至质(休文)同时。事见有关诗中自述。今录诗二十二首。

  • 李山节

    李山节,汾州(今山西汾阳)人。理宗端平中朱复之使北,偕之归宋。初为乡郡节制司干官,后官浙西通判。事见《山房随笔》。

  • 李彭

    宋南康军建昌人,字商老。李常从孙。博览强记,诗文富赡宏博,锤炼精研,颇多警句,名列江西诗派。与苏轼、张耒等相酬唱,与苏庠齐名,时称“苏李”。又工书,兼熔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法于一体。有《日涉园集》。

  • 吴安持

    吴安持,浦城(今属福建)人。王安石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三)。神宗熙宁七年(一○七四),为太子中允(同上书卷二五五)。元丰八年(一○八五),知滑州,旋知苏州(同上书卷三五四、三八七)。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为都水使者(同上书卷四一七)。后迁工部侍郎,终天章阁待制(《宋史》卷三一二《吴充传》)。今录诗二首。

  • 吴致尧

    宋润州丹阳人,字恪文,又字圣任。徽宗政和二年进士。除安化令,以事忤当路去官,因屏居衡麓。工诗,擅长集句。有《归愚集》。

  • 吕生
    吕生 (? ~ 1176 年) 1 篇诗文

    吕生,传为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乞食永丰。孝宗淳熙三年卒(明嘉靖《永丰县志》卷四)。

  • 李团湖

    这个人很神秘,什么也没留下

  • 李叔达

    李叔达,字颖士(《前贤小集拾遗》卷四)。

  • 李畋
    李畋 (? ~ ?) 7 篇诗文

    宋成都华阳人,字渭父,一作渭卿,自号谷子。太宗淳化三年进士。以学行为乡里所称。甚得张咏器重。累官知荥州。神宗熙宁中致仕。卒年八十七,一作九十。有《孔子弟子传赞》、《道德经疏》、《张乖崖语录》、《谷子》及歌诗杂文。

  • 吴师正

    吴师正,哲宗元祐中为天台令(清康熙《天台县志》卷三)。

  • 吴资
    吴资 (? ~ ?) 3 篇诗文

    生平无考。《舆地纪胜》卷四五《庐州》与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卷六、卷一一收其《合肥怀古》诗3则,疑皆为一首诗之残文,《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 李才
    李才 (? ~ ?) 1 篇诗文

    李才,字仲甫,莆田(今属福建)人(《莲堂诗话》卷上)。即黄庭坚所称李才甫。黄庭坚曾于太和舟中获其诗,有和作,并有《和李才甫先辈快阁五首》(《山谷外集诗注》卷一一)。年辈当早于黄庭坚,姑系于此。

  • 吕由庚

    吕由庚,开封(今属河南)人。诲子(《宋史》卷三二一《吕诲传》)。神宗元丰中由瀛州防禦推官知陵川县(《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二引《荆州府志》)。哲宗元祐初为太常太祝(《东坡先生全集》卷三九《吕由庚太常寺太祝》)。

  • 宋自道

    宋婺州金华人,字吉甫,号兰室。宋甡次子。承父学。刘克庄尝跋其《和陶诗》,称其自少至老,足不出闾巷,有久幽不改之操。

  • 李祐孙

    李祐孙,衡州(今湖南衡阳)人。理宗宝祐三年(一二五五),叔父芾为湖南安抚司幕官,曾侍行。事见《宋史》卷四五○《李芾传》、《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三。今录诗二首。

  • 李夷行

    李夷行,字炳大(《过庭录》),号易初(《鸡肋集》卷三二《李夷行易初赞》)。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为鄜延路经略使勾当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五)。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提举熙河兰会路弓箭手(同上书卷五○六)。徽宗崇宁初,为都水监丞。三年,入元祐党籍,寻知泗州(《元祐党人传》卷八)。大观中,知赵州(明隆庆《赵州志》卷六)。

  • 李受
    李受 (? ~ ?) 1 篇诗文

    李受,字益之,长沙浏阳(今属湖南)人,一说德化(今江西九江)人(《江西通志》卷九二)。英宗治平中官右谏议大夫、天章阁待制兼侍读。神宗即位,拜刑部侍郎致仕。卒年八十。事见《宋史》卷三一○《李柬之传》。

  • 李揆

    李揆,字起宗,浏阳(今属湖南)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授宁远尉(清嘉庆《宁远县志》卷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知上高县。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为国子司业、起居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四年,擢中书舍人兼实录院同修撰。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九、清同治《上高县志》卷七。今录诗八首。

  • 吕仲甫

    吕仲甫,字穆仲,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蒙正孙。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提点河北东路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八)。哲宗元符元年(一○九八)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副使,改知荆南(同上书卷四九三、五○○)。三年,由权户部侍郎为集贤殿修撰、知应天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一)。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由知邓州徙知海州(《宋史·食货志》上六)。今录诗二首。

  • 吴师孟
    吴师孟 (1021 年 ~ 1110 年) 15 篇诗文

    宋成都人,字醇翁。第进士。累迁凤州别驾。王安石当国,擢为梓州路提举常平。上疏力言新法不便,宁愿罢归故官。后知蜀州,又论茶法害民,遂谢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