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
[明代] 朱元璋
忙着征衣快着鞭,转头月挂柳稍边。
两三点露不为雨,七八个星尚在天。
茅店鸡鸣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
等闲拥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注释

早行:一作“拂晓行军诗”。

征衣:旅人之衣。唐岑参《南楼送卫凭》诗有言,“应须乘月去,且为解征衣。”宋刘儗《诉衷情》词有言,“征衣薄薄不禁风,长日雨丝中。”清孙枝蔚《出门》诗有言,“冻树鸡鸣早,征衣烛灭迟。”

转头:转动头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有言,“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唐韩愈《复偶见三绝》诗有言,“半身映竹轻闻语,一手揭帘微转头。”宋梅尧臣《王祁公北园》诗有言,“强骑瘦马往城北,二十三年如转头。”后因以“转头”比喻时间短暂。

柳稍边:一作“柳梢边”。

两三:几个,表示少量,非谓确数“两”或“三”人。唐皎然《舟行怀阎士和》诗有言,“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两三片。”元萨都剌《秋词》有言,“清夜空车出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

不为:不因为。一作“不成”。《荀子·天论》有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宋周邦彦《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长安。”

尚在天:一作“犹在天”。

茅店:用茅草盖成的旅舍,言其简陋。唐温庭筠《商山早行》诗有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宋杨万里《不寐》诗有言,“忽思春雨宿茅店,最苦仆夫催去程。”明沈鲸《双珠记·辕门遇友》有言,“暮宿月留茅店影,晓行鸡弄竹窗声。”

鸡鸣:鸡叫,常指天明之前。一作“鸡声”。《诗·郑风·风雨》有言,“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南朝宋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有言,“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清顾炎武《燕中赠钱编修秉镫》诗有言,“燕市鸡鸣动客轮,九门驰道足黄尘。”

过语:传话。《太平广记》卷十三引晋葛洪《神仙传·成仙公》有言,“我去,向来忘大刀在户侧,履在鸡栖上,可过语家人收之。”

竹篱:用竹编的篱笆。《南史·王俭传》有言,“宋世,宫门外六门城设竹篱。”南唐李中《寄刘钧秀才》诗有言,“野鸟穿莎径,江云过竹篱。”

犬吠:狗叫,喻小的惊扰。唐杜牧《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有言,“一军无主,仅一月日,曾无犬吠,况于他谋。”

惊眠:惊破睡眠。唐张说《岳州守岁》诗有言,“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元文宗《自集庆路入正大统途中偶吟》有言,“犬吠竹篱人过语,鸡鸣茅店客惊眠。”明高启《练圻老人农隐》诗有言,“虬须县吏叩门户,邻犬夜吠频惊眠。”

拥出:一作“推出”。

等闲:亦作“等闲”,其意一曰“寻常,平常”。唐贾岛《古意》诗有言“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毛泽东《长征》诗有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曰“轻易,随便”。唐白居易《新昌新居》诗有言,“等闲栽树木,随分占风烟。”宋朱熹《春日》诗有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扶桑: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楚辞·九歌·东君》有言,“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王逸注道,“日出,下浴于汤谷,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晋陶潜《闲情赋》有言,“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逯钦立校注道,“扶桑,传说日出的地方。这里代指太阳。”

社稷:旧时亦用为国家的代称。《礼记·檀弓下》有言,“能执干戈以卫社稷。”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有言,“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

山河:指江山,国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有言,“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辙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清洪升《长生殿·定情》有言,“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统皇唐。”太平天囯洪秀全《吟剑诗》有言,“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眼前:眼睛面前,跟前。南朝梁沈约《和左丞庾杲之病》有言,“待漏终不溢,嚣喧满眼前。”唐杜甫《草堂》诗有言,“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宋朱淑真《题四并楼》诗有言,“眼前此乐难兼得,许我登临载酒行。”

赏析

这首诗写部队星晨起床出征,以星月之景突出诗题之早。从行军之早,又突出战士的艰辛;又从迎来日出,寓意著胜利的前景。此诗翻用辛弃疾“七八个星天外,三两点星(雨)山前”及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典故,妥贴自然,丝毫不见堆砌痕迹,而状写清晨行军的路上情景,也是细腻而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