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蒲州河东人,字叔敖。宗岌子。母为武则天从姊。登进士第,累迁户部侍郎。武则天垂拱中与兄秦客、弟晋卿,俱被任用。官至检校夏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韦后时与纪处讷为党,世号“宗纪”。韦后败,伏诛。
生卒年、籍贯均不详。中宗时,与御史大夫郑惟忠送金城公主和蕃,中宗送至马嵬,学士赋诗以饯,利用和之。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一二。《全唐诗》存诗1首。
世次不详。与吴叔达同时。《全唐诗》收省试诗《言行相顾》1首,出《文苑英华》卷一八九。
女诗人,世次不详。自称世居京师,其父因宦家于成都(今属四川)。后嫁李氏之子。从其夫赴金陵幕。其夫弃官入华山,遂寄身合肥外祖家,复随舅南行至长沙。求归不得,乃题诗邮亭之壁以遣怀。事见《诗话总龟》卷四五引《王直方诗话》。《全唐诗》存其题壁诗1首。然《宋诗纪事》卷八七亦收录此诗。其生活年代,为唐为宋,尚难确定。
生卒年不详。高宗咸亨五年(674)登进士第。生平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七。《全唐诗》存周彦晖诗2首。
唐汝南人,字德升。穆宗长庆二年进士。长史学,文宗雅重之,历监察御史、集贤殿学士、知制诰、翰林学士。武宗时出为华州刺史、义成节度使,封汝南县男。鞭不循令之宿将,一军大治。宣宗大中二年,以兵部侍郎、判度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侍郎。议河湟事不称旨,罢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寻拜检校尚书右仆射。卒年五十九。
生卒年不详。成都(今属四川)女郎。与卢眉娘同时,宪宗元和间在世。《全唐诗》存诗4首,事迹据其诗推知。
生卒年不详。字几本,号名第先生。漳州龙溪(今福建龙海)人。徒步应举,至钱塘江乏资不得渡,乃题诗公馆:“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郡牧出见,乃罪津吏。唐时舟子不取举选人钱,自此始。登宪宗元和十一年(816)进士第。漳人登进士第亦自此始。宪宗贤之,敕其读书之处天城山为名第山。后仕至高州刺史。事迹散见《太平广记》卷一九九引《闽川名士传》、《唐诗纪事》卷四五、《登科记考》卷一八等。《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生卒年不详。贝州漳南(今山东武城东北漳南镇)人。武后时为太子文学。贬扬州司仓参军。后为中书舍人,卒。事迹见《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七。《全唐诗》存诗2首。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守,《唐摭言》作“宁”。字处中。穆宗长庆三年(823),王起主文,放其及第,然为时相所阻。武宗会昌三年(843),王起再知贡举,守龙钟就试,方登进士第。时华州刺史周墀以诗寄贺王起,起赋诗酬答,守与诸同年皆有和诗。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三、《南部新书》卷己、《唐诗纪事》卷五五。《全唐诗》存诗1首。
生平不详。僧人。《全唐诗逸》收诗2句,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上。
生平不详。敦煌遗书斯五五五存其诗1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玄宗开元间进士,据《文苑英华》卷二三考知。《全唐诗》存诗1首。
中唐时进士。宪宗元和间客居昭义,与祝元膺为友。自云曾遇怪,遂皈依佛教,不复应举。颇能诗。事迹见《酉阳杂俎》卷一五。《全唐诗》存断句2。
唐池州青阳人,字允元。工诗赋,有时名。懿宗咸通十三年进士,为咸通十哲。授校书郎,历福昌尉,迁建德令。有集。
唐末进士。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周祚为“瑰奇美丽主”之及门者。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六〇。《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