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俭
    仁俭 (? ~ ?) 2 篇诗文

    唐僧。属禅宗北宗。嗣嵩山慧安国师。初放旷郊廛,世称腾腾和尚。后住洛阳福先寺。武则天天册万岁中,奉诏入内殿,进短歌十九首。则天览而称善,令写布天下。其歌辞皆敷演佛理、警劝世俗之作。

  • 幻梦
    幻梦 (? ~ ?) 2 篇诗文

    僧人。贞元二十一年(805)在台州,作诗送日僧最澄归国。最澄《显戒论缘起》卷上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元万顷
    元万顷 (? ~ 689 年) 7 篇诗文

    唐河南洛阳人。北魏京兆王拓跋子推后裔。初为通事舍人。从李绩征高丽,管书记。后迁著作郎,与范履永、苗神客等合撰《列女传》、《臣轨》等。敏文辞,然放达无儒者风。武后时累迁凤阁侍郎。为酷吏所陷,配流岭南死。

  • □钊
    □钊 (? ~ ?) 2 篇诗文

    这个人很神秘,什么也没留下

  • 座客
    座客 (? ~ ?) 2 篇诗文

    这个人很神秘,什么也没留下

  • 公孙杲

    武后长安元年(701)时任博城县丞,作诗刻石于岱岳观。事迹见《金石录补》卷一六。《全唐诗》存诗1首。

  • 元凛
    元凛 (? ~ ?) 2 篇诗文

    生平无考。《唐诗纪事》卷二八存其诗2首,《全唐诗》据之收入。

  • 元和举子

    失姓名。生卒年、籍贯俱不详。曾应宪宗元和十一年(816)进士试。时中书舍人李逢吉取高澥等33人,多为寒素,有举子作诗咏之。事见《唐摭言》卷七。《全唐诗》存录此诗。

  • 方壶居士

    这个人很神秘,什么也没留下

  • 元友让

    767—?号浯溪山客,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人,郡望河南(今河南洛阳)。元结季子。宪宗元和中任宝鼎尉。十三年(818)摄道州长史,路出永州祁阳浯溪,以资请祁阳令豆卢氏修复其父旧居。敬宗宝历元年(825)闲居浯溪。事迹见韦词《修浯溪记》、《金石萃编》卷一〇八。《全唐诗》存诗1首。

  • 孔氏
    孔氏 (? ~ ?) 3 篇诗文

    这个人很神秘,什么也没留下

  • 尹璞
    尹璞 (? ~ ?) 1 篇诗文

    与懿宗时宰相杨收同时,余不详。《全唐诗》存诗1首。

  • 元季川

    生卒年不详。一云名融。郡望河南(今河南洛阳),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移居鲁山(今属河南)。元结从弟。天宝中从元结学于商馀山。生平散见元结《箧中集序》、《唐诗纪事》卷三二、《唐才子传》卷三《张众甫传》。孙望撰《箧中集作者事辑》有元季川条。季川与于逖、赵微明等人俱为山巅水涯苦学贞士,咏吟性灵,多写隐逸生活,质朴淡泊,为元结所重,选其诗4首入《箧中集》。《全唐诗》存诗4首。

  • 元寂
    元寂 (? ~ ?) 1 篇诗文

    见玄寂。

  • 方棫
    方棫 (? ~ ?) 1 篇诗文

    生平无考。《全唐诗》收其《失题》诗1首。《隋遗录》(又名《南部烟花录》)收为陈后主《小窗》诗,宋人蔡居厚《诗史》、姚宽《西溪丛语》卷下谓此为唐人方棫诗。

  • 元友直

    唐汝州鲁山人。元结子。德宗建中元年登制科,授畿县尉。贞元中,官度支员外郎、郎中。

  • 孔仲良

    孔仲良,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四十一代孙。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由青阳丞升任莆田县令。唐贞元、太和中为莆田令,卒官,因家于县之涵头,子孙散居民伍。宋绍兴乙亥,朱熹过莆以告守令,正其版籍,立四十九代孙孔宜户,淳佑中置涵江书院。孔子第41代孙孔仲良在唐朝时,被朝廷任命到莆田当县令,死于任上。据族谱记载,孔仲良是清官,到死时,“一丝不储”。孔仲良有三个儿子,没有盘缠返回原籍,于是留在莆田涵江定居。

  • 尹懋
    尹懋 (? ~ ?) 4 篇诗文

    生卒年不详。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三年(715)至五年,张说为岳州刺史时,懋为从事,有唱和之作。曾官补阙。《全唐诗》存尹懋诗4首。

  • 元晦
    元晦 (? ~ ?) 4 篇诗文

    唐河南人。元洪子。敬宗宝历元年登制科。文宗大和中,累官殿中侍御史。八年,召充翰林学士,加库部员外郎。九年,迁吏部郎中。后出为建州刺史,迁桂管观察使。武宗会昌五年,授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宣宗大中元年,追赴阙,中途除卫尉卿,分司东都。

  • 孔温业

    唐冀州人,字逊志。孔戢子。登进士第。宣宗大中时,累擢吏部侍郎。不乐居朝,求外迁。后为太子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