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懿宗咸通前人。曾至盱眙。生平事迹见《云溪友议》卷下。《全唐诗》存其诗1首。
[唐](758—828)字启中,河中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举进士第。宝历初历拜岭南节度使。工书,尤工八分及篆书,贞元十七年(八零一)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颐撰魏侍中王粲石井阑记,及元和八年(八一三)韩愈撰唐田弘正家庙碑,均为其八分书并篆额。《唐书本传、金石录》
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官户曹,陪兖州刺史充太州团练使任要至岱岳致祭,并题名题诗刻石。事迹见《金石萃编》卷五三《岱岳观碑》。《全唐诗》存诗1首。
唐京兆人,字正封。博学工诗,与萧颖士、刘长卿游。玄宗时为河南令。官至秘书监。
唐京兆人,字子斐。韦贯之子。文宗大和六年进士。尝十年不调,御史中丞高元裕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澳竟不诣。宣宗时,历迁考功员外郎、知制诰、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常夜被旨草诏书,开陈可否,帝未尝不顺纳。改京兆尹,豪右敛迹。未几,授河阳节度使。懿宗立,徙平卢,入为吏部侍郎,复出为邠宁节度使。坐事贬秘书监,分司东都。迁河南尹,辞疾不拜,乞归樊川。卒谥贞。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玄宗先天元年(712)为银青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事迹散见《旧唐书·音乐志》、史崇《妙门由起序》。《全唐诗》存诗1首。
唐京兆人。韦肇子。擢明经第。德宗时,历迁左补阙、翰林学士,密政多所参逮。帝尝至其院,韦妃从,会绶方寝,学士郑絪欲驰告之,帝不许,时大寒,以妃蜀襭袍覆之而去。晚感心疾,罢还第。官终左散骑常侍。
生卒年不详。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韦应物三世孙,韦庄伯父。曾官郎中。文宗大和三年(829),白居易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韦式赋一字至七字诗《竹》相送。《全唐诗》存此诗。生平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上》、《唐诗纪事》卷三九及卞孝萱《元稹年谱》大和三年《辨證》。
唐郑州阳武人,祖籍雍州杜陵,字延休。韦思谦子。登进士第。补雍王府参军,府中文翰皆出其手。雍王李贤立为太子,承庆任司仪郎,于贤有所规劝。贤废,出为乌程令。武则天长寿中,累擢凤阁舍人,掌天官选事。寻忤大臣意,出为沂州刺史。未几,诏复旧职,以病免,授太子谕德。历豫、虢等州刺史,颇著声绩。长安初,入为司仆少卿,转天官侍郎。凡三掌选,铨授平允。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张易之诛,承庆以素附离,流岭表。后以秘书员外少监召,兼修国史,封扶阳县子。卒谥温。
唐郑州阳武人,祖籍雍州杜陵。韦恒弟。玄宗开元时,调鄄城令。诏问安民之道,对者二百人,济居第一,擢醴泉令,四迁至户部侍郎,出为太原尹,所至有治称。天宝中,累授尚书左丞。官终冯翊太守。
唐京兆万年人,字文明。韦孝宽六世孙。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擢明经,调安远令。复举《五经》高第。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迁容州刺史,教民耕织,兴学校,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丹上疏请诛辟,宪宗褒美,乃授丹剑南东川节度使。徙江南西道观察使,教民为瓦屋,筑堤捍江,治状第一。卒年五十八。
唐安定人。武宗会昌间为怀州司马。工诗,曾与白居易等为香山九老会。卒年八十九。
玄宗时人。《会稽掇英总集》卷二收其天宝三载(744)送贺知章归会稽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京兆万年人。韦安石子。睿宗景云间,父为相时授太子通事舍人。早修整,尚文艺,容止严厉,与兄韦陟齐名。玄宗开元中,娶薛王业女,寻迁秘书丞。天宝中,拜中书舍人,兼集贤院学士,未几迁礼部侍郎、太常卿。李林甫构陷刑部尚书韦坚,斌以亲累贬巴陵太守,移临安。安禄山反,斌为叛军所得,伪授黄门侍郎,忧愤而卒。
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宪宗元和五年(810)任河南令,与韩愈、窦牟联唱。后官至泉州刺史。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上》、《唐诗纪事》卷三〇。《全唐诗》存诗1首,又联句1首。
《全唐诗》收《晚春宴》诗1首,列为世次爵里无考作者。按韦道逊,《北齐书》卷四五有传,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寓居河南洛阳。早以文学知名。北齐后主武平初任尚书左中兵,加通直散骑侍郎。入馆,加通直常侍。卒年不详。《全唐诗》误作唐人收入。
唐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累迁左台监察御史。与张易之有姻属,易之败,贬感义尉。凭韦后女弟力,俄迁中书舍人。中宗景龙中,置直学士十二员,象十二月,侍从游宴,元旦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