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旷,明末爱国将领。字逸然,湖北汉阳人。以武举授黎、靖中军都司。当时刘承胤为黎、靖参将,萧旷是其属下。从刘承胤征峒苗有功,历升至副总兵。永历朝升萧旷总兵官都督同知,行黎、靖参将事,守靖州。永历元年秋,武冈陷,刘承胤投降清朝。永历皇帝南奔至靖州,萧旷迎接,非常忠诚恭顺。永历很喜欢他,让他随自己逃往广东。永历走后,萧旷修守具,召士兵,涕泣劝慰,勉以死守。刘承胤率兵至,召旷降。旷大骂,焚其书。俄而清兵大至,兵民惊溃,旷独率内丁十余人登城射之。敌冲郭门入,旷短兵接,巷战。力尽,遂遇害。
唐福建长溪人,字珍君。中宗神龙进士。肃宗为太子时,以右补阙兼侍读、积岁不迁,乃弃官徒步归乡里。及肃宗即位以旧恩召之,已卒。遂名其乡曰廉村,水曰廉溪。
唐赵州栾城人,字友倩。少有名,连中进士孝悌廉让科,补阳武尉。中宗为太子,朝隐以舍入幸,累迁给事中,预修《三教珠英》。性滑稽,善佞。武则天有疾,朝隐往祷少室山,以身为牺牲。则天愈,转麟台少监。先天中为秘书少监,坐事贬通州别驾卒。
唐河中宝鼎人,字元夫。少隐居于阳羡山,四十余应江西观察使李衡征辟,为从事。复署福建观察使柳冕幕府。冕欲构马总罪,使戎按问,戎不从冕意,虽百般胁迫,终不屈,遂辞职自放江湖间。后为福建观察使阎济美副使,历衢、湖、常三州刺史,累迁浙东观察使。所莅皆以政绩闻,卒于任所。
唐末人,逸士。夏服絮衫,冬卧冰雪中,常于长安市中携篮而歌,自号蓝采和。人有自儿童时见之,及斑白时仍见之,颜色如故。相传于濠梁酒楼上饮酒,有五色云覆其上,乘云鹤去。为后世所传八仙之一。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隋唐时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本书里。
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德宗贞元、宪宗元和间,生平不详。张为《诗人主客图》对其诗评价颇高,列为清奇雅正主李益之“上入室”。《全唐诗》存诗3首,残句2,皆警拔有思致。
唐人。昭宗光化中,与考功郎中苏璞叙宗党,后投卷误触忌讳。能诗。有集。
唐雍州蓝田人。苏珦子。幼知为文,作《八卦论》,深得房颍叔、王绍宗赞叹。举进士及大礼科,皆上第。玄宗先天中为中书舍人,兼崇文馆学士。玄宗所下制命,多晋及贾曾稿定。出为泗州刺史。袭父爵,迁吏部侍郎,典选事,有时誉。终太子左庶子。
唐河南河阳人,字北渚,又字爽。韩愈从孙,韩老成子。宪宗元和十四年,愈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途中作有《宿曾江口示侄孙湘诗二首》。后湘于穆宗长庆三年擢进士第。为宣歙观察使从事,官至大理丞。小说家附会为韩湘子,遂为世所传“八仙”之一。
蓝田(今属陕西)人。玄宗开元初户部尚书苏珦孙。开元末为弘文馆学生。开元二十九年(741)书《苏咸墓志》。事迹见《千唐志斋藏志》所收《苏咸墓志》,参《元和姓纂》卷三。《全唐诗》存诗3首。
栾清,字浑之。贞元时,与徐戡俱好道术。游江南,舟遇二客,问其姓名,客笑持二莲叶遗之,上各有诗。一叶题曰摅浩然,一叶题曰泛虚舟。有顷,遗浑之酒一卮,甚馨香。饮讫别去,失所在。浑之大醉,吐出数斗物。戡视之,皆五脏,烂黑在地。浑之欢然起,抚掌而歌,遂仙去。戡亦不知所之。
唐扶风平陵人,字友封。窦庠弟。宪宗元和二年进士。袁滋辟为从事及掌书记。入朝拜刑部郎中。元稹观察浙东,奏为副使、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中丞。平居与人言不出口,时号“嗫嚅翁”。工五言诗。与兄窦常、窦牟、窦群、窦庠合有《窦氏联珠集》。
唐扶风平陵人,字胄卿。窦群弟。释褐国子主簿。吏部侍郎韩皋出镇武昌,辟为推官。皋移镇浙西,奏庠为节度副使、殿中侍御史。德宗贞元中出为信、婺二州刺史。平生工文,著述亦多,与兄窦常、窦牟、窦群、弟窦巩合著《窦氏联珠集》。
浙江杭州富阳人,俗姓潘,本号道林,法名圆修。生於唐开元二十三年(西元七三五年),晚年移居福清白屿(今江阴镇),圆寂於唐大和七年(西元八三三年),享年九十九岁,僧龄达八十馀年。
孙樵(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可之(《文献通考》作隐之,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关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晚年寓居遂州方义县,并葬于方义县长乐山。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登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广明初,(公元880年)黄巢入长安。樵随僖宗奔赴歧陇,授职方郎中,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樵尝删择所作,得三十五篇,为《经维集》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所做古文,刻意求新,自称是韩愈的四传弟子。
唐德宗李适时人,为贞元(公元七八五——八零六年)间进士,代表作《幽兰赋》,其它不详。
唐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字敬叔。父芳,唐肃宗时为史官,撰《国史》一百三十巻。敬叔承家学,博学富文辞,文史兼擅。世为史官,父子并居集贤院。历官右补阙、史馆修撰,因事贬巴州司户参军。唐德宗初,召为太常博士。帝既亲郊庙,慎祀事,动稽典礼。敬叔举礼以对,本末详明,上嘉异。久之,因言事切直,论议劲切,为执政者不容,出为婺州刺史。贞元十三年(西元七九七年),官御史中丞、福州刺史,充福建团练观察使。自以久疏斥,又性躁狷,不能无恨,上表乞代,且申明朝觐之意。诏命阎济美代行其职。归家後,卒。主张文以载道,以道为重。为韩柳古文运动先驱之一。为文长于说理,而缺少文采。有文集若干巻,已佚。(《新唐书·艺文志》注云:「巻亡」)。《全唐文》辑存其文十篇。
岑勋,岑仲休五子。与李太白、颜真卿友善,曾撰《多宝塔碑记》,颜真卿书之,会稽徐浩篆额,世称三绝。李白曾在诗作《送岑征君归鸣皋山》、《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将进酒》中提及他,著名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中的“岑夫子”即岑勋。征君即征人,是对不受朝庭征辟的士人的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