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名犹有地,终日住危楼。
惯下无端泪,频来不尽愁。
作诗惟道性,见月祗低头。
漫向行人说,轻云野外浮。
-
万籁齐归寂,寒灯烬草庐。
冰霜深夜柝,风雨一床书。
事去真无那,人生岂必虚。
漫漫天不晓,空过日之馀。
-
凉夜悬明月,嗟哉何处看。
独怜孤子苦,未识老亲寒。
零露霏林湿,长松照墓单。
欲思温寝被,回首泪难乾。
-
秋本无愁处,人愁秋亦愁。
举头征雁疾,到耳语蛩幽。
风木摇难定,江河去不休。
凭阑无限意,情月又横楼。
-
去岁中秋节,高堂依老亲。
团栾明月夜,来照白头新。
此日孤成子,良宵望里身。
安能同逝也,不失过庭人。
-
郁郁庭松影,楼头明月悬。
渐离东壁角,已到北堂前。
冷逼虫声急,寒惊雁阵连。
疏星垂露里,一片有情天。
-
刁斗声寒里,烽烟鼙鼓鸣。
阵开边月黑,战劲压风横。
将令衔枚肃,胡笳动地惊。
忽闻驰露布,饶唱入边城。
-
美人月点纤,数点傍轻帘。
陆凯江南寄,寿阳额上添。
影疏寻雪里,意冷锁花尖。
细摘和香嚼,芬芳满口黏。
-
满天六出拿,喜瑞手频叉。
忽种千亩玉,疑生万树牙。
尘无光比月,花散色如麻。
戏把琼瑶赠,应不报木瓜。
-
太息钟期去,哀哉祗破琴。
五弦千古感,一曲两人心。
流水空留调,高山孰赏音。
何如炊爨下,知己尚可寻。
-
消寒夜集馀杭褚子耘子方,世交兄弟也。庚申避地来虞,结邻黄氏宇,每夕联消寒诗集,其子侄敦伯叔寅、予叔兄子承兄子乐斋与焉。一名小竹林以集,共七人云咏冬景五律分得酿雪
弥望云铺白,高楼雪景催。
香浮金谷酒,冷逗玉堂梅。
冻雀停檐噪,寒鸦结阵来。
须臾飞六出,驴背灞桥回。
-
木落宵深候,无言独上楼。
天空孤月小,窗冷一灯幽。
蟋蟀声中老,蜘蛛网里浮。
不知今夜望,几处别离愁。
-
梓里欣情话,荷风残夏凉。
山低云树绿,城近稻田黄。
煮石仙人井,清心曲水觞。
晚来不归去,策杖喜高堂。
-
第一香开国色夸,壶觞排日赏家家。
祗因误入濂溪宅,未识君为富贵花。
-
自信何为者,乾坤一庶民。
默参闲里味,睡友梦中人。
俯仰难逃俗,文章莫济贫。
桃源津得问,何处不藏身。
-
喜晴快雪天,翰墨证夙缘。
酒气达指甲,山影罗几筵。
片片落诗卷,清出笔豪巅。
愿为生花管,春风生眼前。
-
便娟侔朝日,颜华倏忽露。
岁月逝水流,羲和不能驻。
是非傥可明,得丧奚足顾。
天上森宝书,寸心托豪素。
相与拔俗人,云车夸远驭。
-
人夸小邹鲁,此地快遨游。
家国承遗泽,馨香报晚秋。
洞花春雨足,山树白云留。
袖得新图卷,吾怀往事悠。
-
二月奉母居杭即返棹苏州 其一 (戊辰(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二十五岁))
古杭名胜擅东城,况傍皋园水木清。
记取春晖无限在,莺花三月自关情。
-
二月奉母居杭即返棹苏州 其二 (戊辰(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二十五岁))
时从客地赋归来,此日偏教客地回。
差幸武林山水接,片帆无碍到苏台。
[清]
1844 年 ~ ?
许传霈的诗文全集
共 636 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