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郑州新郑人。徐商子。懿宗咸通三年登进士第。僖宗乾符初为翰林学士。二年,加司封郎中。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德宗贞元十七年(801)登进士第。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一五。《全唐诗》存诗1首。
生卒年、籍贯俱不详。德宗贞元十年(794)进士。与陈羽交游,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一三。《全唐诗》存诗1首。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芮挺章选诗1首入《国秀集》,为玄宗开元、天宝间诗人。高适于开元末作《别孙诉》诗,原注:“时俱客宋中。”“欣”“诉”同字,或是同一人。《全唐诗》存诗1首。
唐湖州长城人,世居冯翊,字元固。徐齐子。秀才。为汾州参军,迁万年主簿。武后圣历中,杨再思引为判官。属文典厚,再思每目为凤阁舍人样。与张说等预修《三教珠英》,历迁给事中、礼部侍郎。睿宗立,累进黄门侍郎,出为绛州刺史。久之,授秘书监。玄宗时,为集贤院学士,副张说知院事。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著作甚富,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与人合编《初学纪》。卒谥文。
唐兖州瑕丘人,名洪,以字行。以对策擢第。七岁能文,结庐太行山下。累授蒲州司兵参军。时司户韦嵩善判,司士李亘工书,而彦伯属辞,时称河东三绝。武则天时,为给事中,迁宗正卿,出为齐州刺史。中宗复位,改太常少卿,以修《武后实录》劳,封高平县子。未几,出为卫州刺史,以善政闻。官终太子宾客。有集。
《全唐诗》收《耒阳杜工部祠堂》诗1首,列世次爵里无考作者。按徐介,字之休,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宋仁宗时历任乾德令、同监西溪盐仓,改著作佐郎,官至屯田郎中(或员外郎)。有诗集,已失传。其诗清苦平淡,为欧阳修、王得臣所称赏。事迹散见《麈史》卷中、《青琐高议》前集卷九《忠惠集》卷九。《全唐诗》误作唐人收入。《宋诗纪事》卷二五收徐介此诗。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宪宗元和元年(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事迹见《唐会要》卷七六。《全唐诗》存诗2首。
与汤洙同时。世次不详。《全唐诗》收省试诗《登云梯》1首,出《文苑英华》卷一八七。
唐人,名天祥,又名道荃,尝自称七七。不知其年寿几何,若四十许人。漫游天下,每日醉歌道上。周宝镇浙西,师敬之。相传尝试其术,于九月令开鹤林寺杜鹃花,有验。
《全唐诗》收诗1联,仅云“唐僧”。不载事迹,按悟清,一作清晤,北宋仁宗时河北僧。曾以诗献侍中贾昌朝,中有此1联。事迹见《青琐高议》前集卷九《诗渊清格》。《全唐诗》作唐僧,似沿《诗人玉屑》卷三之误。
生卒年不详。瀛州任丘(今河北任丘)人。中宗景龙中,曾任左补阙。事迹见《朝野佥载》卷五。《全唐诗》存诗1首。
年里不详。文宗大和中登进士第。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二。《全唐诗》存诗1首。
生平无考。《全唐诗逸》收诗2句,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下。
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二载(753)进士及第,萧颖士门人。萧颖士赴东府,少野作《送萧夫子赴东府得散字》诗送之。生平事迹略见《唐诗纪事》卷二七。《全唐诗》存其诗1首。
名或作曜。唐人。排行第四。玄宗开元末,为太常寺太祝。天宝十三载,任司经局正字。沉沦下僚,颇不得意。肃宗乾元二年,擢监察御史。以秉公执法,受诬系狱。代宗宝应间流黔中,病卒于巴中。
代宗、德宗时人。曾入北庭节度使幕府。北庭陷蕃前后,被吐蕃所俘。敦煌遗书伯三八一二收其诗14首,多为陷蕃前后作,诗意伤感凄凉。事迹据其诗推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润州句容人。排行第四。家贫贱,卜居许州西。喜习禅,与王维、储光羲友善。历官校书郎、忠王府曹参军。约卒于玄宗天宝初,时方中年,王维、储光羲有诗哭之。工诗。殷璠录其诗入《丹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