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言史
    刘言史 (? ~ 812 年) 115 篇诗文

    唐邯郸人,一说赵州人。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孟郊友善。初客镇冀,王武俊奏为枣强令,辞疾不受,人因称为刘枣强。后客汉南,李夷简署为司空掾,寻卒。有诗集。

  • 薛瑩

    唐人。文宗时在世。曾隐居山中。工诗,有《洞庭诗集》一卷,佚。

  • 萧颖士
    萧颖士 (717 年 ~ 768 年) 50 篇诗文

    唐颍川人,祖籍南兰陵,字茂挺。萧晶孙。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天宝初补秘书正字,名闻天下,号萧夫子。史官韦述荐其自代,召诣史馆待制,因忤李林甫,罢。林甫死,调河南参军事。安禄山反,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不用,因走山南,节度使源洧辟为掌书记。后授扬州功曹参军,到任两夜即去。客死于汝南旅舍。门人谥为文元先生。擅古文,与李华齐名。有集。

  • 钟离权

    唐咸阳人,号云房先生、和谷子、真阳子。相传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与吕洞宾同时。为后世所传八仙之一。

  • 王棨

    唐朝江南道福州福唐縣(今福建福清)人,字辅之,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末前后在世。咸通三年(公元862年)进士及第,娶同榜陈翚之女为妻。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中博学鸿词科。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江西观察使李骘聘为团练判官,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又中书判拔萃科,平判入等。授侍御史,不久,改大理寺司直。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贬太常博士,后出知丹阳利国监,摄(代理)右司马,摄盐铁出使巡官。官至水部郎中。擅长词赋,“词赋清婉,托意奇巧”,与谢观、黄滔、徐寅并称晚唐律赋四大家。李调元评王棨之《沛父老留汉高祖赋》云:“指点生动,不寂不喧,此妙为王郎中所独擅。……此篇尤脍炙人口”。浦铣评《玄宗幸西凉府观灯赋》云:“一游一豫,忽此地以微行;不识不知,竟何人而望幸。”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入长安,王棨避祸淮南,或入高骈幕府。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在扬州,知两使句务。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高骈失政被杀,王棨下落不明,可能归终乡里。有《麟角集》一卷,今存。另有《王棨诗》一卷,已散佚。

  • 祖君彦
    祖君彦 (? ~ 618 年) 1 篇诗文

    祖君彦,字不详,范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容貌短小,言辞讷涩隋大业十三年,(公元六一七年)官至东平郡书佐郡陷于翟让,为李密所得。密甚敬礼他,署为记室。军书羽檄,皆出他手。及密败,为王世充所杀。据《新唐书》记载,祖君彦死后,还被戮尸示众。

  • 来鹄

    来鹄,晚唐时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中和间(公元883年左右)。史书常将其与晚唐诗人来鹏混为一人,然实非如此。来鹄为文师韩柳,文格高绝。大中、咸通(宣宗、懿宗年号,公元847——873年)中,声价益籍甚,然累举不第。僖宗广明时,遭遇黄巢庚子之乱(即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陷长安,僭号称帝),避乱游荆襄。南返途中,于中和间客死于维扬(今扬州)。“师韩柳为文,大中、咸通间才名藉甚”、“时遭广明庚子之乱,鹏避地游荆襄,艰难险阻,南返。中和,客死于维扬逆旅。主人贤,收葬之”(《唐才子传》)。来鹄以文名,《全唐文》收录的署名为“来鹄”的九篇文章,即《圣政纪颂并序》、《隋对女乐论》、《儒义说》、《相孟子说》、《仲由不得配祀说》、《针子云时说》、《俭不至说》、《猫虎说》、《读鬼谷子》均为来鹄所作。来鹄散文“好取古事议论,自铸新解,而理周意圆,非苟为好异者也。其作品法度严谨,字句精炼;《唐文粹》目为古文一类。(吕武志《唐末五代散文研究》)细究来鹄之文,可将其为文主导思想概括为“尊儒重道,心系民生”八个字。这种思想体现于其创作中,又可分两点来阐述:一是尊崇儒学,以儒者之心而为文;二是关怀现实,发扬散文的讽喻作用。

  • 童翰卿

    曾任袁州教授的童宗说,也是唐朝时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见称的名士,著有一部《柳文音注》,被当时的学者尊称为“南城先生”。

  • 张建封
    张建封 (735 年 ~ 800 年) 5 篇诗文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寓居兖州。唐代中期著名大将,于家族子弟中排行十三。少喜文章,慷慨尚武,能文能武,常以武功自许。建封少好属文,慷慨负气。有《张建封集》,已佚。《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补收2句。

  • 张登
    张登 (? ~ 801 年) 18 篇诗文

    唐邓州南阳人。排行九。德宗建中元年,为转运从事。历监察御史。贞元初,任河南士曹参军,又以殿中侍御史知江淮转运盐铁院事。十年,任漳州刺史。十七年,坐公事受劾,卒狱中。工诗文,尤长于小赋,甚为权德舆所称。

  • 长安中鬼

    这个人很神秘,什么也没留下

  • 处默

    唐僧。约为婺州金华人。生于文宗时期前后。幼于兰溪出家,与安国寺僧贯休为邻,常作诗酬答。后历游杭、润诸州,曾在庐山、九华山居住。又入长安,住慈恩寺。与罗隐、郑谷等为诗友。约卒于唐末梁初。有集,已佚。

  • 知玄
    知玄 (809 年 ~ 881 年) 4 篇诗文

    唐僧。洪雅人,俗姓陈,字俊觉。年十三,讲道于蜀,时号陈菩萨。游方至京,武宗诏与道门抗论,几获罪。宣宗立,召讲,赐紫袈裟,署为三教首座。后乞归,居彭州丹景山。僖宗幸蜀,赐号悟达国师。知玄坚守禁戒,研习外典,李商隐尝师事之。有《如来藏经会释疏》,《大无量寿经》、《般若心经》、《金刚经》等疏议。

  • 若水
    若水 (? ~ ?) 1 篇诗文

    见若冰。

  • 捧剑仆

    姓名事迹皆不详。咸阳郭氏之仆,喜题诗。《全唐诗》存诗3首,出自范摅《云溪友议》卷下《郭仆奇》。

  • 王缙
    王缙 (700 年 ~ 781 年) 9 篇诗文

    唐河东人,祖籍太原祁县,字夏卿。王维弟。连举草泽及文辞清丽科。少好学,与兄维俱以文名。累授侍御史、武部员外郎。安史之乱时任太原少尹,佐李光弼守太原,以功加宪部侍郎,迁兵部。代宗广德二年,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南副元帅。与维均奉佛,不茹荤血,晚年尤甚。性贪冒,招纳财贿。元载获罪被杀,缙以附载贬括州刺史。终太子宾客。

  • 吕温
    吕温 (772 年 ~ 811 年) 142 篇诗文

    唐河中人,字和叔,一字化光。吕渭子。德宗贞元十四年进士,次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能文,一时流辈咸推尚。与王叔文厚善,迁左拾遗。二十年,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比还,柳宗元等皆坐叔文贬,温独免,进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旋与羊谔等谋逐宰相李吉甫,宪宗怒贬道州刺史,徙衡州,卒。有集。

  • 李远

    唐蜀人。字求古,一作承古。太和进士。历忠、建、江三州刺史。终御史中丞。有诗集。

  • 李亨
    李亨 (711 年 ~ 762 年) 6 篇诗文

    即李亨。唐朝皇帝。玄宗第三子。初名嗣升,改名浚,又改名玙、绍,再更名亨。玄宗开元二十六年立为太子。安禄山之乱,随玄宗奔蜀,至马嵬,支持禁军杀杨国忠,逼帝缢死杨贵妃。乃还灵武,即帝位,尊玄宗为太上皇。后借回纥兵,命郭子仪收复两京。在位七年,宠信张良娣及宦官李辅国、鱼朝恩等,致兵祸不断。宝应元年,李辅国等杀张皇后,拥立太子,乃惊忧卒。谥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 吴筠
    吴筠 (? ~ 778 年) 164 篇诗文

    唐华州华阴人,字贞节。通经义,善文辞。举进士不中,隐居南阳倚帝山为道士。玄宗天宝初召至京,敕待诏翰林。献《玄纲》三篇。每开陈,皆名教世务,以微言讽帝,帝重之。高力士短之于帝,遂固求还嵩山。后东入会稽剡中卒,弟子谥为宗元先生。善诗,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