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无三亩地,四面水连天。
行向楼高处,却如身在船。
野花春渚外,山色海云边。
一任人来往,兹怀亦浩然。
-
湘水几千里,平流少激湍。
数家分市井,列石起峰峦。
岂是昔曾到,犹疑画上看。
吟诗身渐老,向此作微官。
-
郡以竹为名,因知此地清。
溪来城下绿,山到市边平。
入幕非无客,能文必有声。
江湖共游宦,相望若为情。
-
晨起风吹面,朝晴野雾收。
高峰多远见,浅水少平流。
世事非难了,尘劳独未休。
今年看鬓发,已变一茎秋。
-
穷冬逆旅身,薄宦此艰辛。
渡水添愁思,看山忆故人。
烟生村落晚,雨过竹松新。
昨夜还乡梦,逢君苦未真。
-
一阁手自建,一庵居在东。
既然头欲白,不用剃令空。
门掩春山绿,檐依晓日红。
玄微知有旨,混在话言中。
-
万法先除病,谁能识病多。
因来净名寺,认得老维摩。
海水峰前听,秋山雨后过。
提刑旧题句,韵调复如何。
-
洞在寺之右,昔存罗汉踪。
石峰排似笋,山势裂因龙。
自有泉甘美,无愁路叠重。
圣灯云照夜,宿客间曾逢。
-
瀑水数千尺,何曾贴石流。
还疑众山坼,故使半空浮。
雾雨初相乱,波涛忽自由。
道场从建后,龙去任人游。
-
雁山深又僻,无数石岩奇。
皆是僧分住,最先谁得知。
逐时多异景,前辈少题诗。
南渡名方著,唐人不到兹。
-
山是朝廷赐,名从古昔传。
为堂居此地,汲水记前贤。
雨露馀根在,荆榛细蔓缘。
困来求一盏,打坐亦安禅。
-
屋自与山背,西原景最清。
凉风从下起,新月向前明。
林静闻僧语,田虚见鹭行。
此方多积翠,略似镇南城。
-
行向最高处,惟将物色参。
郡城依薮泽,地势转东南。
对景身垂老,题诗兴欲酣。
可能清晓出,四面有晴岚。
-
欲问庵中事,无论后与先。
还因一宿觉,不用再参禅。
门远青山曲,檐依古木边。
谁当秋夜静,来看月孤圆。
-
州名因水得,此地昔曾游。
自有欧公宅,常多儒者流。
野花开别岸,春色在行舟。
勉就诗书教,名高不用求。
-
悟得玄虚理,能令句律精。
生前惟瘦苦,身后得名清。
朋友裒钱葬,先生有笔评。
林头旧题石,苔藓带云生。
-
三任来得禄,兹行亦是缘。
地宜惟有鹤,清职但看船。
浙水通清海,吴门隔远烟。
别离春欲半,草色正芊芊。
-
斗建魁星地,城隅李氏亭。
竹高随路有,山静隔江青。
人在云间语,潮生户外汀。
凭高一长望,疑欲入沧溟。
-
黄碧平沙岸,陂塘柳色春。
水清知酒美,山瘦识民贫。
鸡犬田家静,桑麻岁事新。
相逢行路客,半是永嘉人。
-
谢公曾步处,石鼓尚依然。
地狭川多涨,山高浦欲旋。
不因诗句说,更复有谁传。
怀望徘徊久,寒郊起暮烟。
[宋]
1162 年 ~ 1214 年
徐玑的诗文全集
共 246 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