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必达,字材卿,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进士。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特科状元。五年,为建康府教授(《景定建康志》卷二八)。七年,擢尚书礼部架阁,累迁给事中。清嘉庆《道州志》卷八有传。
宋成都双流人,字积之,改字深之。宋若水子。从朱熹学。以父任入官。为龙游令。宁宗开禧二年,吴曦降金,辞官去。曦平,进秩知什邡县。累迁知雅州,因抚夷有功,进知嘉定府,卒于官。
吴语溪,名不详。度宗咸淳九年(一二七三)与熊鉌(退斋)同领乡荐。
宋随州随县人,祖籍开封,字祥甫。淳祐元年进士。开庆初主管两淮制置司事,屡败蒙古江淮大都督李璮。度宗咸淳间,以督师援襄阳无功罢官,旋复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恭帝德祐元年,固守扬州,抵抗元军,加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二年,守临安,城陷,苦战拒降,后突围东入海,至泰州被俘,遇害于扬州。
吴误,号自然子、高盖山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游西湖渔庄,撰有《渔庄邂逅录》一卷。又有《丹房须知》、《指归集》等。事见《渔庄邂逅录》卷首自序。今录诗三首。
李乔木,字楹础,汴梁(今河南开封)人。高宗建炎间进士。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兵部尚书。绍兴中因忤秦桧谪岭南。后复职,卒于官。事见《粤东诗海》卷五。今录诗二首。
宋之瑞,字伯嘉,号樵隐(《天台续集别编》卷五),天台(今属浙江)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乾道八年(一一七二)为江阴军教授(明嘉靖《江阴县志》卷一二)。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除宗正寺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一之三八)。十五年,为秘书丞。十六年,都大提点坑冶铸钱。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使金(同上书职官五一之三七)。历枢密院检详文字、大理少卿,出提举福建常平、提点刑狱。宁宗庆元二年(一○九六)为秘书少监,迁中书舍人,兼实录院同修撰。五年,知宁国府,徙知泉州(清康熙《宁国府志》卷九)、江陵府。嘉定初,以龙图阁待制致仕(《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三七)。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九。今录诗三首。
宋青州北海人,字挺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师穆修,受《易》,得其传,再授邵雍。曾为泽州签署判官,泽人刘羲叟从受历法,世称羲叟历法。官终殿中丞。
宋扬州江都人,字德劭,号檗庵居士。少负隽才,耻从进士举。后流寓四明,师宏智禅师。有《檗庵居士集》。
宋洺州肥乡人,字太初。李炳子。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累除右补阙、知制诰。淳化二年拜参知政事。罢知河南府,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真宗即位,复参知政事。咸平初加平章事、监修国史,累加尚书右仆射。为相恪守条制,反对任用浮薄喜事者,常以四方艰难奏闻,戒帝侈心,时称“圣相”。
宋江阴人,字长卿。孝宗乾道五年进士。官湖南运幕。时陈傅良为转运使。讲学岳麓书院,汉英标毋自欺之旨,大为傅良所重。以荐知繁昌,通判滁州,有政绩。累迁大理丞。宁宗嘉定元年除大宗正丞,权兵部郎。为史弥远所忌,罢官奉祠归。有《归休集》。
宋建宁府崇安人,字景温,号肯堂。宁宗开禧元年进士。为汀州、雷州教授。每以才高见嫉。自雷阳分教归,养晦十余年。出调湖南幕属而卒。工诗文,赵汝腾极称其才。有《肯堂集》。
吕三馀,号雪屋,为陈世崇师辈。事见《随隐漫录》卷三。
宋钱塘人,字傅朋,号练塘。吴师礼子。高宗绍兴中尝知信州。工书,尤善杂书游丝书,所题扁额碑铭,均极佳,时人甚重其字,高宗亦极称赞之。
宋习之,乐清(今属浙江)人。晋之弟,少兄四十岁(《攻愧集》卷一○九《朝散郎致仕宋君墓志铭》)。
李秀兰 生卒年不详。宋代女词人,《全宋词》收录一首《减字木兰花·自从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