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怜青雀子,飞入邺城里。
作巢犹未成,举头失乡里。
寄言与父母,看好新妇子。
-
青青黄黄,雀石颓唐。槌杀野牛,押杀野羊。
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唤天。
侧侧力力,念君无极。枕郎左臂,随郎转侧。
摩捋郎须,看郎颜色。郎不念女,不可与力。
-
狐非狐,貉非貉,焦梨狗子啮断索。
-
月明光光星欲堕,欲来不来早语我。
-
左亦不佯佯,右亦不翼翼。仙人在郎旁,玉女在郎侧。酒无沙糖味,为他同颜色。
-
明姑遵八风,藩霭云日中,前导陆离兽,后从朱鸟麟凤凰。
苕苕山头柏,冬夏叶不衰。独当被天恩,枝叶华葳蕤。
-
远望千里烟,隐当在欢家。
欲飞无两翅,当奈独思何。
-
走马上前阪,石子弹马蹄。不惜弹马蹄,但惜马上儿。
陈孔骄赭白,路郎乘班骓。徘徊射堂头,望门不欲归。
-
送欢权桥梁,相待三山头。
遥见千福帆,知是逐风流。
-
苏林开天门,赵尊闭地户。
神灵亦道同,真官今来下。
-
赤山湖就头,孟阳二三月,绿蔽贲荇薮。
湖就赤山矶,大姑大湖东,仲姑居湖西。
-
行此道,忌淹污、经死丧之家,不得与人同床寝,衣服不假人,禁食五辛及一切肉。又对近妇人尤禁之甚,令人神死魂亡,生邪失性,灾及三世,死为下鬼,常当烧香于寝床之首也。
上清琼宫玉符,乃是太极上宫四真人所受于太上之道,当须精诚洁心,澡除五累,遗秽污之尘浊,杜淫欲之失正,目存六精,凝思玉真,香烟散室,孤身幽房,积毫累著,和魂保中,仿佛五神,游生三宫,豁空境于常辈,守寂默以感通者,六甲之神不逾年而降已也。子能精修此道,必破券登仙矣。信而奉者为灵人,不信者将身没九泉矣。
上清六甲虚映之道,当得至精至真之人,乃得行之,行之既速,致通降而灵气易发。久勤修之,坐在立亡,长生久视,变化万端,行厨卒致也。九疑真人韩伟远,昔受此方于中岳宋德玄。德玄者,周宣王时人,服此灵飞六甲得道,能一日行三千里,数变形为鸟兽,得真灵之道。今在嵩高,伟远久随之,乃得受法,行之道成,今处九疑山,其女子有郭芍药、赵爱儿、王鲁连等,并受此法而得道者,复数十人,或游玄洲,或处东华,方诸台今见在也。南岳魏夫人言此云:“郭芍药者,汉度辽将军阳平郭骞女也,少好道,精诚真人因授其六甲。赵爱儿者,幽州刺史刘虞别驾渔阳赵该妇也,好道得尸解,后又受此符。王鲁连者,魏明帝城门校尉范陵王伯绌女也,亦学道,一旦忽委壻李子期,入陆浑山中,真人又授此法。子期者,司州魏人,清河王傅者也,其常言此妇狂走云,一旦失所在。
上清六甲灵飞隐道,服此真符,游行八方,行此真书,当得其人。按四极明科,传上清内书者,皆列盟奉䞈,启誓乃宣之,七百年得付六人,过年限足,不得复出泄也。其受符,皆对斋七日䞈。有经之师,上金六两,白素六十尺,金环六双,青丝六两,五色缯各二十二尺,以代剪发歃血,登坛之誓,以盟奉行灵符,玉名不泄之信矣。违盟负誓,三祖父母,获风刀之考,诣积夜之河,运蒙山巨石,填之水津。有经之师,受䞈当施,散于山林之寒栖,或投东流之清源,不得私用,割损以赡已利,不遵科法,三官考察,死为下鬼。
-
君讳玄,字黑女,南阳白水人也。出自皇帝之苗裔。昔在中叶,作牧周、殷。爰及汉、魏司徒、司空。不因举烛,便自高明;无假置水,故已清洁。远祖和,吏部尚书、并州刺史。祖具,中坚将军、新平太守。父,汤寇将军、蒲坂令。所谓华盖相晖,容光照世。君禀阴阳之纯精,含五行之秀气。雅性高奇,识量冲远。解褐中书侍郎,除南阳太守。严威既被,其犹草上加风,民之悦化,若鱼之乐水。方欲羽翼天朝,抓牙帝室。何图幽灵无简,歼此名哲。春秋卅有二,太和十七年,薨于蒲坂城建中乡孝义里。妻,河北陈进寿女。寿为巨禄太守。便是瑰宝相映,琼玉参差。俱以普泰元年,岁次辛亥,十月丁酉,朔一日丁酉,葬于蒲坂城东原之上。君临终清悟,神捎端明,动言成轨,泯然去世。于时兆人同悲,遐方凄泣。故刊石传光以作诵曰:郁矣兰胄,茂乎芳干。叶映霄衢,根通海翰。烋气贯岳,荣光接汉。德与风翔,泽丛雨散。运谢星驰,时流迅速。既凋桐枝复催良木。三河奄曜,川塸丧烛。痛感毛群,悲伤羽族。扃堂无晓,坟宇唯昏。咸韬松户,共寝泉门。追风永迈,式铭幽传。
-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人。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
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
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
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
-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南北朝]
? ~ ?
无名氏的诗文全集
共 47 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