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生颇耐寒,意度殊落落。
朱生特温雅,可怪耽寂寞。
二生皆能诗,过我出所作。
不为世俗语,往往为惊愕。
我诗常自疑,瘦涩不堪嚼。
-
子言呐于言,其诗殊不尔。
吐属颇阻深,寻味足意理。
平生绝外慕,所得遂至此。
俗学诩随波,当之必披靡。
-
刘聚卿属题文徵明石湖画卷卷中有张文襄乙未十月题诗翁文恭庚子四月和文衡山三诗
乙未秋入都,常熟招一饭。
坐间惟恒斋,从此不再见。
金陵谒南皮,拒客若有愠。
武昌复持节,枢府颇受怨。
戊戌翁亦去,庚子成内乱。
-
滔天挟惊飙,倾城减风采。
朱襦褪轻红,溅浪越沧海。
勃然闻异香,知子性不改。
相哀久摧郁,差喜平生在。
何人识此味,肝胆付真宰。
-
白阳意有馀,使笔若不足。
试寻简远处,于此见避俗。
写生贵写韵,失韵岂足录。
石涛味独酣,泼墨成浓绿。
风气虽各殊,低首犹为续。
-
河东先生作《天说》,血气壅底为痈疡。天地元气亦类此,乌至得丧兼存亡。
始知人身一天地,万物变灭如沧桑。虫生物坏极微渺,此功彼祸恒相当。
聚则一物散万物,彼虫非幻吾非常。造化不测岂在远,祇此七尺真昂藏。
形骸理为神明用,久视却病宁无方。户枢流水有善喻,失摄致疾由疏防。
君诗为我解内愧,理境奥博谁与详?入春奇暖顷又雪,草木虫豸嗟逢殃。
-
郁郁十寒暑,筋力殊未衰。
与时相消长,任天非盈亏。
欲闻治世术,隐然某在斯。
群儿覆公餗,老夫宁尔欺。
初无速沽意,坐视世运移。
-
孝亲久临朝,朝士习苟免。
有国孰与守,乱作盖已晚。
余公官江右,民教狱未谳。
残民以媚外,上下色无赧。
余公持不可,正论独侃侃。
-
忠端多名迹,可敬亦可爱。
略观近入藏,此卷宜为最。
东洲与石洲,两跋已云备。
乙盦为六诗,逸韵转奇肆。
我观书品论,迂谨有殊致。
-
吴郡张青父,昔得头陀赞。
尊黄名其室,赋诗寄赏玩。
林君得志稿,宝爱此为冠。
室名尊山谷,先后何辉映。
涪翁过妍媚,侧笔颇为患。
-
历劫真异人,脱身自忧患。
百年虽六十,意气未过半。
沪滨磨岁月,酷似弦上箭。
栖栖九寒暑,桑海不容玩。
蹉跎十年间,一击失如愿。
-
警石先生三十七,不应乡试为校官。
道光丙申绘图日,海昌训导已十年。
平生毫发无外慕,气盖一世如等闲。
冷斋之冷却万热,更以万卷培其源。
中年自视藐千古,独辨真伪诚要言。
-
居官有遗爱,其人必贤者。
所患不好名,此语非大雅。
翁侯遗此图,题者一何寡。
初无标榜意,文字殆可舍。
绍文承父志,仁政被乡社。
-
鹤山全集本百卷,十卷续入为新增。初闻景写虑难竟,二年遂毕诚可惊。
乐庵藏书非豪举,此举奇绝谁敢争?平生书法有唐格,亲为写官何精能。
宾王借钞《益公集》,持此较彼应齐名。寒士嗜书若性命,得之吾子尤堪称。
《九经要义》世晚见,《古今考》最深于经。欣托犹传有《仪礼》,宜稼《毛诗》人所矜。
何时宋椠落君手,一一手写留典型。了翁有知必相子,使子精力贯遐龄。
-
方我壮年时,友朋数零落。
零落何太蚤,使我老寂寞。
精爽在我心,酣嬉故如昨。
我存彼岂亡,不翅九原作。
秋樵去我久,遗翰犹绰约。
-
昭法死空山,其志诚皎洁。
毕生绝交游,仅得全名节。
世士不能穷,无论蓄内热。
小人偶作缘,宛转缁已涅。
置身清浊间,时名那可窃。
-
张君奉母母奉佛,为母造塔摹金经。
敦煌唐拓诚悬笔,笔势与塔双峥嵘。
此经传世寿无量,有若母寿资长生。
我闻世间人子意,奚翅佛力无不能。
试观彼佛亦人子,何待功德侔丘陵。
-
粉坊直宣南,树色映爽馆。
弟鲁兄且愚,师严徒犹懒。
隐桓忆口授,执卷老每泫。
功名负所望,气节空自赧。
-
生我定何为,于世无寸效。
不辰空怨天,所耻伍群盗。
胸中差了了,将智且未耄。
八年坐面壁,一静却众躁。
种松待听涛,日夜某之祷。
-
结茅山水窟,哀此荷锸志。
瓣香为简斋,自忏一生意。
贞疾恒不死,冀子当久视。
遗形呼吸间,得尔亦岂易。
如闻人琴恸,不减徽之挚。
[清]
? ~ ?
郑孝胥的诗文全集
共 1473 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