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名
亦称留公乳、虚中、芦石、鹅管石、夏石、黄砂石。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
释名
亦名炉先生。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
释名
亦名炉先生。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
释名
亦名硝石朴、盐硝、皮硝(“硝”原作为“消”)。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
释名
本品质似石而性粘,故名五脂。有青石脂、黄石脂、黑石脂、白石脂、赤石脂等不同的类别,总称为“五色五脂”。药用以赤石脂为最多,白石脂少用,青石脂、黄石脂、黑石脂三种都不入药。
气味
五种石脂都是甘、平、无毒。
主治
-
释名
亦名无灰木。其色白,如腐烂的木材,烧之不燃。
气味
甘、大寒、无毒。
主治
-
释名
亦名画石、液石、石、脱石、冷石、番石、共石。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
释名
亦称白龙粉。为白净朴硝,先与萝卜处同煎,后与甘划同煎,再经火煅制成。
气味
辛、甘、冷、无毒。
主治
-
释名
亦名细理石、寒水石。
主治
伤寒发狂。用石膏二钱、黄连一钱,共研细。甘草煎汤,冷的送下。此方名“鹊石散”。
小儿丹毒。用石膏粉一两调水涂搽。
-
气味
辛、平、有毒。
主治
心痛吐水,不下饮食。用雌黄二两、醋二斤,慢火煎成膏,加干蒸饼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姜汤送下。
癫抽筋。用雌黄、炒铅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麝香少许,在牛乳汁半升中熬成膏,仔细捣匀,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温水送下。
-
释名
亦名黄金石、石黄、熏黄。
气味
夺、平、寒、有毒。
主治
-
释名
亦名硭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
气味
苦、寒、无毒。李明珍认为:应该是辛、苦、大温、无毒。
主治
-
释名
亦名二气砂。乃水银、硫磺合炼而成。水银量多,硫磺量少。
气味
甘、湿、无毒。
主治
-
释名
亦名猩红、紫粉霜。用石亭脂和水银同罐炼成。贴在罐口的是丹砂,贴在罐内的是银珠。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
释名
亦名水银霜、白雪、白灵砂。乃水银或水粉粉炼炼升华而成。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
释名
亦名砂、狄盐、北庭砂、气砂、透骨将军。
气味
咸、苦、辛、温、有毒。
主治
-
集解
《新修本草》曰:黄矾亦疗疮生肉,兼染皮用之。黄矾出陕西瓜州、沙州及舶上来者为上,黄色,状如胡桐泪。人于绿矾中拣出黄色者充之,非真也。波斯出者,打破中有金丝纹,谓之金线矾。《广州志》云:生波斯国,味咸、酸、涩,有毒。主野鸡瘘痔,恶疮疥癣等疾。打破内有金线纹者为上,多入烧家用。
气味
酸涩、咸、有毒。
主治
-
释名
亦名皂矾、青矾。煅红者名绛矾或矾红。
气味
酸、凉、无毒。
主治
-
释名
亦名涅石、羽涅、羽泽;煅枯者名巴石,轻白者名柳絮矾。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
释名
亦名鹏砂、盆砂。一作硼砂。
气味
苦、辛、暖、无毒(李明珍认为:甘、微咸、凉、无毒)。
主治
[明]
1518 年 ~ 1593 年
李时珍的诗文全集
共 883 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