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珊珊欲下故来迟,卖眼惊飙万片齐。
绛雪回风依树急,繁星陨雨贴天低。
三春卷土终无计,尽日何心独向西。
恋萼黏须无限恨,悬知此去隔云泥。
-
吾方授室尔悬弧,一幅当年燕喜图。
脉脉回头成梦鹿,悠悠屈指数金乌。
黄云初卷收香粒,赪枣重蒸酿软酥。
幸有老夫霜鬓在,东皋遥劝倒村酤。
-
玉液统此微霄函,俯仰不知灵与凡。
旭雾平收兜罗卷,阴彩夕涌牟尼嵌。
肉翅欲愁千里倦,韵目难厌一晌馋。
苍螺半点点霜色,谪仙何情强欲芟。
-
风定小窗明,半睡初阑,双眉乍展。追数馀寒,浪过春半。花有恨、一枝不稳,柳如人、三眠巳倦。莫更惜几日韶光,催取玉矾香满。
还愁轻暖处,更一丝云茧。横掠山腰,虽则暂时消散。怕黄昏、玉绳低挂,又参差、碧绡斜卷。青天如梦,倩取百啭啼莺唤。
-
展平湖、一片玻瓈,何处天围四野。金风轻卷千波雪,阵阵落晖低亚。真潇洒。渐西晶、连天接住东光射。冰轮上也。见镜吸空明,练飞霜影,一荡清无罅。
凭槛处,百尺丽谯飞榭。玉楼闪冉光乍。清魂摇曳浑无定,灵肉欲随羽化。君莫诧。君不见、南来猿鹤悲清夜。天孤月寡。叹吹笛王孙,朗吟仙客,倦理云軿驾。
-
春鸟弄芳洲,初英照碧流。
晴云卷山入,晓露炫烟浮。
昨日宾鸿北,来时木叶秋。
湘江连桂岭,瑶草趁新愁。
-
记得开时事已非,迷香逞艳炫春肥。
尽情扑翅欺蝴蝶,塞耳当头叫姊归。
桃李畦争分咫尺,松杉云冷避芳菲。
留春不稳销尘土,今日空沾客子衣。
-
嬉春迟暮老廉夫,长卧归休旧酒徒。
不分传家三传在,从来亡国一身孤。
玉钱月影窥双鬓,碧海云波认五湖。
一尽龙钟供世笑,苍天还识老狂无。
-
此篇推前篇未尽之旨而征之于日用,尤为切近。然皆存神知化之理所一以贯之者,所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篇内言易简、知几而归本于大经之正,学者反而求之于父子君臣之间,以察吾性之所不容已,则天之所以为天,人之所以为人,圣之所以为圣,无待他求之矣。
至当之谓德,百顺之谓福。
当于理则顺。于事至当,则善协于一,无不顺矣。事无所逆之谓福。
-
非天所有,名因人立。名非天造,必从其实。
-
形之恶也,倏而赘疣生焉;形之善也,俄而肌肤荣焉;非必初生之有成形也。气之恶也,倏而疢(chèn)疾生焉;气质善也,俄而荣卫畅焉;非必初生之有成气也。……形气者,亦受于天者也,非人之能自有也,而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如斯矣。
-
诚明相资以为体,知行相资以为用。惟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则于其相互,益知其必分矣。同者不相为用,资于异者乃和同而起功,此定理也。
-
薄日蒸云光影碎。白霭濛濛,罩住春山睡。一树梨花轻雾里,玉山斜倚冰绡醉。
半吐山礬香孕蕊。小步寻春,好了莺花事。莫待楝花花信至,子规难挽东流水。
-
落日青空分燕尾。一片残云,犹作孤峰紫。翦翦白蘋风歘起,藕花露滴清波里。
为问贴天双燕子。底事能忘,辛苦春前垒。回首垂杨无限意,无情也应悲秋死。
-
呜呼!岂徒元帝之不仁,而读书止以导淫哉?宋末胡元之世,名为儒者,与闻格物之正训,而不念格之也将以何为。数《五经》、《语》、《孟》文字之多少而总记之,辨章句合离呼应之形声而比拟之,饱食终日,以役役于无益之较订,而发为文章,侈筋脉排偶以为工,于身心何与耶?于伦物何与耶?于政教何与耶?自以为密而傲人之疏,自以为专而傲人之散,自以为勤而傲人之惰。若此者,非色取不疑之不仁。好行小慧之不知哉?其穷也,以教而锢人之子弟;其达也,以执而误人之国家;则亦与元帝之兵临城下而讲《老子》,黄潜善之虏骑渡江而参圆悟者奚别哉?抑与萧宝卷、陈叔宝之酣歌恒舞,白刃垂头而不觉者,又奚别哉?故程子斥谢上蔡之玩物丧志,有所玩者,未有不丧者也。梁元、隋炀、陈后主、宋徽宗皆读书者也,宋末胡元之小儒亦读书者也,其迷均也。
或曰:“读先圣先儒之书,非雕虫之比,固不失为君子也。”夫先圣先儒之书,岂浮屠氏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乃为良知之说,迷于其所谓良知,以刻画而仿佛者,其害尤烈也。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下此而如太子弘之读《春秋》而不忍卒读者鲜矣,下此而如穆姜之于《易》,能自反而知愧者鲜矣。不规其大,不研其精,不审其时,且有如汉儒之以《公羊》废大伦,王莽之以讥二名待匈奴,王安石以国服赋青苗者,经且为蠹。而史尤勿论已。读汉高之诛韩、彭而乱萌消,则杀亲贤者益其忮毒;读光武之易太子而国本定,则丧元良者启其偏私;读张良之辟谷以全身,则炉火彼家之术进;读丙吉之杀人而不问,则怠荒废事之陋成。无高明之量以持其大体,无斟酌之权以审于独知,则读书万卷,止以导迷,顾不如不学无术者之尚全其朴也。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慧,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元帝所为至死而不悟者也。恶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可勿警哉?
-
剪中流,白苹芳草,燕尾江分南浦。
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
留春住,笑几许浮萍,旧梦迷残絮。
棠桡无数。
尽泛月莲舒,留仙裙在,载取春归去。
-
曾忆龙沙孤泊,将军祠下霜寒。凉辉浅浅挂西山。半破金枢拂岸。
羌管声中鸟梦,藤花影里渔湾。婵娟不管泪阑珊。还送数行归雁。
-
寒泉古木问何年,鹤羽归来一哂然。
沧海能消衔土怨,沃州不待买山钱。
谁投粔籹酬江水,为饵饧香禁冷烟。
留语乌衣诸子弟,应知头上有青天。
-
谋国而贻天下之大患,斯为天下之罪人,而有差等焉。祸在一时之天下,则一时之罪人,卢杞是也;祸及一代,则一代之罪人,李林甫是也;祸及万世,则万世之罪人,自生民以来,唯桑维翰当之。
刘知远决策以劝石敬瑭之反,倚河山之险,恃士马之强,而知李从珂之浅輭,无难摧砬,其计定矣。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敬瑭智劣胆虚,遽以其策,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于是而生民之肝脑,五曾三王之衣冠礼乐,驱以入于狂流。契丹弱,而女直乘之;女直弱,而蒙古乘之;贻祸无穷,人胥为夷。非敬瑭之始念也,维翰尸之也。
夫维翰起家文墨,为敬瑭书记,固唐教养之士人也,何仇于李氏,而必欲灭之?何德于敬瑭,而必欲戴之为天子?敬瑭而死于从珂之手。维翰自有馀地以居。敬瑭之篡已成,己抑不能为知远而相因而起。其为喜祸之奸人,姑不足责;即使必欲石氏之成乎,抑可委之刘知远辈,而徐收必得之功。乃力拒群言,决意以戴犬羊为君父也,吾不知其何心!终始重贵之廷,唯以曲媚契丹为一定不迁之策,使重贵糜天下以奉契丹。民财竭,民心解,帝昺厓山之祸,势所固然。毁夷夏之大防,为万世患;不仅重贵缧系,客死穹庐而已也。论者乃以亡国之罪归景延广,不亦诬乎?延广之不胜,特不幸耳;即其智小谋强,可用为咎,亦仅倾臬捩鸡徼幸之宗社,非有损于尧封禹甸之中原也。义问已昭,虽败犹荣。石氏之存亡,恶足论哉!
正名义于中夏者,延广也;事虽逆而名正者,安重荣也;存中国以授于宋者,刘知远也;于当日之俦辈而有取焉,则此三人可录也。自有生民以来,覆载不容之罪,维翰当之。胡文定传《春秋》而亟称其功,殆为秦桧之嚆矢与?
-
卷得垂帘试卷帘,元来犹剩一枝尖。
逗红仿佛回塘远,坠玉参差曲岸添。
泯泯春流愁画鹢,娟娟疏影妒银蟾。
悬铃买槛皆畴昔,好擭香须远蝶嫌。
[明]
1619 年 ~ 1692 年
王夫之的诗文全集
共 1534 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