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kū yà
注音: ㄎㄨ 一ㄚˋ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29454
仓 颉: ONMBC
五笔86: TNDM
郑 码: MAYG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12 画
部外笔画: 3 画
笔顺编号: 315132511134
笔划顺序: ノ一フ一ノ丨フ一一一ノ丶
造字信息
类 型: 扩展B
基本解释

kū(ㄎㄨ)

1、秃头。

2、颊旁骨。

康熙字典

【戌集下】【頁部】;康熙笔画: 12,部外笔画: 3

《廣韻》苦本切,音閫。《玉篇》禿也。

又《集韻》丘謁切,音揭。義同。

又《唐韻》《正韻》?苦骨切,音窟。《廣韻》白禿。《正韻》頰旁骨。《周禮·冬官考工記注》之而頰?也。○按說文,有?無?。廣韻有?無?。諸韻書音義大同小異,蓋卽一字,而誤分爲二也。

说文解字

【卷九】【頁部】

秃也。从頁气聲。苦骨切

说文解字注

() 禿也。禿本訓無髮。此則用其引伸之義也。考工記。作其鱗之而。注曰。之而、頰也。按頰謂鱗屬之面旁。謂鱗屬之頤?。圓潤光滑故謂之禿。古語如是。魚游泳必動其頰與?。所謂作其之而也。玉篇。頹者、頰下也。是其字可作頹。而淺者謂爲穨字。从。气聲。苦骨切。十五部。按周禮釋文云。許愼口忽反。禿也。劉古本反。正義曰。舊讀字沽罪反。劉以爲當音壺。玉裁謂板本壺字葢誤。當作壼。