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解
此煎汤瓶内澄结成水硷,如细砂者也。
附方
消渴引饮。
-
集解
《刘恂岭表录异》云:雷州骤雨后,人于野中得石如翳石,谓之雷公墨,扣之铮然,光莹可爱。
-
主治
面上风粟,或青或黄赤,隐暗涩痛,及人唇上生疮者,本家杓上刮去唇砂一二粒,即安。又妇人吹乳,取砂七枚,温酒送下,更以炊帚枝通乳孔。此皆莫解其理。
集解
此淘米杓也。有木杓、瓢杓,皆可用。
-
释名
亦名羊起名、白石、石生。
气味
咸、微温、无毒。
主治
-
释名
亦名卤盐、寒石、石碱。从碱地掘取,用作硝皮。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
释名
亦名乌金、陈玄、玄香、乌玉块。
气味
辛、湿、无毒。
主治
-
释名
亦称釜月中墨、铛墨、釜煤、釜、锅底墨。
气味
辛、湿、无毒。
主治
-
释名
此乃熏消牛皮灶上及烧瓦窑上黑土也。
主治
牛皮血癣。用烟胶三钱、寒水石三钱、白矾三钱、花椒一钱半,共研为末,腊猪油调搽。
消渴引饮。用瓦窑突上的干烟胶半斤研末,加生姜四两,共捣碎,装入绢袋,放进五升水里浸汁,日取水饮,每饮五合。
-
主治
寒湿脚气。用烧红的砖放入陈臭的淘米水中渍过,趁热布包,两膝夹住,上盖棉被,三、五次可愈。
眼睛红、肿、痛。取浸在粪池中为时很久的新砖,放在阴湿处,等砖面生花,把花刷下,加入脑子和匀,点患处。
臀部湿疮。每天坐新砖上,能去湿气。
白痢久不愈,烧砖,布包,坐砖上,令热气入腹,有效。
-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中暑骤死。急取两块古瓦,烧热慰心头,冷了就换热瓦。
跌打损伤,骨折筋断,痛不可忍。在墙角人常便溺处,寻找碎瓦一片,洗净,火煅过,用醋浸渍五次,使瓦变黄色,刀刮细末,每服三钱,好酒送下。伤在上部食前服,伤在下部食后服。这里理伤续断的要方,不能贱视。
-
气味
平、无毒
主治
鼻血不止。用定州白瓷细末,吹少计入鼻,血立止。
吐血不止。用上等白瓷研末二钱,皂荚子仁煎汤送下。三付即愈。
-
释名
墼,音急。亦名煤赭。这是烧石灰窑中流结的土渣。质轻,色赭。
主治
治妇女鳖瘕(肿起如盘,不能躺卧,好象有鳖伏在身上一般),头上诸疮,红肿痰核等。用土研成细末,调菜油涂搽。肿渐消去,或破口流脓,病自痊愈。
治头上白秃瘌痢。用土四两、百草霜一两、雄黄一两、胆矾六钱、榆皮三钱、轻粉一钱,共研为末,猪胆汁调匀,剃头后涂搽。
-
释名
指灶里正对锅底的黄土,亦名灶心土。
气味
辛、微湿、无毒。
主治
-
释名
亦名孩儿茶、乌垒泥。制法:用细茶末装入竹筒中,坚塞两头,埋污泥沟中,日久取出,捣出,捣汁熬制,即成乌爹泥。原产地在云南一带。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
释名
指古屋里的倒挂尘,亦名乌龙尾、烟珠。同时,要烧领烟尽,筛取末入药。
气味
辛、苦、微寒、无毒。
主治
-
释名
亦名蚓蝼、六一泥、蚯蚓粪、地龙粪。
气味
甘、酸、寒、无毒。
主治
-
释名
凝水石。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
释名
蜣螂,俗称推屎虫。蜣螂转丸,亦名土硝。
气味
咸苦、大寒、无毒。
主治
-
释名
巢,即细腰蜂巢。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
释名
胡燕窠土,就是屋梁上构成胡燕窝的土。燕子选土,既粘又细,其中还加了燕子的唾液,能作药用。
主治
湿疮(,音瓜,是一种疥疮,常从两手开始)。用燕窠土研末涂搽。搽之前,用淡盐汤洗疮,拭干后再搽药。
黄水疮。用燕窝土一分、麝香半分,研末涂搽。
[明]
1518 年 ~ 1593 年
李时珍的诗文全集
共 883 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