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年、籍贯俱不详。玄宗开元间登进士第。《全唐诗》存诗1首。
一作张瑛,误。女诗人。生平无考。《全唐诗》存张琰诗3首、断句4,其中《春词二首》出《又玄集》卷下、《才调集》卷一〇;《铜雀台》一首出《文苑英华》卷二〇四、《乐府诗集》卷三一;残句皆出《吟窗杂录》卷三〇。
唐人。德宗建中中进士。又应万言试登科。贞元二十年,自秘书省正字入为翰林学士。宪宗元和中,自前湖州长史授都水使者。穆宗长庆间,自工部员外郎出为衢州刺史。敬宗宝历中,自屯田郎中,拜睦州刺史。能诗,与白居易、元稹为友。
生卒年不详。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早年曾寓家南徐(今江苏镇江)。德宗建中二年(781)登进士第。宪宗元和二年(807)西川节度使武元衡辟为支度判官。后入朝为起居舍人。武元衡有《赠别崔起居》诗。不久迁礼部员外郎。七年迁工部郎中。十一年见任谏议大夫。其后仕历不详。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千唐志斋藏志·崔太之妻李氏墓志》。《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续拾》补2句。
唐滑州灵昌人。崔日知从弟。擢进士。初为芮城尉。中宗神龙中附宗楚客、武三思,骤拜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复参预讨韦后谋,授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封齐国公。玄宗开元初与讨太平公主有功,进吏部尚书。终并州长史。卒谥昭。
唐深州陆泽人,字文成,自号浮休子。高宗调露进士。八次应制举,均登甲科。时称其文犹青铜钱,万选万中,及迁学士,乃号“青钱学士”。玄宗开元中流放岭南。后任司门员外郎。其文章风行当时,并为突厥、新罗、日本所重。有《朝野佥载》、《龙筋凤髓判》等。
生卒年不详。博州(今山东聊城)人。崔庭玉之子,尚玄宗女晋国公主,为驸马都尉。在长安城东有庄园,常于此宴饮宾客。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新唐书·诸帝公主传》、《唐诗纪事》卷二五。《全唐诗》存诗1首。
唐河东猗氏人。张弘靖子。裴度秉政时,引为右补阙。文宗大和四年,出为温县令,旋入度襄阳幕府。累转吏部员外郎。开成三年,被劾出为安州刺史。武宗会昌元年,改湖州刺史。三年,入为国子司业。累迁右散骑常侍。宣宗大中间,官至桂管观察使。
唐陕州陕人。武周圣历初为太常奉礼郎,议告朔礼于明堂。久之迁太常博士,时东都置太社,所行之礼皆齐贤等参定。官终谏议大夫。有《孝和中兴故事》。
名或作軿。唐池州人,字驾言。僖宗乾符五年进士,次年登博学宏词科。田頵守宣州,聘骈入幕府。官终崇文馆校书郎。有传奇小说集《剧谈录》。
唐河间鄚县人。约于武则天时任户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因事被讼,乃诈称遭母忧而不肯起对,为时人所嘲。约于玄宗开元初任汝州刺史。
一作康?。玄宗天宝间人。历官监察御史。有关事迹见《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中。《会稽掇英总集》卷二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滑州灵昌人,字子骏。少孤贫力学。擢明经。为朔方判官,有吏干。睿宗景云中迁洛州司马,会谯王重福入东都作乱,日知讨之有功,累迁京兆尹,封安平县侯。坐赃贬歙县丞,俄迁殿中监。后授太常卿。自以处朝廷久,每入谒,必与尚书齿,时谓“尚书里行”。玄宗开元十六年,出为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寻以年老致仕。卒谥襄。
唐邓州南阳人,字冠章。释褐任汴州从事。迁蓝田尉、集贤校理。僖宗乾符中,先后为浙西赵隐、淮南刘邺辟为宾佐。入为监察御史,迁左补阙,累官中书舍人。中和间,拜工部侍郎,迁尚书右丞,改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转吏部侍郎。昭宗乾宁末,为韩建所排,贬衡州司马。后复征拜礼部尚书,迁太常卿,又历兵部、刑部尚书。后梁太祖受禅后不久致仕。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代宗大历中曾应进士试。事迹见《文苑英华》卷一八九省试州府试诗。《全唐诗》存诗2首。
生卒年不详。代宗大历二年(767)进士。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三二。《全唐诗》存诗1首。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昭宗时伶人,能诗。龙纪初,宰相张浚与朝士于万寿寺宴饮,观赏牡丹,至暮不息。隐时为御前供奉第一部伶人,愤浚所为,遂赋诗以刺之。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二五七引《南楚新闻》。《全唐诗》存诗1首。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玄宗天宝、肃宗至德间曾应进士试与吏部试。事迹见其《对太守步归郡邸判》、《文苑英华》卷一八五省试州府试诗。《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